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金匮悬解:蛔虫 三章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蛔虫五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腹中痛者,肾肝之邪,水寒而木郁也。肾脉沉,肝脉弦,是其脉当沉若弦。乃反洪大,是木郁而生上热也。木郁热闭则虫生,故有蛔虫也。

蛔虫六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沫而心痛,以肝心子母之脏,气通于心,其经夹胃口而贯膈,正由心旁,蛔者木气所化,木郁而上冲,故心痛也。心病则火炎而刑金,津液不布,故涎沫上涌。蛔有动止,故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但知杀虫,而木郁不达也。甘草粉蜜汤,甘草补土,白粉杀虫,蜂蜜润燥而清风,滑肠而下积也。

◎甘草粉蜜汤百四十三

甘草粉蜜汤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虫七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www.med126.com/zhuyuan/

此段见《伤寒·厥阴篇》。蛔厥者,有蛔虫,而四肢厥冷,其证当见吐蛔。蛔虫在内,令病者有时静,而复有时烦,此因脏寒,不能安蛔。蛔虫避寒就温,上入其膈,故烦。蛔虫得温而安,须臾复止。及其得食,脏寒不能消化,随即呕出。呕时气冲蛔虫,蛔虫扰乱,是以又烦。蛔闻食气之上,随呕而出,故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乌梅、、辛,杀蛔止呕而降冲,人参、桂、归,补中疏木而润燥,椒、附,暖水而温下寒,连、柏,泻火而清上热也。盖厥阴之病,水寒不能生木,木郁而热发,故上有燥热而下有湿寒。乌梅丸上清燥热而下温湿寒,蛔厥之神方也。

◎乌梅丸百四十四 方见《伤寒》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人参六两 桂枝六两 当归四两 蜀椒四两,去目 附子六两,炮 黄连一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www.med126.com/Article/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相关文章
 得乐加二白理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
 子淋散(《古今医鉴》卷十二)
 外国的一些未知植物有没有被新开发加入中药
 第十一章 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十怪脉
 肺痿肺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