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脾胃论:调中益气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黄 (一钱) 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 甘草 苍术(以上各五分) 柴胡(一味为上气不足,胃气与脾气下溜,乃补上气,从阴引阳也)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一分) 升麻(以上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

上件锉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宿食消尽服之。宁心绝思,药必神效,盖病在四肢血脉,空腹在旦是也。

如时头热躁,是下元阴火蒸蒸发也,加真生地黄www.med126.com/shiti/分、黄柏三分,无此证则去之。

如大便虚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逼迫,血虚血涩也,加当归身三分;如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亦加茯苓二分,苍术一钱,泽泻五分,黄柏三分,时暂从权而祛湿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阴已病,其脉亦络于心中,故显湿热相合而烦乱;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半夏五分,生三片;有嗽,加生姜生地黄二分,以制半夏之毒;如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阴脾所作也;如兼躁热,加黄柏、生地黄以上各二分;如无以上证,只服前药;如夏月,须加白芍药三分;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

如恶热而渴,或腹痛者,更加芍药五分,生黄芩二分。

如恶寒腹中痛,加中桂三分,去黄芩,谓之桂枝www.med126.com/rencai/药汤,亦于芍药汤中加之同煎;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药,盖大寒之药也。只加干姜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姜少许制之。

如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内经》曰∶逆气上行,满脉去形,明七神昏绝,离去其形而死矣,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急有音,不得卧,加吴茱萸五分或一钱五分,汤洗去苦,观厥气多少而用之。

如夏月有此证,为大热也,盖此病随四时为寒热温凉也,宜以酒黄连、酒黄柏、酒知母各等分,为细末,热汤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汤送下,空心服。仍多饮热汤,服毕少时,便以美饮食压之,使不令胃中留停,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大抵治饮食劳倦所得之病,乃虚劳七损证也,当用温平,甘多辛少之药治之,是其本法也。

如时上见寒热,病四时也,又或将理不如法,或酒食过多,或辛热之食作病,或寒冷之食作病,或居大热大寒之处益其病,当临时制宜,暂用大寒大热治法而取效,此从权也,不可以得效之故而久用之,必致难治矣。

《黄帝针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盖上气者,心肺上焦之气,阳病在阴,从阴引阳,宜以入肾肝下焦之药,引甘多辛少之药,使升发脾胃之气,又从而去其邪气于腠理皮毛也。又云∶视前痛者,常先取之,是先以缪刺泻其经络之壅者,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后治他病。

相关文章
 生地汤(《伤科汇纂》卷八)
 真珠三百八十六
 麝香丸(《观聚方要补》卷三。)
 诃黎勒煮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川芎膏(《冯氏锦囊·杂证》卷三)
 白茅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