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外科证治全书教程:膝部证治
来源:膝部证治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卷三 膝部证治(计四证)

筋脉

详见后,足部筋脉中。

疽就简

膝痈疵疽,生膝盖,分红白。缓痈缓疽,生膝两旁。委中毒,生委中穴,穴在膝后 中央,俗名腿坳。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www.med126.com/job/(一名游膝风,一名鼓槌风。)

初起膝盖骨内作痛,如风气一样。因循日久,膝肿粗大,上下股胫枯细,形似鹤膝,总由足愈。外用白芥子研细粉,白酒酿调涂患处,至愈乃止。此证经久溃烂出水,渐致偏枯,或成漏证及脉大消渴者不治。

人有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酸痛,身渐瘦弱,此鹤膝风证也。其证有二∶一本于水湿之,然亦有微别∶水湿之痛在一处而不迁,风湿之痛移来移去而无定。二者治法不同,水湿用蒸膝汤,风湿用散膝汤。

又有泻痢久而成此证者,红肿作痛成脓,用补中益气汤

小儿患鹤膝风,非必为风寒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弱,阴寒凝聚于腰膝,现于外可知,乃治本之良方也。

蒸膝汤

黄耆(八两) 金钗石斛(二两) 牛膝(五钱) 苡仁(二两) 肉桂(二钱)
水煎两碗,先服一碗,即拥被而卧,觉身有汗意,再服一碗,两足如火热,任其出汗,切不可坐起张风,俟汗出到脚底涌泉之穴,始可去被。一剂病减大半,再剂全愈。

散膝汤

黄耆(五两) 防风(三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服,服后亦拥被卧出汗,汗出愈多,病去愈速。要知邪由汗出,而正自复也。风湿用薏www.med126.com苡防桑汤亦效。

薏苡防桑汤

防风(三钱) 桑叶(二两) 陈皮(一钱) 补骨脂(二钱) 苡仁(一两)
水煎服,亦必大汗而愈,只消一剂也。

白芷(存验。)

用鲜白芷酒煎至成膏,瓷瓶收贮,每日取膏二钱,陈酒送服。再取二、三钱涂患处,至愈乃至之也,故必以大防风汤为主,而兼服白芷膏为尽善之法。

大防风汤(通用三十五。)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通用四十三。)


在膝盖下左右两旁空陷中,隐隐疼痛是也。如风胜其痛则走注不定,寒胜则痛如锥刺,湿胜俱主以大防风汤治之,外用蒜捣烂摊患处,以艾铺蒜上灸之,蒜坏再易,皮肤倘破不妨。此证日久失治,即渐成鹤膝风。

大防风汤(通用三十五。)


生委中折纹两梢,肿如高埂更似鱼形,色紫作痛,由血热猝遇外寒,稽留滞结而成。外用砭法,向肿硬上砭去恶血,用大黄硫黄等分,共研细末,香油调敷即愈。


此证传为怪病,多生两膝或生两肘,肿类人形,眉目口鼻皆全。本草云,疮口能食,诸药无积冤谴所致,须清心告解。据所治之方,辛热疏散之品,抑或因风寒温三气凝结之所化,未必尽由冤谴之所致也。其方未详,故不录载。(谨按未详之方,即流气饮及大苦参丸,见《外科金鉴》。兹附于后∶流气饮,人参、制浓朴、桔梗、防风、紫苏、盐水炒黄耆、麸炒枳壳当归、酒炒白芍、肉桂、乌药甘草川芎木香、白芷、槟榔引加生。大苦参、苦参、蔓荆子赤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附子、川芎、生山栀、首乌、皂角、白蒺、泡川乌、黄耆、赤芍独活羌活,炮草乌细末面粘丸。

相关文章
 
 肠垢
 中医的学府师承. 民间祖传和民间自学. 应是
 白头翁
 癌症手术后的中医药治疗很关键
 肩背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