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顾松园医镜: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汗症有自汗盗汗之不同。自汗者,无时自出,动则为甚。此由卫气亏而不能固卫于外,以致津液自渗泻而出,属气虚者多。然亦有服参、 而自汗如故者,此为阴虚,水不制火www.med126.com/yishi/,心液自泻。《原病式》所云∶病心热则汗出是也。盗汗者,睡中盗出,至醒方知。盖阴虚之人,睡去则卫外之阳,乘虚陷入阴中,表液失其固卫而盗出,觉则阳复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而汗自止。此属阴虚。丹溪亦曰∶自汗属气虚,盗汗属血与阴虚。外有痰症自汗者,所谓痰饮www.med126.com/Article/内动,身必有汗也。有湿热自汗者,譬之土气,湿热蒸为雨露,故湿无热不作汗,湿得热而蒸之,则自汗矣。若止心空孔一片,因暑有汗名曰心汗。良由思虑过度,致伤心血而然。考《内经》之论,五脏皆能令人汗。故士材云∶肺虚者,固其皮毛,黄 六一汤之属∶脾虚者补其中气,玉屏风散之属;心虚者,益其血脉,天王补心丹之属,肝虚者,禁其疏泻,白芍枣仁之属;肾虚者,助其封藏,八仙长寿丸之属。至若因外感六yin所致者,自有本门治法可遵。故致汗之因甚多,宜各随其兼症而理之,不可胶执。按沈氏云∶汗为心之液,凡汗出无有不从心液而来。故治诸汗,皆宜养心液,固表气为主。亦知要之言也。

玉屏风散

白术〔补中气,止自汗。二两。〕黄 〔益卫气,实皮毛。〕防风〔取其达于表,又得防风,其功愈大。各一两。〕加麻黄根小麦。〔止诸汗必愈。〕或再加人参。如因湿热自汗者,本方加芩、连、柏,苓之属。

此气虚自汗之方也。如糯米、圆肉、枣仁、白芍、龙骨牡蛎之属,皆可采用。若果气虚阳衰者,方可参用参附汤、 附汤、黄 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黄 ,倍饴糖。〕之属。本草云∶凡服固表药而汗不止者,用炒枣仁一两,同地、冬、白芍、五味、圆肉、竹叶大剂多服自效。

加味生脉散

生脉数加黄 甘草〔用参、 补气实表。纳五味,甘草用钱许。余各三、五钱。〕白芍〔同五味,收阴敛气汗。〕枣仁 圆肉〔同麦冬,清心养液,〕如肺有热者,去参、 合六味汤。

此治盗汗之神药也。一妇幼患此症,仲淳以二剂投之,二十余年不发。〔方中有制香附二钱。〕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滋阴养血。〕黄连 黄芩 黄柏〔去火各等分。〕黄 〔实表倍用。〕此亦治盗汗之方也。余谓阴虚有火,非苦寒之品所宜。按沈氏云∶若外感症中盗汗,宜用此方,阴虚盗汗,则宜六味、左归方中,加滋阴收敛之属。

止汗红粉

炒糯米〔半斤。〕龙骨 牡蛎 麻黄赤石脂〔各一两,为末,绢包扑之。〕此外治之法,汗出不止者,急用此闭塞其汗孔,乃卫外之兵也。

若汗,出如胶之粘,如珠之流,或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皆难治。

相关文章
 荨麻疹辨证论治体会
 生地黄
 膏方诊室
 参苓附术加生姜汤(《辨证录》卷一。)
 诸虫
 黄耆散(《圣惠》卷五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