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第一节 角朊细胞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对角质层抗原与角质层自身抗体、角蛋白抗原的研究

角朊细胞从上到下可分为角化(质)层、粒层和基底层。角质层位于表皮外层,是一种特殊的结构,由许多已角化的扁平细胞组成。电镜下仅见增厚的胞膜和紧密排列的张力微丝。角质层很少或根本不与免疫系统相通。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表明,所有正常人血中都含有低滴度的抗角质层自身抗体,免疫荧光呈局灶状或颗粒状分布于角质层内。在体外,角质层抗体与其产生者自身的角质层发生反应,因而证明是自身抗体,但在正常人体内不发生反应。下列两种情况可使其在体内与角质层发生反应:①外伤;②银屑病鳞屑内。银屑病人血清中的抗角质层自身抗体与正常人无差别,但在银屑病的鳞屑浸出物中发现有Ig。这种抗体是能与补体结合的IgG和IgM型抗体。

角质层抗原与角化细胞的细胞膜或/和细胞间质有关,近年来通过对角蛋白多肽的研究发现至少一些角质层的自身抗体是针对角蛋白的。

抗角质层自身抗体的应用:抗角质层自身抗体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但并不引起疾病。该种抗体可能对于清除损伤了的表皮细胞有一定的作用,银屑病中角朊细胞的过度增生可能与这种抗体的沉积有关。与抗角质层自身抗体有关的疾病尚有类风湿关节 炎、关节 病型银屑病、外伤等。

制备的抗角蛋白抗体:近10年来,应用免疫动物的方法制备了多种抗角蛋白多抗或单抗,可以针对不同分子量的角蛋白成分。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中间丝成份,抗角蛋白抗体可以作为上皮组织和由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的有用标记之一。

二、对天疱疮的研究

天疱疮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皮肤和粘膜的自发性的、松弛性的水疱形成,病理特点是由棘层松解引起的表皮内水疱。临床上可分为寻常型(PV)、红斑型、落叶型(PE)、增殖型、疱疹样型五型。

1.免疫荧光检查应用IIF检查,天疱疮病人中85%~90%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抗体(Pab)存在,活动期更高。血清中Pab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免疫荧光图形是棘细胞间均一的线型。作IIF检查时,底物很重要。Michael等比较猴食道及豚鼠食道上皮作为PV和PF的底物情况,发现PV以猴食道上皮作底物较好,而PF则以豚鼠食道上皮作底物较好。唐书谦等认为作IIF时首选人表皮和猴食道上皮,而小白鼠食道及大白鼠舌粘膜亦可作为一般常用的底物。我们的经验是,-20℃保存1年的冰冻人包皮切片作底物时,其抗原性无明显减弱,但时间过长,则要影响其滴度;冰冻切片后的皮肤暴露于室温(20℃±)3h即可完全破坏其抗原。

取天疱疮皮损周围皮肤作DIF,对天疱疮的诊断更有意义。如天疱疮的皮损广泛,也可取外观“正常”的皮肤,而不一定要取皮损边缘的皮肤,但皮损边缘的皮肤荧光抗体稀释度较“正常”皮肤者为高。

2.免疫荧光显示的部位在PV中,免疫球蛋白附着的部位一般在基底细胞上棘细胞下层;而在PF中,免疫球蛋白附着的部位在较上层的棘细胞间。与Pab结合的天疱疮抗原位于表皮细胞表面,其细胞间的荧光是细胞表面荧光的延伸。免疫电镜证明天疱疮抗原可能与桥粒列明显关系。

除用免疫荧光法可证明有Pab存在外,目前也用酶标法、ABC法等。

天疱疮抗体主要为IgG,也有部分为IgM和IgA。应用DIF检查时,也发现有C3沉积,但目前认为可能是继发于Ig的沉积。

3.天疱疮抗体与天疱疮的关系可由以下几方面来证明①DIF证明天疱疮病人皮损周围及“正常”皮肤处有IgG的沉积,且其荧光强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②血清中的Pab滴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③进行皮肤器官培养时,加入纯化的Pab可导致天疱疮样的棘层松解;④用血浆交换法去除Pab可导致天疱疮的缓解。

天疱疮抗体是针对表皮细胞膜多糖萼的抗体,其在体内与表皮细胞膜结合后可能使表皮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如u –PA,u-PA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1)角朊细胞培养时加入Pab后,上清液中u-Pa ↑;2)抗u-PA抗体可阻止棘层松解发生;3)u-PA的抑制剂如α2-巨球蛋白、STBI以及合成抑制剂Foy、Foy-305、FUT-175、止血芳酸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ab导致棘层松解的产生。

4.天疱疮样抗体与血型抗体Ahmed及Workman检查1500份正常血清,发现14例有低滴度的抗表皮细胞间抗体,但无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其中9例用A、B型血型物质吸收后荧光消失,说明其可能为A、B血型抗体,A、B、H血型抗体存在于正常皮肤和口腔粘膜的棘层和颗粒层,但不存在于基底层和角化层,其分布同天疱疮抗原。药疹烧伤等可有天疱疮样抗体,其与Pab的区别在于前者稀释度较低,荧光染色图形为粗颗粒状、不均一,且部分可用A、B血型物质吸收,而Pab的荧光图型为连续均一的线型,用A、B血型物质吸收后滴度不变。

三、HLA-DR抗原

人类有核细胞均存在MHC-I类抗原(HLA-A、B、C),表皮中下层亦有表达,但角质层阴性,其与皮肤病的关系有较多的报道。但本文只就角www.med126.com/yaoshi/朊细胞表达HLA-DR抗原(在鼠为Ia抗原)作一简述。

人类MHC-II类基因位点主要有HLA-DR、DQ、DP三www.med126.com/zhicheng/种抗原。HLA-DR抗原常存在于免疫活性细胞上,与抗原提呈给CD4+辅助T细胞有关。

1981年Lampert等首先报道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中角朊细胞有HLA-DR抗原存在。HLA-DR的图型为粗网状。后来人们发现,皮肤中有显著淋巴细胞浸润的疾病如GVHD、MF、湿疹、DLE、扁平苔藓时角朊细胞能表达HLA-DR抗原。白兆霞等对尖锐湿皮损组织进行免疫学检查,发现尖锐疣组织中HLA-DR(3/4)阳性,HLA-DQ(1/15)阳性,HLA-DP(3/14)阳性,而正常皮肤不表达HLA-DR抗原。

正是因为有了角朊细胞能表达HLA-DR抗原的证明(另一个证明是角朊细胞能产生一些细胞因子),现代皮肤病学家才不仅仅瓜皮肤作为一个单纯的物理屏障和湿度调节 器,皮肤免疫系统(Skin immune system, SIS)的概念才得以形成。SIS的细胞成份包括:角朊细胞、肥大细胞、树枝状抗原提呈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T细胞等;体液成份包括:抗微生物多肽、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纤溶素、花生四烯酸、神经肽等。

四、凝集素受体

随着表皮细胞分化从基底层进到角化层,基细胞表面的糖链亦有改变。在新生表皮中,rittonla simplictolia Isolectin1-B4(GSI-B4与α-D-galactopyranosyl 残基结合)与基底层结合较强,而与棘层结合较弱,不与粒层、角南层结合。UEA(与α-L-fucose残基结合)与棘层、粒层下部结合,但不与基底细胞层和角质层结合。Con-A:基底细胞荧光较棘层弱,用96%乙醇固定皮肤时,荧光大为减弱,10%福尔马林固定则使荧光完全消失,Con-A的免疫荧光图型同Pab,但Con-A也使基底膜带和真皮胶原着色,Pab与Con-A的荧光在角朊细胞时能相互阻滞,因而认为天疱疮抗原可能是表皮细胞膜上能与Con-A结合的一个多糖萼成分。PNA在猪表皮中使表皮各层活细胞(即角质层除外)着色,而在人组织则仅使基底层上活细胞着色。

表皮细胞癌变过程中,表面多糖类也发生改变:可表现为①正常寡糖基增加或丢失;②正常糖基分布改变;③出现一些未成熟的或新的寡糖基而成为与肿瘤相关的决定簇。我们的研究认为PNA、BSL、UEA在生殖器疣,尤其到PIn III/CIN III及生殖器癌阶段时染色显著增强,而LCA则无明显改变,DBA在PIn III/CIN III时阳性率最高,到癌变时又下降,其原因尚不清楚。

凝集素受体主要为细胞浆着色,但有部分可使细胞膜着色。

五、其它

用人工制备的抗桥斑、桥糖蛋白抗体,抗细胞粘附分子、转铁蛋白、表皮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等抗体,也发现了皮肤角朊细胞上有这些物质的受体存在。应用免疫组化和相关的技术,将会进一步明确它们的作用及其与皮肤病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第四节 巧用一双手
 疮疹后解余毒第十五
 求助.帮帮我.谢谢!
 解析寒湿凝滞治验
 关于深圳求医的资料
 清热汤(《嵩崖尊生》卷十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