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消渴(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diabetes(TCM)
拚音 XIAOKE(ZHONGYI)
别名 西医:糖尿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口渴多饮,多食而瘦,尿多而甜为主要表现的脾系疾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消渴是因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阴虚燥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多发于40岁以后,形体肥胖之人,男女无明显差异。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
2.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多有甜味,形体消瘦等主要表现。初起"三多"症状可不明显。症状明显时口渴多饮,每日总尿量3~5升以上,食欲亢进,体重减轻,面容惟悴,神疲乏力,皮肤瘙痒,可有四肢麻木、酸痛、腰酸、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失调,以及视力减退,腹泻等症。
3.病久可并发风眩、胸痹心痛)、中风、圆翳内障、消
渴厥等。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有消渴症状,空腹血糖≥7.0mmo1/L(140mg/d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mmo1/L(200mg/dl); (2)有消渴症状而血糖未达上述标准,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3)如无消渴症状,除上述标准外须加另一项标准,即OGTTI小时血糖≥11.1mmo1/L(200mg/dl),或另一次OGTT2小时血糖≥11.1mmo1/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1/L(140mg/dl)。
血液
尿 尿糖阳性。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廮气:多食善饥,形体消瘦,烦躁易怒,畏热多汗,心悸脉数为主症,可见眼突、颈部肿大等。一般无多饮、多尿及尿甜,尿糖阴性,血糖不高,T3、T4、FT3、FT4增高等。
2.尿崩:以尿多如崩,尿清如水,烦渴多饮为主症。尿糖阴性,血糖正常,尿比重低,禁水试验、禁水一加压素试验、高渗盐水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加压素等可诊断。
3.食亦:以发作性多食为主症,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胃肠道检查无病灶发现,尿糖阴性,血糖正常。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病久不愈可兼病痈疖、圆翳内障、肺痨等,严重者易发生消渴厥。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1.肺燥津亏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清肺润燥、生津止渴。消渴方葛根麦冬等。
2.胃热津伤证,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清胃泄热、滋阴生津。玉女煎黄连山栀等,或滋膵饮加知母黄芩、葛根、荸荠等。
3.肾阴虚证:尿频量多,混如脂膏,或尿甜,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唇燥,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天花粉等。
4.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五心烦热,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滋阴补阳。金匮肾气丸覆盆子、桑螵峭、金樱子等。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起居有常,忌吸烟及饮酒、讲究卫生,预防外邪感染。
2.体育锻炼:按年龄、性别、体力、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进行导引和气功有一定疗效。
3.饮食治疗:应严格长期坚持,食饮总热量和营养成份须适应生理需要,进餐定时定量,以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忌食膏梁厚味、辛辣香甜之品,以免助热酿湿、耗伤阴津等。可服猪胰麦芽汤等。
4.西药口服降糖药可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降糖灵、二甲双胍等。注射制剂为胰岛素
5.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用对症处理。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消渴之名出《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相关文章
 瑜珈靈修者的用餐之道^^
 注解伤寒论 1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上课笔
 荆芥汤(《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
 秋藕可清内热 防治中风良药
 《黄帝内经》简介
 气功与临床医学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