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临证指南医案: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脉右数大。议清气分中燥热。(气分热)

桑叶 杏仁沙参贝母 香豉 黑栀皮

夏热秋燥致伤。都因阴分不足。(肺胃津液虚)

冬桑叶 玉竹甘草 白沙参 生扁豆 地骨皮 麦冬 花粉

燥火上郁。龈胀咽痛。当辛凉清上。(火郁上焦)

荷梗 连翘壳 生甘草 黑栀皮 桔梗 绿豆

(六七) 老人舌腐。肉消肌枯。心事繁冗。阳气过动。致五液皆涸而为燥。冬月无妨。夏月深处林壑。心境凝然。可以延年。(心阳过动伤液) 每早服牛乳一杯。

秋燥复伤。宿恙再发。未可补涩。姑与甘药养胃。(胃阴虚)

麦冬 玉竹 北沙参 生甘草 茯神 糯稻根

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此为定评。今阳明胃腑之虚。因久病呕逆。投以辛耗破气。津液劫伤。胃气不主下行。致肠中传送失司。

经云。六腑以通为补。半月小效。全在一通补工夫。岂徒理燥而已。议甘寒清补胃阴。

生地 天冬 人参 甜梨肉 生白蜜

脉数虚。舌红口渴。上 干涸。腹热不饥。此津液被劫。阴不上承。心下温温液液。用炙甘草汤。(热劫阴液)

炙甘草 阿胶 生地 麦冬 人参 麻仁

(氏) 心中烦热。正值经来。而热渴不已。若清肺气大谬。用复脉法。

炙甘草 生地 阿胶 麦冬 枣仁 蔗浆

阳津阴液重伤。余热淹留不解。临晚潮热。舌色若赭。频饮救亢阳焚燎。究未能解渴。形脉俱虚www.med126.com/yishi/。难投白虎。议以仲景复脉一法。为邪少虚多。使少阴厥阴二脏之阴少苏。冀得胃关复振。因左关尺空数不藏。非久延所宜耳。

人参 生地 阿胶 麦冬 炙草 桂枝 大枣

燥为干涩不通之疾。内伤外感宜分。外感者由于天时风热过胜。或因深秋偏亢之邪。始必伤人上焦气分。其法以辛凉甘润肺胃为先。喻氏清燥救肺汤。及先生用玉竹门冬桑叶薄荷梨皮甘草之类是也。内伤者。乃人之本病。精血下夺而成。或因偏饵燥剂所致。病从下焦阴分先起。其法以纯阴静药。柔养肝肾为宜。大补地黄丸。六味丸之类是也。要知是症大忌者苦涩。最喜者甘柔。若气分失治。则延及于血。www.med126.com/shouyi/下病失治。则槁及乎上。喘咳痿厥。三消噫膈之萌。总由此致。大凡津液结而为患者。必佐辛通之气味。精血竭而为患者。

必藉血肉之滋填。在表佐风药而成功。在腑以缓通为要务。古之滋燥养营汤。润肠丸。五仁汤。琼玉膏。一 丹。牛羊乳汁等法。各有专司也。(邵新甫)

徐评 有因风而燥。当兼治风案中未备。

相关文章
 四君子丸(《洪氏集验方》卷五)
 慢喉瘖病
 通中散(方出《圣惠》卷五,名见《普济方》卷
 老中医的养生经
 烦渴
 金疮预备膏散方三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