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三叉神经疼治疗方法的新突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3/7/13 21:51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三叉神经疼治疗方法的新突破

罗汇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一旦发作起来。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千质量,用传统的卡马西平:其副作用引起为眩晕嗜睡、恶心、行走不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让许多患者难以接受,有的服用了也根本不能止住疼痛。


  以前我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对某些人,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缓慢。近年来,我根据三叉神经疼的a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b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c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d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e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等等症状体征,按照我对经络的实质的认识及创立的疾病逆转疗法http://www。med126。com/forum/thread-138368-1-1.html),进行了多方研究认为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及面部肌肉高度痉挛使其根本原因所在,采用逆转平衡手法治疗方法,完全可以在几分钟内控制疼痛,而且疗效持久。


附:病例两则


  今年初(2013.3.28),我门诊上来了个三叉神经疼患者王某、女、55岁,来时双手捂着脸话不能言语。家人叙述病人在纺织厂工作30余年,有严重的颈椎病史10多年,于两年前两面部剧痛,到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医院给与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由于病人对卡马西平等药物过敏,而改为针灸治疗,针刺四白、承浆、颊车、阳白、下关、合谷、太冲等穴位,同时吃多种止疼药物。治疗半年余,开始一段时间有效果,后来效果渐渐的减小啦,再后来痛疼反而逐渐加重。就诊时痛的说话、吃饭都受到很大影响,体重由以前113斤消瘦到94斤。因忍受不住痛苦,曾经几次自杀未遂。

    检查见患者两侧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及面部肌肉高度痉挛,采用局部逆转平衡手法治疗,第一次治疗5分钟后疼痛立止,可以正常对话。10次治疗疼痛基本消失,吃硬的食物还略微疼痛。又巩固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发。

    最近(2013.6.6),又来一个三叉神经疼患者王某巢某、女、63岁,系前治愈的王某介绍而来。来时经家人搀扶过来。家人叙述患者左侧面部剧痛、头痛、头晕、失眠5年有余。在市级医院检查为三叉神经痛,经多方治疗没有效果,每天靠卡马西平12粒止痛度日,每次服药半个小时后疼痛才能缓解。

    检查患者左侧斜角肌、肩胛提肌及面部肌肉高度痉挛,采用局部逆转平衡手法治疗。第一次治疗时,也是经过5分钟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已愈。


-----------罗老师对三叉神经疼的治疗方法  有所突破,是众多患者的福音。
-----------
bygzpf 发表于 2013/7/13 21:46
三叉神经疼治疗方法的新突破罗汇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 ...

三叉神經痛部位在少陽和陽明區域,抽痛多屬局部或全身陰津不濟,原因可以有肝腎陰虛、痰阻、受寒等諸多因素,可依脈象來定。陰虛則尺微或脈三部總體微,以補陰為主行陽為輔的湯液,加葛根白芷川芎等走上之行陽藥。受寒則脈緊或弦,許多在肩以上受風寒,可以用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柴葛解肌湯等做加減,葛根白芷川芎一般都可用。痰阻可以用小柴胡湯加葛根、白芷、川芎、牡蠣和去濕化痰藥。總之,三叉神經痛是西醫之病名,具體治療需要中醫的辨證論治。

-----------
泽灵 发表于 2013/7/14 04:29
三叉神經痛部位在少陽和陽明區域,抽痛多屬局部或全身陰津不濟,原因可以有肝腎陰虛、痰阻、受寒等諸多因 ...

加上中药 效果应该更好
-----------透析经络的实质及疾病逆转疗法的诞生
(安徽推拿高人罗汇君首创疾病逆转疗法简介)
作者:罗汇君
人体有疾病必有症状,其症状多是局部及相关部位出现肌痉挛引起的。肌肉痉挛来源于神经的反射,一般来讲神经这种反射,是对人体的疾病自我良性调节。
“人体经络的实质”是什麽?比如在穴位足三里针刺,人体股四头肌、腰大肌等就会向上收缩,这是神经反射自我保护肢体不被外界伤害的现象;一般这种现象出现的规律是线性反射,笔者发现这种线性反射便被人们误认为“经络”。
表里经是怎么回事?刺激表经时,表经线上的肌肉就会收缩,那么相对里经(对侧线上的肌肉)也就会舒张。利用这种刺激使肌肉收缩、舒张从而达到流通气血,起到治疗的目的。阴病阳治,阳病阴调。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其实中医所谈的阴阳经络,就是一侧的肌力与对侧的肌力失衡所产生的病变及治疗规律。
十二经络为什么都与膀胱经有联系?其实人体内脏器官前后都是受骨骼、肌肉的保护,刺激内脏前面对应的肌肉使其收缩,相反背伸肌就会舒张。如哮喘病人,气管平滑肌、胸前肌出现痉挛或舒张,那么就在背伸肌定喘穴、肺俞穴等刺激就会起到治疗效果。
当然治疗疾病不只是在屈肌或伸肌上刺激那么简单就能治病,自主神经自我调节有它的规律,笔者利用自己所发现的人体经络的这些实质治疗疾病,也称之为“疾病逆转疗法”,就是利用自主神经自我调节的规律,来治愈疾病的。
李定忠教授发现当人体有病时,沿经络线上的皮肤就会出现色泽变化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自主神经自我调节产生的肌肉紧张痉挛线。
中医说的虚症,由于神经反射的作用,疾病对应区域的肌肉就会收缩,由于收缩致局部的肌肉皮肤血运减少,气血出现供应不足,疾病初期皮肤会发白,而远期则会出现发暗等…。
中医说的实症,则会出现红肿、皮疹等诸多现象,疾病对应的肌肉就会舒张。
由于以前医者对中医经络的认识模糊,虽然利用各种方法刺激经络治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都是在摸索中获得的最佳治疗效果,可复制率不稳定,还易于造成医源性的非良性调节。另外,对一些顽疾也找不到正确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
由于笔者对经络的破解,及所创的“疾病逆转疗法”可以对每一种疾病都可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完全可以避免非良性调节。当人体出现疾病的症状反应时,具体自主神经是如何进行自身保护和产生自我调节的,其原理和规律,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很是欠缺。
笔者经多年研究,利用这种规律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让自主神经反射来治病,比传统疗法既快捷,且长久,效果更为显著。明确地讲,笔者已发现人体出现某种病灶时自主神经会调节那些肌肉紧张来进行自我保护。
假设疾病发展恶化,肌力是一种逆向运动;那么疾病向健康发展,肌力就是一种顺向运动,笔者利用手法对人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均可让肌力“顺向运动”,使疾病逆转。比如:刺激人体脚心,人会曲腿。刺激胸、腹会弯腰。在背、腰部刺激人就会做背伸动作,热刺激血管扩张,凉刺激则相反等…这足够说明产生疾病使其恶化的周围挛缩肌群可操控性,完全可以使肌力逆转运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检查见患者两侧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及面部肌肉高度痉挛
-----------
于术丶诚于人 发表于 2013/7/16 14:47
检查见患者两侧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及面部肌肉高度痉挛

学习了
-----------罗老师的新医案摘录:

王某、女、40岁。于2013.3.18来我门诊接受治疗。自诉、7年前因黄体破裂做手术以来,
每到经期小腹就剧痛难忍,骶髂关节处酸痛 。这些年来经各方治疗效果不佳十分痛苦。
以局部提泻法治疗1次症状缓解,7次后患者月经期间小腹未见疼痛,又巩固3个疗程除腹部重压有微痛外,至今一切正常。
-----------http://www。med126。com/forum/foru ... A1%C4%E6%D7%AA.html
相关文章
 拔罐后出现淡红水泡,不知该怎么做?
 土瓜膏(《圣济总录》卷一○一)
 麻黄饮子(《圣惠》卷五十二。)
 惊悸
 秦艽散(《圣惠》卷二十三。)
 不吸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