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一小时开出八副速成膏方 名中医向滥开膏方说不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冬至刚过,一年一度的冬令进补到了冲刺阶段,膏方进补更是热上加热。记者从沪上不少中医机构获悉,因为前去求诊者太多,不少中医师纷纷以最快速度开出“速成”膏方,一个小时居然能开出七八副。为抵制这种滥开膏方的现状,沪上一些名中医开始拒绝给病人开膏方。在他们看来,膏方不是万能的,有些病人是不宜滋补的,可有些开膏方的医生自己都没弄懂这个道理。比如“三高”病人如果目进补,非但不能起到强身作用,反而会越补指标越“高”。

记者调查:不同体质竟开出相同膏方

  记者的两位女性朋友梅子和小柔日前相约到某中医门诊部去开膏方。 31岁的梅子产后经常出虚汗,四肢无力,希望通过进补膏方的调理,改善这些不良症状。而29岁的小柔希望能开出一副强身健体并对日常动不动就上火的症状进行调理的膏方。在导医的介绍下,她们共同选择了一位妇科中医专家。

  把脉、看舌苔、问讯……10分多钟的工夫,梅子的膏方出炉了。再等15分钟的时间,小柔也拿到了膏方单,两人发现她们的膏方单居然是一模一样的20来种中药。 “我们的体质是完全不同的,小柔就是有点肝火,我是明显的产后虚弱……”气愤的梅子撕掉了自己花百元挂号费拿到的膏方单。

  专家担忧:“速成”膏方暗藏隐患

  记者了解到,跟梅子和小柔相似的开膏方经历相当常见。现在,不仅沪上知名中医院在开膏方,区级中医院和地段医院也在做膏方,还有众多中药店也前店后工场地投身“膏方大战”,不少“速成”膏方纷纷出炉,为了赶进度、超速度,1个小时能写方子七八张。速成膏方的名称更是花样繁多,有给精英人士消费的“精英膏方”,专供儿童调补的儿童膏方,还有美容养颜膏方、祛痘膏方、糖尿病膏方、健脾护肝膏方、更年期膏方……这些“速成”的时尚膏方产品埋藏着隐患,“要既知病人过去体质,又能预测未来变化,不如此是开不好膏方的。 ”一位开方老法师告诉记者。

  负责中医:9成白领无须开膏方

  有位沪上的名中医在膏方热之初曾宣布“不开膏方”,可每年随着冬至的临近,便一次次破了自己的规矩。原因是拗不过老病人的虔诚、医院的劝说和自己生活关系网的需要。无奈为膏方破规矩的远不止这位名中医。

  上海中医医院内科朱凌云教授今年应邀到不少单位为白领做进补咨询,面对白领们的开膏方要求,他在认真为其把脉检查后,对其中9成都谢绝了。在他看来,只有处于虚弱状态的人才需要进补。虚弱状态包括因长期患病导致身体亏虚,也可以是并没有患病而只是亚健康状态,这在中医讲来就是“虚证”。相反,如果机体处于病邪强盛的状态,就不需要进补,反而必须先攻邪。

  科学膏方:半个多小时才能开一剂

  在一位不愿姓名见报的著名老中医看来,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开一张膏方,除了要为病人望、问、闻、切,详细询问现在史、既往病史外,还要写详细的脉案,往往半个小时才能开一张膏方。通常情况下,医生当天通常只写脉案,晚上才根据脉案仔细琢磨,开出合理的膏方。而如今,就诊者大部分当天可以拿到医生所开出的膏方处方。

  专家指出,还有一些人拿膏方用料来进行攀比,这是违反科学的,真正的野山参和冬虫夏草市场上很少,而吃膏方重在对症,不对症进补,即便是好的药材也未见得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这也是负责任的老中医拿捏再三,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晚上才“磨”出一剂膏方的原因。

  【相关链接】

  不同人群进补有讲究

  老年人:血液有高粘、高凝和易于血栓形成的倾向,因此进补要通补相兼,动静结合。必须配以健运中州、活血化瘀的“动”药,才能达到“固本清源”的功效。

  妇女:以肝为先天,补品中须以疏泄肝气为辅。

  小儿:小儿进补应格外慎重。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

  “三高”人士:服用膏方首先需要的是“治病”。如患者表现为面目红赤、口渴喜饮、口唇热疮或干裂、尿黄、便秘,不能进补,反而要攻邪。另一些患者表现为种种虚弱的症状,比如乏力、盗汗、腰酸、腿软,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补,但不可蛮补。


来源:新闻晚报
-----------xieli 燮理阴阳,冲和气血,可不一定是蛮补,膏方不过方便,那老中医过于僵化,绝非高人.
相关文章
 寻找南京好的老中医
 宁神汤(《嵩崖尊生》卷十四)
 洗眼汤(《外台》卷二十一引《必效方》。)
 加味导赤散(《程松崖先生眼科》)
 为什么喝红糖姜水就会打嗝?
 加味石膏汤(《幼科直言》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