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系由于脾胃不和所致。“胃不伤不吐,脾不伤不泻”。饮食不节或气候的寒温失调。使肠胃受到影响,或脾胃素来虚弱,都容易发生腹泻。
“湿胜则濡泻”,“湿旺于四季”,故四时都有腹泻,而复秋季节湿盛,兼之小儿喜欢吃瓜果及冷饮,故腹泻的发病牢较高。
一、小儿腹泻须别寒、热、虚、实、湿、食腹泻,亦称“
泄泻”,如大便稀薄,时作时止,来势较缓者,称之为“泄”;如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其势较急者,称之为“泻”。一般临床常将二者合称为“泄泻”。
引起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凡风寒、湿热,或饮食不节等原因均可致泻。但总括而言,湿邪犯脾,脾为湿困,则是引起腹泻的主因。
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湿胜则伤脾,脾伤则作泻。所以《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湿胜则濡泻。”
朱丹溪《幼科全书》亦说:“凡泄泻皆属湿,易寒易热。”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故更容易伤脾致泻。正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在脏腑虚实辨证中指出:“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又说:“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病例l:李某,男,10岁,1981年9月15口就诊。腹泻1日,为水样便,日2~3次。多在进食后,腹部隐隐作痛,]不渴,不
发热。查:面自、倦怠、腹软、苔薄白、脉沉缓。证属
寒湿困脾,治宜温中利湿。处方:
党参10克,炒
白术10克,炮
姜6克,云
茯苓10克,
泽泻6克,
桂枝6克,
陈皮6克,
木香3克,
甘草3克。
并嘱勿食生冷,多饮热粥或热面汤。遵嘱服上方3剂,诸症皆除。
(2)湿热腹泻:治以清热利湿,临证时根据湿热偏胜不同而选方用药。如热重于湿,则多用
葛根芩连汤加味;而在夏季,偏于暑湿者,则用《苏沈良方》二香散加减;若一般内蕴湿热而兼有积滞腹泻,则用香朴散加减。
先师指出,葛根芩连汤为《
伤寒论》治下利不止方。热泻一般皆有外邪,葛根解肌,使病邪从里达表;芩、连、甘草,苦甘相合,既能清肠和胃,又能清热解毒;加
藿香、
苍术化浊燥湿,焦
槟榔、
厚朴、木香行气导滞,
连翘解毒,组成临床习用的葛根芩连汤加味,则适用于热重于湿而见发热较甚,用渴,烦躁,
腹痛大便黄赤,肛门灼热的腹泻的治疗。
二香散为《苏沈良方》治暑湿相搏,烦渴、闷乱等症的方剂,着重于祛暑解表,利湿和脾。本方去
半夏、紫苏等味,而加以清热、利水、养胃阴的连翘、
滑石、生稻芽。如汗多则不宜辛温发汗,故去
香薷,而加
石膏、
知母以清热养阴。热甚则
黄芩、
黄连并用。暑热不解,出现汗多、气短、口渴等症,容易形成气阴两伤。故应益气养阴。《千金方》
生脉散为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等症的有效方剂。故对于体弱气虚,因暑湿作泻而兼有汗多、气短等症者,宜加生咏散。
香朴散以燥湿、分利为主。藿香芳香化湿,厚朴治湿郁气滞,是脾胃不和的常用药。而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
胃散,为燥湿健脾的主方。茯苓、泽泻渗湿利水,木香
行气散滞,黄芩清热燥湿,焦三仙消积导滞,
六一散(滑石粉、甘草)清湿热、利小便。故本方适用于一般内蕴湿热而兼有积滞的腹泻。
病例2:张某,男,3岁7个月,1979年8月16日就诊。腹泻水样便4日,昨日
呕吐1次,腹泻每日5~6次,伴腹痛。发热有汗,夜眠不安,纳差,小便短黄。大便化验:粘液(十),自细胞(+)。查:面色稍红,西质淡红。
苔黄腻。脉数。证属暑湿夹食,脾胃不和。。治宜清暑利湿。
调和脾胃。处方:
藿香9克,
苏梗9克,炒三n』I备6克。泽泻6克,茯苓克,葛根6克,
马尾连6克,黄芩6克。
桔梗6克,木香克,滑石9克,
生姜3克,甘草3克服上药3剂,吐止,纳增,大便成形。
按:暑湿央食致脾胃不和,目“吐泻而作。选用二香敞合葛根芩连汤加减,因有汗故去香薷;小便短黄,故加用滑石、甘草,清湿热,利小便;炒三仙导滞消积和胃。辨证精确,药合方投,故服后效如桴鼓。
(3)
伤食腹泻:小儿伤食腹泻最为常见,一般以消食导滞为治,多采用
保和丸(《丹溪心法》方)加减。
病例3:朱某,女,4岁半,1979年7月9日就诊。患儿近来腹胀,纳差,伴腹泻,每日2~3次,便泻物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气味特臭,口渴,静白微腻,脉数。证属伤食腹泻,兼有湿滞。治宜消食导滞,利湿清热。处方:
炒三仙各6克,茯苓10克,泽泻9克,腹皮6克,苍术6克,桔梗9克,陈皮9克,黄芩6克,
莱菔子9克,藿香9克,苏梗9克,甘草3克。
1979年7月12日复诊:服上药3剂。腹胀见轻,纳仍不佳,大便日1~2次。不消化,继用上方3剂,诸证皆平。
按:保和丸为治胃肠病的常用方剂。本方减去其中的连翘、半夏,而加以升提肺气的桔梗,甘缓的甘草,化湿的藿香,燥湿的苍术,行气、宽中、利水的苏梗、腹皮、泽泻,也即是对腹泻采用以分利、升提为主的治法。
(4)脾虚泻:先师强调,脾虚,主要是气虚。由于中气不足,脾阳不升,会影响运化而形成腹泻。小儿脾胃本来就弱。如饮食不节,更易损伤脾胃。而脾胃受伤,其气必虚。
所以,治疗小儿脾虚腹泻,应以益气补脾为主。但又应注意,在益气_补脾的同时,必须加用行气药,以求”补不碍滞“。钱乙治
小儿脾胃虚弱的方剂如七味
白术散、五味
异功散等,都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但都加用行气药,也即是注意到”补不碍滞“这个原则。
病例4:唐某,女,l岁,1978年8月28口就诊。患儿腹泻近平年,时轻时重,大便有粘液,时有不消化食物,体重小增,牛奶喂养,辅食为粥、面食等。查: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证属脾虚不运,治宜补脾养胃,方以
七味白术散为主,合以五昧异功散、理中汤加减化裁。处方:
云茯苓lO克,泽泻6克,炒陈皮6克,白术6克,
太子参10克,葛根6克,炒
麦芽lO克,
乌梅6克,广木香克,藿香6克,
炮姜3克,
炙甘草3克。
1978年9月4日二诊:服上药3刺,大便日l~2次,溏便,进食不香,倦怠。继以调理脾胃为治,处方:
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
莲子肉10克,炒
神曲6克,lI楂6克,藿香6克,炙甘草克。
1978年9月9日三诊:服上药6剂,腹泻止,纳稍增,继以
启脾丸善后调治。
按:本例患儿因喂养不当,致脾虚不运,长期腹泻,影响发育。首诊治用七味白术散、五味异功散、理中汤诸方化裁,以补脾养胃,健运止泻;二诊更以补脾助运之五味异功散加味调治而收效明显;三诊则以启脾丸调理善后。以巩固疗妓。由此足见先师治疗脾虚腹泻,层次井然,不求速效,贵在缓图固本之经验,实可为后学效法。此外,先师还强调,小儿脾虚,除用药物治疗而外,还应重视饮食调护,要养成不乱吃零食、爱清洁、多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保证
脾胃健全,身体健康。
-----------受教了,多谢楼主!
像“胃不伤不吐,脾不伤不泻”、“补不碍滞”这样经典的话还得有人配合医案讲解才能领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