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西部卡布拉马塔社区,不同种族和肤色的病人经常光顾一家中医诊所,诊所医生韦国庆除为众多病患看病外,还亲自煎药,常常周末也要营业。韦医生的工作,在习惯了周末不加班的当地人看来,无疑是苦差事。
然而,作为澳大利亚中医学会会长,韦国庆却并不觉得苦。在诊疗间隙,他告诉记者,海外中医长期以来在夹缝中生存,常需面对误解、歧视和各种不便,这决定了从业者只有凭借自身医术证明中医的疗效,赢得尊重和发展。
韦国庆的生存之道折射了几代旅澳中医的集体记忆,其背后是海外中医在与西方主流社会的碰撞、融合中,艰难进步和发展的复杂历程。
争议犹存 疗效为王
回望百年前,中医伴随淘金华人传入澳大利亚,与主流医学思想和临床实践碰撞、磨合,历经坎坷磨难。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中医尤其是针灸等医科才正规引入澳大利亚。随后,更多来自中国大陆的专业中医师移民澳大利亚,使当地中医获得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立法规范,中医长期被排斥在西方主流医学之外,不仅缺乏规范,还遭受种种无理限制。譬如,澳当局仍禁止进口某些其认为“有毒”的中医药材。这导致中医发展空间狭窄,业内不免鱼龙混杂。
近年来,在中医地位提升背景下,某些所谓西方科学人士出于狭隘的行业利益和门第偏见,更是加紧攻击、抹黑中医。去年年初,400多名澳大利亚西医和一些“科学人士”签名反对大学开设中医教学课程,并指责中医为“江湖骗术”。接着,默多克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通过对几种中成药样品的D N A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有毒成分云云。
不管显得何等“科学”,“科学人士”们无法否认:全澳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服务大约280万人次,80%的病人以英语为母语,全行业营业额上亿澳元。中医药已成为造福澳洲民众的重要保健选择,其功效赢得了当地广大有识之士的认可。
悉尼韦斯特米德医院外科医生瓦莱丽·马尔卡说,人们应当看到,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学采用自然疗法,在治疗不少慢性病方面有其独特疗效,这是其得以在澳立足的根本原因。西医学界对此应当有所反思,对其他医学门类应持包容和借鉴的态度。
西悉尼大学补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艾伦·本索森介绍说,1/3的澳大利亚人使用过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疗法,澳大专院校教授相关学科已有20年历史,中医等补充疗法日益为普通民众接受。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副州长安德鲁·斯托纳告诉记者,他曾亲身体验过中医的神奇疗效。他说,相信中医将以其独到功效成为澳洲民众的重要医疗选项。
规范化任重道远
从2011年7月开始,中医按照此前确立的中医法在澳获得正式注册,成为官方承认的专门行业。此举使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国家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
本来,中医注册有望成为规范中医的契机,然而苛刻的注册条件和混乱的审批过程却使中医在澳前途蒙上阴影。
根据澳国家中医局数月前颁布的某些注册标准。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未完成英语国家5年全日制大中专教育的中医师申请人,雅思考试每科必须达到6分,方能给予注册;若通不过语言关,申请人将被打入另册,成为“有条件注册”者,甚至丧失行医自由。
据澳中医学会对其上千名会员所做 的 统 计 , 目 前 通 过 注 册 者 仅 为13%;有条件注册者为87%,其中限制注册者为25%。尽管相关条款有助于规范行医,然而这种偏重语言而轻视医术和临床实践的标准,意味着某些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且能与患者进行英语交流的老中医,可能因通不过语言关而受到限制乃至被迫结束行医生涯。可见,中医注册的副作用不容小觑。
澳国家中医局一位不愿公开姓名官员告诉记者,当局实行中医注册的宗旨,并非为发展中医,而仅仅为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福祉。对此,一些中医界人士指出,以有失偏颇的标准剥夺患者获得优质中医服务的权利,同样是对患者不负责任。
可以预见,今后中医业界与失当监管冲动之间的博弈将是长期而艰苦的,中医规范化过程难免坎坷与反复。
在中医界仍然为公正注册斗争之际,澳中医的发展新趋势让人们看到了海外中医行业自律、自强的光明前景。当前,澳大利亚中医多以个人门诊形式存在,但行业内部的联系和聚合力不断强化,行业组织功能日趋健全,已初步形成规模可观的中医行会群体。以澳大利亚中医学会为例,该会目前会员上千,分支组织遍及澳主要城市,其功能涉及为会员提供行业资讯、技术培训、行业自律等方方面面。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海外中医无法进入西方主流医疗保险系统。近年来,澳中医行业组织积极努力,并取得重要突破。目前,澳大利亚中医学会已经获得众多私人保险机构认可,使中医诊疗账单进入保险覆盖范围,从而大大舒缓了限制中医普及的瓶颈。
借船出海或有助促融合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海外中医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根源除疗效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国力日益强大,软实力不断增强,东方文化日益赢得与西方文化对等的交流互动平台。在此过程中,中西医交流日益密切,影响力日隆。
早在2010年1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政府就签订了在悉尼设立“康平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就如何促进中医更好“走出去”,更好与当地社会文化相融合,澳大利亚康平国际医疗集团董事长、著名华人医生陈星惠告诉记者,在海外特定环境下,中医通过与当地主流医学相结合,在行业标准、资质认证、教育培训等领域实现“借船出海”,便于赢得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2011年10月,由中澳两国政府部门主办、康平国际医疗集团承办的“2011年首届澳大利亚中西医结合国际研讨会暨展会”在悉尼隆重举行。会上,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以及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中澳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联盟》等11个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协议。
作为上述项目的重要参与方和见证者,陈星惠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中西医科合署办公,但各自收治患者,少有沟通;第二,中西医科在合署办公基础上互相沟通与交流,甚至就具体病例实施会诊;第三,建立专业化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体,使中西医科在临床、科研和教育方面实现高度融通。
陈星惠认为,像康平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这样由双方政府支持、民间投资、中西医结合、本土化运作的模式是顺应大势的明智之举,有利于积极引导中医“人、财、物”走出国门,有利于中西医结合走上正规化、体制化、现代化轨道。
中西医实现高水平结合,无疑有利于中医“借船出海”,适应西方行业标准,并推动业界在尊重中医发展规律基础上,构筑本土化的中医药管理、培训、研发和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使中医这门古老的东方医学在异国他乡焕发青春活力,以其独特的理念和疗法,造福当地民众,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记者:经济参考报
-----------中医是中国千万年先贤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这代人应该倍加珍惜,用来发扬光大,改变人们的身体健康,让人人享受到健康的权利。
-----------写得太好了。我朋友就在悉尼居住,长期患
高血压,我曾向她建议去当地找中医看看,但她总是对我说当地良好健全的西医让她多省心,比起国内医疗好太多,吃药就能控制,没关系。看到此文,我深有体会。
-----------普及中医任重道远
-----------好文!谢谢老师分享。中医的普及必须要应用于其相应的科学工具才有发展。
-----------
回复 厚朴艾灸 的帖子 说得好,要用国医治疗高血压。
-----------
不能用科学不科学来衡量中医,中医是超科学的医学,科学还验证不了。
-----------
本帖最后由 大中医 于 2013/1/30 11:03 编辑 www.med126.com/kuaiji/段宏兄弟:
深表同情!
你遇到的是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共同的遭遇。
不知你是怎样报考中医院校的。
你现在就要抓紧学习西医,然后利用中医的执业证,用西医的技术营业。
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