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脉诀汇辨:微脉(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体象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微之为言,近于无也。仲景曰∶“瞥瞥如羹上肥。”状其软而无力也。“萦萦如蚕丝。”状其细而难见也。古人“似有若无,欲绝非绝”八字,真为微脉传神。

主病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微者,心虚忧惕。微在左关,寒挛气乏。左尺得微,髓竭精枯。

www.med126.com右寸微者,中寒少气。微在右关,胃寒气胀。右尺得微,阳衰寒极。

按算数者以十微为一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由是推之,则一厘之少,分而为万,方始名微,则微之渺小难见可知。世俗未察微脉之义,每见脉之细者,辄以微、细二字并称,是何其言之不审耶?轻取之而如无,故曰阳气衰;重按之而欲绝,故曰阴气竭。若细脉则稍稍较大,显明而易见,非如微脉之模糊而难见也。虽其证所患略同,而其形亦不可不辨。时珍云∶“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则恶寒,阴微则发热。”自非峻补,难可回春。而伪诀所云∶“漩之败血小肠虚。”何以置之微脉乎?若不兼他象,虽微而来去未乱,犹可图存于百一。卒病得之,犹或可生者,谓邪气不至深重也。长病得之,多不可救者,正气将次绝灭,草木之味难借以支持耳。

伤寒证惟少阴有微脉,他经则无。其太阳膀胱为少阴之府,才见脉微恶寒,仲景早从少阴施治,而用附子、干矣。盖脉微恶寒,正阳气衰微所至。诗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在天象之阳且不可微,然则人身之阳顾可微哉!肾中既已阴盛阳微,寒自内生,复加外寒斩关直入,其人顷刻云亡。故仲景以为卒病,而用辛热以回一线真阳于重泉之下也。卒中寒者,阳微阴盛,最为危急。

《素问·调经论篇》曰∶“阴盛生内寒。”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则温气去,寒独留,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夫既言阴盛生内寒矣,又言故中寒者,岂非内寒先生,外寒内中之耶!经既言血脉不通矣,又言其脉盛大以涩者,岂非以外寒中,故脉盛大,血脉闭,故脉涩耶www.med126.com/kuaiji/!此中深有所疑,请申明之。一者,人身卫外之阳最固,太阳卫身之背,阳明卫身之前,少阳卫身之两侧,今不由三阳而直中少阴,岂真从天而下?盖厥气上逆,积于胸中,则胃寒;胃寒则口食寒物,鼻吸寒气,皆得入胃。肾者,胃之关也,外寒斩关直入少阴肾脏,故曰中寒也。此经隐而未言者也。一者,其脉盛大以涩,虽曰中寒,尚非卒病,卒病中寒,其脉必微。盖经统言伤寒、中寒之脉,故曰盛大以涩。仲景以伤寒为热病,中寒为寒病,分别言之。伤寒之脉,大都以大浮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阳病而见阴脉且主死,况阴病卒病,必无反见阳脉盛大之脉。若只盛大以涩,二阳一阴,亦何卒急之有哉!此亦经所隐而难窥者也。

相关文章
 雷丰《时令病》附文
 清宁膏(《证治汇补》卷二。)
 权力与伪学术:中西医结合的终结
 糕角饮子(《圣惠》卷五十二。)
 山野遗方(朱世增收集)
 请教:屁股上生拉碴如何针灸治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