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中药栽培与药性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第20节

  有一年,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们带我们去采药,上河北省兴隆的那个山里,长城北边去采药,在向阳的坡上我发现太阳照射着石头烫得不敢坐,那些植物大多是抗热的,所以大部分是清热药;


在背阴的山坡,背阴的山坡,山的上面,在早晨和傍晚还能够看到太阳,大多是生长的是养阴的药,我就好奇,这深山沟里到底会长什么东西啊?


我自己就一声不吭地往山沟下,下到山沟里植物很少,偶尔有些蕨类植物,其它植物很少,我发现有的地方还有冰雪,夏天冰雪都没化,可是就在冰雪没有化的(地方的)旁边有一些长着高高的,有一人高,比我还高一点的植物,一堆堆的植物,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花朵,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就拿一个小镐刨啊刨,我发现它的根像小红薯一样,然后我就连根带着枝叶抗到山顶,老师从大老远就看到了,你从哪挖的附子啊?


我心里一激灵,原来附子长在这样的地方,夏天都冰雪不化的地方,生长的却是附子,它就经年累月在这种寒冷的地方生长着,生活着,一代代的练就了自己耐寒的能力。所以当我们人体不能够耐寒的时候,我们拿自然界中这种耐寒的植物来吃。我们中药说它是大辛大热的,是温阳散寒的,是止痛的。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恩赐,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调整我们健康失调的天然的药物。所以雪莲花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大家琢磨琢磨它什么性质的?它的花是白色的,实际上它是热性的,如果它不是热性的话,在那里早就冻死了,不能生存,所以它是温阳的。


后来我看到一本药物栽培的小册子,说附子种在向阳的、温暖的、肥沃的土地上,产量会高,那确实是,附子在那么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活着,你把它种在肥沃的、温暖的土地上,当然产量会高了。我就问药物栽培的老农,我说附子您种在这个地方,产量高不高?他说产量高。我说效果怎么样?他说我从山里移到这儿,头一年生长的东西,第一代生长的东西很好、不错;然后用我自己生产的种子,种到第二代,也还凑合;用我自己的种子种到第三代的时候,我曾经试过,前面所说的吃完了会上火,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我拿高压锅把它煮熟了,沾上白糖当白薯吃,都快吃饱了,不上火。


这时候我感到很吃惊。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精心的辩证,怎么精心的用药,有时候你胸有成竹,觉得用完这个药病就会好,结果病人再来的时候,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是我们辩证不好吗?是我们用方不对吗?后来我想到很可能是药物的性质,由于人工栽培没有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的那种环境,而使它的药性发生了改变,药效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中药一定要讲道地药材,或说地道药材。



韩国种人参,高丽参很有名,高丽参的力量确实不小,我在韩国的时候,就参观过好多种人参的地,发现土壤的成分,一定要化验,和山里生长人参的地方的土壤的成分、微量元素一致。光照要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这种光照。我们的东北也有人在种人参,我的一个学生他就大面积的种人参,有一年,他给我拿了小萝卜一样的人参,这么一大堆,我开始觉得这东西很厉害,我没有气虚,甚至有时候还偶尔有点高血压,不敢吃它,我就拿根人参须嚼了嚼,没事,没反应,也不是吃完人参觉得有精神,也不觉得上火,然后我就吃上小半枝,还没反应,嚼上一枝,还没反应,最后煮上两枝吃完了还没有反应。我说他种的人参不知道多少代了,已经接近小萝卜了,那一大捆我吃完了,既没有感到有补气的效果,也没有感到有上火的副作用。


所以我们由这个方子联想到中医、中药要想提高疗效,把好药材生产这个关多么的重要。
-----------非常的对头哦!要想提高中药疗效,药材种植关很重要。
-----------药材好,药才好。
-----------你说出了我想要说的话.
-----------中医药最讲地道,郎中未必有高深的学问,却有悬壶济世的诚心;药材更是地道,产地要地道,壳实之分足可见产地的重要,药材地种植采摘加工炮制储存同样需要地道,因为中医药讲地道,不适应产业化有特色的要求,难怪有存废之争也!
相关文章
 拒风丸(《杨氏家藏方》卷二。)
 幼儿服“糖丸”后瘫痪 成“百万分之一”受
 筋骨疼痛药方,可否?
 一捻散(《普济方》卷二七三)
 守病丸(《良朋汇集》卷二)
 紫石英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