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金匮悬解:惊悸 四章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惊悸一

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伤寒·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若数脉见于关www.med126.com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动者,动荡而不宁,弱者,濡弱而不畅也。

盖胃土不降,浊阴升塞,胆木不得下根,则浮荡而为动,动即虚飘而惊生,肝木不得上达,则抑郁而为弱,弱即振摇而悸作,而总缘土气之湿,湿则中气堙塞而木郁故也。是以虚劳之家,中气赢困,升降失职,肝胆不荣,无不有惊悸之证。

惊悸之人,营血瘀蓄,风火鼓扇,往往有吐衄之条。仲景列惊悸于虚劳之后,吐衄之先,盖虚劳、惊悸、吐衄之病,实一本而同源者也。

后世不解,以为阴虚,反以清凉滋润之药,毙其性命。庸工代起,述作相承,亿万生灵,胥罹其祸。愚妄之罪,罄竹难书矣。

惊悸二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奔豚者,肝木之邪,阳亡土败,水寒木郁,风动根摇,奔冲心肺,是谓奔豚,言其势如奔豚也。吐脓者,惊悸之家,气动血挠,离经郁蓄,涌溢阳窍,是为吐衄,不经吐衄,郁碍阳气,阳郁热发,yin蒸腐化,随吐而上,是谓吐脓。惊怖者,水寒土湿,胃气不降,胆木失根,神魂振惕,是谓惊怖。火邪者,火劫发汗,阳败惊生,迷乱昏狂,卧起不安,是谓火邪。此四部之病,异派同源,悉属肝胆。肝胆主惊,皆由木气受伤,惊发于肝胆,而得之也。

惊悸三

火邪者,桂枝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伤寒·太阳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火邪者,以火劫发汗而中火邪也。《伤寒》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汗多亡阳,土败胃逆,君相飞腾,神魂浮荡,是以惊生。浊阴上逆,化生痰涎,迷塞心宫,是以狂作。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蜀漆吐腐败而疗狂,龙骨、牡蛎,敛神魂而止惊,去芍药者,以其酸寒而泻阳气也。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三十九 方见《伤寒·太阳》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三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牡蛎五两,熬

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惊悸四

www.med126.com/sanji/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阳衰土湿,升降失政,胃土上逆,心下郁塞,碍厥阴升路,风木上行,不得顺达,郁勃鼓荡,是以心下悸动。半夏麻黄丸,半夏降胃逆而驱浊阴,麻黄泻堙塞而开经路也。

惊悸之证,土湿胃逆,阳气升泄,神魂失藏,多不能寐。《灵枢·邪客》: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正此义也。

内伤外感惊悸之证,皆少阳之阳虚,土败胃逆,胆木失根故也。惟少阳伤寒小建中、炙甘草二证,是少阳之阳旺者。足少阳化气于相火。汗下伤中,阳亡土败,甲木拔根,相火升炎,故以生地、芍药,泻其相火。此在内伤,必是火败,以伤寒表邪,郁其相火,是以火旺也。然火自旺而土自虚,非表里阳盛者。小建中、炙甘草,皆培土而泻火。除此无阳旺之惊悸矣。

后世庸工,归脾加减,天王补心之方,滋阴泻阳,误尽天下苍生。至今海内宗之,加以俗子表章,其祸愈烈!此关天地杀运,非一人之力所能挽也。

◎半夏麻黄丸四十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 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相关文章
 走马夺命散(《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张氏
 防风散(《治疹全书》卷下)
 妊娠卒然下血
 茵陈蒿
 蜜调方(《医学探骊集》卷五。)
 禾本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