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关于几种中药是否去核使用的商榷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药自古以来就需要炮制后应用,非常讲究,例如有去皮、去心、去节、去核等说 ,但随着炮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如麦冬远志等现已不再去心,麻黄不再去节,钩藤也不再 去茎枝。目前除药典还明确规定山茱萸去核外,其它如山楂已不再去核,乌梅诃子均有 去核和不去核的两种炮制品。因此笔者拟以山茱萸为主,论述几种中药是否应该去核使用。

  1 历史文献简述

  《本经》中述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并未言去核。而汉张仲景的著作中屡用山茱萸,也未见去核者。即使到《唐本草》也仍未 见去核用的记载,只有到《雷公炮炙论》时才记载去核:“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每修事去 核一斤,取肉皮用,只秤成四两已来,缓火熬之,方用。能壮元气,秘精,核能滑精”。自 此以后,各家本草及医书均遵此说。但亦有不同论述。如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 “凡汤中完物皆擘破,干枣、栀子、栝蒌之类是也;用细核物亦打碎,山茱萸、五味子、蕤 核、决明子之类是也”。还特意强调了山茱萸的用法:“既干,皮甚薄,当合核为用尔”。 宋代的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也规定合核为用:“凡使,先须捣碎焙干用,或只合 核使亦得”。至于合核用的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论述的较为具体:“山茱萸能补骨髓 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所以补骨髓,今人削取其肉,而用其核,大非古人 之意。如此皆近穿凿,若用本草中主序,只当依本说”。说明其核不但不会滑精,而且还可 能秘精气。

  在方剂中,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规定连核用外,宋《普济本事方》中6个含山茱萸的处 方都特意标明连核用[1],如人参散、川芎散、养血地黄丸、肾气丸、地黄丸、当归散等。可以看出, 山茱萸在古代连核用也是很多的。

  山楂,《本草纲目》云:“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本草通玄》曰:“核有功力不可去 ”。《得配本草》云:“核能化食磨积”。

  诃子,《本草纲目》曰:“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能“止咳止痢”。但 古代以面煨去核者为多。

  乌梅,汉《金匮玉函经》就要求去核,宋《太平圣惠方》要求“并子捶碎用”,许多本草书 籍也要求连核用药。

  至于金樱子历代本草均要求去核用药。

  2 现代化学、药理研究概况

  近年来由于药源的紧张,所以山茱萸的去核问题又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 面的研究。尚遂存等首先从山茱萸核中分离到白桦脂酸[2],同时还测定了有机酸 的含量,表明核中没食子酸含量明显高于果肉[3]。还比较了果核、果肉的成分, 并从果核中分离鉴定了7种单体,分别为白桦脂酸、熊果酸、β-谷甾醇等[4]。余 象煜等也先后比较了山茱萸果肉、果核的化学成分,发现它们同样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及无机 元素[5,6]。杨加华等测定了核中 Fe、Al 等21种无机元素及天门冬氨酸等 17 种 氨基酸,并认为果核加工成粉后,可同果肉一样入药[7]。张广强等用气相色谱法 测定了山茱萸核中 6 种有机酸的含量,其中亚油酸含量为 70.8%[8]。易生富等 用薄层层析法比较了山萸肉和果核的成分,发现斑点基本一致,同时还比较了毒性,核的 L D50是 86.24 g/kg,果肉的 LD50 是 59.84 g/kg[9],可见核的毒 性明显小于果肉。

  在临床上,山茱萸连核用的也不少。戴亚明等曾用带核的山茱萸治愈滑精[10]。王 寿春等亲自取带核山茱萸 10 g,水煎服,每日 1 剂,连服 5 剂,无不适感,又以 6 名男 性再试,均未出现滑精[11]。

  另据报道,用加工山茱萸肉的鲜果汁水与带残肉的果核共同熬煮,浓缩后提纯回收,研制出 山茱萸矿泉酒,其色、香、味、补俱全,其产值是药品的1.3倍[12],未发现有滑 精的现象。其实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山茱萸,最低也带有 15% 的核,但尚未发现有副作用。

  从山楂核中也首次分离到熊果酸[13],孙晓飞等从山楂核中分离到 9 个结晶,鉴 定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14]。还对比了山楂核乙醇提取物和总三萜酸提取物的降 血脂作用,结果总三萜酸组作用明显,并认为熊果酸、齐墩果酸可能是其降血脂的主要成分 [15]。而铁汉用山楂核干馏得山楂核馏油,对烧、烫伤有很好的疗效[16]。 在我国1990版药典中规定山楂用药应“筛去脱落的核”,而1995版药典则未作此要求。

  研究发现,诃子核与诃子肉同样含有鞣质,也有抑制家离体肠管的作用[17]。卢 普午等从诃子果实中分离到莽草酸、没食子酸等8个化合物。

  乌梅的近代研究较少。金樱子以果肉应用为主,毛、核占金樱子的 44.06%,其成分与果肉 基本一致[18],但含量较低,故去核应用。金樱子炮制后,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前 体、亚硝酸盐的含量均下降[19],其缩尿、固涩作用也以蜜炙和麸炒者为好。去鞣 质和不去鞣质者作用接近,说明鞣质不是其固涩作用的主要成分,却充分体现了蜜炙增益元 阳的作用[20]。

  3 小结

  综上所述,山茱萸经过古今文献的研究,认为也可以不去核。目前除金樱子外,基本都已连 核应用。

  药用部位是可变的,如五味子,现都不去核,而古《本草述》云:“水洗去核取肉”。《本 草述钩元》则认为:“入药不去核,必打碎,方五味备”。若五味子去核,便无药用部位了 ,故也不去核入药。川楝子,《雷公炮炙论》:“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但随 着逐年演变,因其果皮太薄也就不去皮了。有些中药若去核,可核肉分用,适当破碎即可, 如橘核等。

  总之,中药是否去核应用要根据古今文献及现代研究情况而定,依据充分、原理清楚者可不 去核,否则,要遵循传统文献。

  娄志华 198 3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药系,工作于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先后从事过调剂、 制剂、药检等工作,对中药性质与炮制、制剂工艺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就不同基质对 yin羊藿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0

  2,尚遂存,郑培根.中草药,1986,17(1):11

  3,尚遂存,郑培根,武雪芬,等.中药材,1989,12(4):29

  4,尚遂存.中药通报,1987,12(11):38

  5,余象煜.西北植物学报,1988,8(4):265

  6,李 平.中国野生植物,1990,(3):13

  7,杨加华,管康林,陈经梧.中草药,1989,(11):17

  8,张广强,刘 伟,尚随存,等.中药材,1991,14(1):38

  9,易生富.中成药,1991,13(3):45

  10,戴亚明.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56

  11,王寿春,王爱华,郑 平.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54

  12,刘先齐,张萃蓉,吴忠应,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58

  13,舒永华,唐伟杰.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6,18(4):296

  14,孙晓飞,姚乾元.中草药,1987,18(10):9

  15,孙晓飞,姚乾元.山西中医,1988,4(4):49

  16,铁 汉.中医杂志,1978,(4):20

  17,贾天柱.中成药,1984,(11):17

  18,王阁乾,柳翠美.中药材,1990,13(7):29

  19,南云生,任 雷.中药材,1993,16(11):18

  20,南云生,张利华.中药材,1995,18(6):292
相关文章
 外科理例(下)\ 便毒
 润燥止咳
 麻子粥(方出《证类本在》卷二十四引《食医
 第二十一问 猝然而死少间复苏
 中医对包茎的看法,可以动手术吗?
 地骨皮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