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伤寒六书:阴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初病无热,便四肢厥冷,或胸腹中满,或呕吐,腹www.med126.com/zhuyuan/满痛,下利,脉细无力,此自阴经受寒,即真阴证,非从阳经传来,便宜温之,不宜少缓。经云∶发热恶寒者,www.med126.com/yaoshi/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治宜四逆汤

凡腹满腹痛,皆是阴证,只有微甚不同,治难一概。腹痛不大便,桂枝芍药汤。

腹痛甚,桂枝大黄汤。若自利腹痛,小便清白,盒饭温,理中、四逆,看微甚用。轻者五积散,重者四逆汤。

无脉者,通脉四逆汤,使阴退而阳复也。

阴毒病手足指甲皆青,脉沉细而急者,四逆汤;无脉者,通脉四逆汤、阴毒甘草汤,脐中葱熨,气海、关元着艾,可灸二三百壮,仍用温和补气之药通其内外,以复阳气。若俱不效,死证也。

伤寒,阴证难看。凡看伤寒,惟阴证最难识。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如身不发热,手足厥冷,好静沉默,不渴,泄利腹痛,脉沉细,人共知为阴证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必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力者,必有伏阴,不可与凉剂,急与五积散一服,通解表里之寒,随手而愈。但更有沉寒之甚,须用、附以退之,秘之勿泄。脉虽洪大,按之无力者,重按全无,便是阴证。

凡治伤寒,尺脉弱而无力者,切忌汗下,宜小柴胡汤和解之。阳毒伤寒,服药不效,斑烂皮肤,手足皮俱脱,身如涂朱,眼珠如火,燥渴欲死,脉洪大而有力,昏不知人,宜三黄石膏汤主之。

凡看伤寒,须问病患有何疼痛处,所苦所欲,饮食大便,并服过何药。问有吐蛔者,虽有大热,忌下凉药,犯之必死。盖胃中有寒,则蛔上入膈,大凶之兆,急用炮干姜理中汤加乌梅二个煎服。

蛔安,却以小柴胡汤退热。盖蛔性闻酸则静,见苦则安故也。

凡看伤寒,有口沃白沫,或唾多流冷涎,俱是有寒,吴茱萸汤、理中、真武汤之类,看轻重用,切忌凉药。杂病亦然。或用甘温药补元气,四君子汤加附子一片。血虚,用仲景八味丸。

相关文章
 金粉地黄膏(《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快速祛痘有何妙法??
 助肝益脑汤(《辨证录》卷三)
 化痰丸(《仙拈集》卷二)
 求助:咽喉腥红、多处米粒大小脓点·三岁十
 胃虚饼子(《幼幼新书》卷十引《刘氏家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