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妇幼课堂:中国少儿体质持续下降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许多孩子就是喜欢在家“宅”着,有时间也不运动,他们更愿意看电视、上网或者玩游戏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而我国少年儿童锻炼明显不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忧虑。”

  在北京市某中学的塑胶操场,一群初二班学生在进行200米测试。终点线上,老师不断大喊:“接着再走一会儿,别趴下!”但是,气喘吁吁的学生们不少都累倒在地。“如今,许多孩子吃得越来越精,穿得越来越好,玩得花样越来越新奇,身体却越来越虚。”据体育老师透露,该班56名同学中,近视者超过八成,个别学生甚至因患腰椎间盘突出需要休学,而患心脏病、抑郁症者不是少数。

  我国少儿体质已敲响警钟。调查显示,从1990年至今的20年,少儿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最典型的就是肥胖和近视。与2000年相比,少儿肥胖率增长近50%,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

  “现在,许多孩子就喜欢在家‘宅’着,有时间也不锻炼。”孙云晓介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

  今天,不少中小学生到郊外出游时,感觉眼前无美景,提不起一点精神来,“‘神马’美景都是浮云”。他们最希望赶回家去,看电视、上网。认为现实的景色不美、现实生活不好玩,这其实是典型的习惯养成问题带来的心理异化。

  “什么是体育?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忠于职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体育的核心是人格塑造。”孙云晓说,全国3亿多未成年人,最薄弱的发展环节之一是健全人格。调查表明,过去20年里,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

  他说,如果我们的新一代体质虚弱、脾气古怪、缺乏责任感、不善于合作、攻击性太强,仅仅是一些成绩高分、身心“软骨”的孩子,这怎能不让人发愁?

  2.根源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认识误区——

  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丧失了自主锻炼意识,“喜静不喜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诸多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丧失体育运动的兴趣、没有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呢?

  “根源在于社会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误区。”孙云晓指出,环顾周遭,我们常听到很多父母、教师这样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反映出一种可怕的国民共识,扭曲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扭曲的教育。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从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就热衷于给他们报各类兴趣班,这些兴趣班多是绘画、英语、钢琴、奥数等坐着不动的活动。孩子们上学后,随着学习任务加重,运动时间更少了,“喜静不喜动”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每天做完作业都快11点了,第二天还要早起,学校的体育课上得断断续续,哪有时间锻炼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目前国家提出的“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未能落实,原因很多。

  首先,体育运动场地缺乏,学生没有足够的运动场所,这既包括学校体育场所,也包括社区和社会的少儿活动中心,体育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校对学生实行“圈养教育”;而回到家中,居民楼下没有活动空间,学生们只有做“宅男宅女”。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一位年轻妈妈抱怨,他们居住在一个高档小区,那里只有给大人运动的网球场,没有供孩子锻炼的场所。在美国住宅小区或公园内,只要安装了供儿童游戏的器具,就一定会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但在国内,这样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不普及。家长自己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出门做运动,再加上担心孩子单独外出不安全,索性就把孩子关在屋里。

  其二,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使体育锻炼被边缘化。近年来,有的地方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为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将体育纳入中、高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体育也存在“应试化”。一方面,家长和学生看重的是分数,而不是健身;另一方面,有的地方考体育,变为“纸上谈兵”。比如,回答足球场、篮球场的长和宽是多少,描述某一运动的特征等等。在不少老师、家长看来,孩子花那么多时间锻炼,太浪费时间,应该争分夺秒地学习,语、数、外等科目的分数高,才是硬道理。

  3.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

  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培养锻炼习惯当从6岁开始。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天和孩子运动1小时

  “对于明智的父母,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孙云晓说,学校、教师、家长要教育一个孩子培养顽强精神,很难;可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一切教育都会潜移默化。

  据介绍,日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展远足活动。比如爬一座2000多米的高山,早上5点出发,晚上7点多回家,除了中途吃饭1小时,13个小时都在运动。孩子的体质、毅力等同时都得到了锻炼。

  “真正能激发孩子积极运动的是父亲。”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认为,0—6岁是儿童运动需要家长引领的阶段,和爸爸一起游戏,儿童会放开来玩,更有活力。在国外,儿童阶段多是父亲带着孩子出去跑跑玩玩,而中国存在父教缺失问题,很多父亲不管孩子,自己平时不注重体育锻炼,更少有时间陪伴或督促孩子运动,多数孩子是和妈妈玩。

  “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要想让孩子动起来,必须先让爸爸动起来,每天和孩子运动1小时。”赵之心说,身教胜于言教,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身体力行的父母,孩子很难对运动感兴趣。

  为鼓励孩子锻炼,应当大力开发家庭体育。赵之心表示,倡导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与儿童一起运动,建立完善的家庭运动组织机构及服务体系,如成立社区家庭体育协会或委员会、组织家庭开展社区家庭体育运动会、设立家庭体育的服务咨询处以及咨询电话、由专人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家庭的运动游戏等。

  “培养锻炼习惯当从6岁开始。此时,儿童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能够清楚地辨别方向并体会团队合作精神。”赵之心强调,儿童运动要杂不要专,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滑雪、滑冰、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强度方面,让孩子运动到产生少许劳累的感觉,但为可接受的程度。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5至7次。这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养成初步的锻炼习惯,坚持90天就成为一个稳定的锻炼习惯。

  “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们普遍重视运动,这种理念值得我国借鉴。”熊丙奇建议改革国内学生评价体系。在美国大学入学实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中,一名在中学运动队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获得的评分可能达40分,而一名高考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只有25分,可见美国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真正的运动能力以及与大学培养目标的结合,所以学生们在中学里都参加某个运动队。


记者:李晓宏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的父母表示,要健康喝中药,没空运动。
-----------应试教育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有无责任?
-----------都市热岛,空气污染

转基因食品

有毒疫苗强制注射

西医西药泛滥

所谓“早教”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了多少人,孩子的成长是长跑,起跑线上抢跑,优势只是暂时的,让孩子厌学,身体素质下降,将来学业也不会有后劲!
-----------沉重的学习压力是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源,让人担忧却又无奈。
-----------因为我们的教育反着做:

野蛮其精神 文明其体魄。


-----------教育理念太差劲,以后要付出代价的。
-----------从自己做起吧。我们自己都少运动。
-----------还好,我家宝贝在练健美操,文化成绩马马虎虎,天天傻乐呵。。。。。。
相关文章
 第157节 白血病
 独活散(《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荞脂丸(《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溶之护心怀表真的能治疗心脏病?
 乌豆丸(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救急方》
 嘉鱼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