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幼幼集成:伤暑证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热,阳气浮于外,生冷戕于中,夏失长养,则不能生金而病于暑。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虽病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为病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治由冰炭,不可不辨也。

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凡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又或居深堂广厦,或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其证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此以暑月受寒,虽名阴暑,即伤寒也。治宜温散,五积散清暑益气汤。不恶寒而发热者,人参白虎汤,热退后,用调元生脉散补之。

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证。此亦因暑受寒,寒邪在内,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理中汤。

阳暑者,藿之儿有之。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澡浴寒涧之内。其证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脉洪滑,大便www.med126.com/kuaiji/干结,小便赤痛者,白虎汤;脉虚,烦渴而少气者,人参白虎汤;若眩晕者,生脉散;兼吐泻者,薷苓汤。

凡治暑证,最当辨其阴阳寒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证,治宜清补如前。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呕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凉茶冷水,或息促气短,无力以动之类,皆阳中之阴证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芍药。若虚寒甚者,则舍时令而从证,附桂在所必用,切不可因暑热www.med126.com之名,而执用寒凉解暑,则祸不可胜言矣。

【入方】

五积散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以此温散之。

白芷广皮 川浓朴 芽桔梗枳壳川芎白芍云苓苍术当归半夏桂枝 黑炮甘草 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畏寒发热者。

官拣参(六分) 炙黄 (一钱) 漂白术(一钱) 六神曲(五分) 宣泽泻(五分) 川黄柏(五分) 杭青皮(五分) 粉干葛(一钱)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枣三枚为引,水煎,热服。

人参白虎汤 治中暑不恶寒而发热者。

官拣参(一钱) 熟石膏(二钱) 净知母(一钱) 炙甘草(一钱) 晚粳米(五钱)

水煎,热服口渴甚,加麦冬一钱,北五味五分。

调元生脉散 平肝木,益脾土,泻邪火,补元气。小儿要药。

官拣参(一钱) 炙黄 (二钱) 大杭冬(一钱)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大煎,温服。

加味五苓散 治暑证之要药也。

漂白术(二钱) 白云苓(二钱) 结猪苓(二钱) 宣泽泻(二钱) 青化桂(一钱) 藿香梗(一钱) 宣木瓜(一钱) 西砂仁(一钱)

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灯芯十茎引,水煎,热服。

理中汤 治阴暑呕吐,泻利腹痛。

官拣参(三钱) 漂白术(三钱) 黑炮姜(一钱五分) 炙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引,水煎。温服。

白虎汤 治阳暑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脉洪实,大便秘结,小便赤痛。

熟石膏(三钱) 净知母(二钱) 炙甘草(一钱) 晚粳米(一两)

水一碗,先煎米熟,纳后三味同煎,滚热服。

生脉散 固中气,清火热,保肺金。

官拣参(一钱) 大杭冬(三钱) 北五味(七分)

水煎极浓,温服。

薷苓汤 治阳暑脉虚,兼吐泻。

漂白术(二钱) 陈香薷(一钱五分) 白云苓(二钱) 结猪苓(二钱) 宣泽泻(二钱) 青化桂(一钱)白扁豆(一钱五分) 川浓朴(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灯芯十茎引,水煎服。

四君子汤 方见三卷疟疾门。

理中汤加芍药 治伤暑腹痛泄泻。

即本方加炒白芍药一钱五分。

相关文章
 草豆蔻散(《圣惠》卷四十五。)
 【新闻】河北民间中医有一技之长可转正为乡
 血虚极产毕即汗
 填骨丸(《千金》卷十九。)
 玉蟾生肌散(《慈幼新书》卷十一)
 神效松脂散(《嵩崖尊生》卷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