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脉浮缓者,表阳中风脉,脉浮紧,表阳伤寒脉;脉浮而芤呢?皆三阳中的表阳脉,属汗出不敛,是邪气秉厥阴风阳疏泄之性而不能固敛。即浮而缓递进中的表阳脉,由于汗出而热不退,使脉浮缓之偏向浮芤,由表阳症向里阳症转化的递增过程,是量变发生质变的关系。

表阳症的空间结构是:太阳相对于太阴,与少阴相表里,这个相对中的阴与阳与表里呢?是邪气导致的病态关系。

如果是里阳病中的阳明病呢?其空间结构是:阳明与少阴相对,与太阴互表里,这个关系的成立也是邪气寓其中的病态观。

正因为桂枝汤法是汗出阳伤津失,麻黄汤法是无汗阳郁汗滞,皆是从邪气在表阳中的量变过程,这个变化中的量,就是表阳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表虚与表实的概念。

表阳病有二个总概念,一是表阳释而不敛,可伤阳可伤阴,伤阳邪气就会内陷少阴,伤阴邪气就会内陷阳明,况阴与阳表与里是立体三进位法,寒热虚实实归属其中。

表阳无非是汗出与无汗津滞,汗出阴津伤,无汗阴津滞,所以三阳者,皆秉承着元阳所赋有的柔阴之气,无非是敛与释的病态观而已。皆是表中之表阳病症,邪气阴阳频率的波动而已。

桂枝汤法是表阳处于释而不敛的病态,麻黄汤法是表阳处于蓄而释病态,所以桂枝汤法固而敛之,麻黄汤法呢?收而固之,相反相成的表现着病机与治疗时,阴阳两面的功能存在着。

自然桂枝汤法的释放是即伤阳气也亡失津液;麻黄汤法是蓄敛不能释放,也伤阳气而涩(泣)津液,无非桂枝汤法的汗出后,这里是从津伤化热,表阳病中的量变转化为里阳症的质变而已。这个质变的过程就是阳失津血的滋养而化热入里,表中之表阳中的浮脉,少津血的滋养而从浮缓之脉转变为浮芤之脉,这个浮芤之脉者,是属于阳化热入里后,阳热是处于续继化热伤津的过程。

浮脉主表者,是主三阳之表,因为三阳皆主表阳,少阳为枢和之阳,阳明为通降之阳,太阳为宣开之阳。所以郝万山教授曰:“浮脉对表阳病具有普遍性的临床指导意义”者,即是此义。

发于表阳中的太阳,发热而恶寒;发于三阳中的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发于三阳中的少阳,往来寒热。

今风邪气加临,风性疏泄,汗出津越,表阳中的阴液丢失,津液伤而阳热不退,加重汗出津伤时,邪气就从阳化热,成为里阳症中的阳明病者。

脉浮是表阳脉,脉芤亦是表阳脉,邪气进入三阳中的阳明,即广义的称“里阳症,”是属里阳热处于广泛性(即全身性的),时间属于持久性,狭义的称为“阳明病。”是里阳病中的一个症状(属局部性)。时间也属于阶段性的。


阳明病是从广义的里阳症,发展而来的狭义的阳明病,故称为“胃气生热”。是指邪气内陷于的局部的阳明病是也。


其阳则绝者,是亡津液的互词。津液绝,阴与阳的载体呢?同时绝决。

所以脉浮而芤者,浮与芤脉者,皆是表阳之脉,浮则为阳性的脉,芤即是表阳中的脉,浮脉是阳恣纵,热伤津,芤脉阴液不足,脉浮而芤者,是从脉理去把握热炽津伤与太阳病内陷阳明病的全过程。这与金匮要略中的:“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之理相同的,无非一个是弦脉处于续继的减的过程,一个大脉为芤者,是虚阳续继浮越的表现,与此脉浮而芤,浮则为阳增加,芤则阴液亡失,脉浮者,表阳续继化热,脉芤者,表阳续继化热以伤津液,这样的恶性的循环,其阴阳的载体津液就会绝决而亡。

脉是名词,浮是动词,表示意动,芤是量词,表示程度,简言之,表阳续继化热,是脉处动浮而动的概念,临床中会出现阳明气热加重,耗伤气津症状与阳性脉的表现。

所以脉浮则为阳,芤则为阴,脉浮也是脉名,脉芤也是脉名,是浮脉为阳者,是表示病位在三阳,脉名芤者,是属于三阳的阳热邪气处于耗气伤阴的阶段,简言之,就是三阳脉浮缓的汗出津伤化热后,使太阳病中的量变发生质变时,表阳化热入里后,又以损伤有形的阴性物质基础,即“汗津阴液”为主的阳热性质的病态发展观。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中的阴脉,并非真正意义上表阳症中出现的阴性的或称为失血性质的芤脉。


论中又曰:“阳脉卫而汗出少者,此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难是也”,此阳绝于里者,与此条“其阳则绝”之理是一样的,是亡失津液的互词。


又与论中“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之理同等,其阴阳则绝于津液的载体,因为二阳相对于二阴,二阳中的任何热量,无不是以损耗相对中的少阴为基础的,所以阳明病是处于里阳症的全程。

所以这个脉浮而芤,脉浮而涩皆是在论中表阳之脉是也。

所以论中阳明病篇首发三病应三方,一枝子豉汤的虚烦症,二白虎汤的大汗,大渴,大烦,脉洪大之四大症,三阳热耗气伤阴动血的猪苓汤方症。在三大方症的背后才真正意义上出现里阳症的阳明病。

相关文章
 红曲
 中风病
 麻黄散(《圣惠》卷十二。)
 请问赤小豆当归散里面的赤豆要发芽么?
 皮肤病、手脚凉、白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