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为什么我国历史上经方派不兴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方派在历史上的发展一直不理想,虽不绝也无法大兴。《伤寒论》成书后虽经王叔和重新编辑,但依然没有广泛流传。清代初期,经方派崛起,虽然徐灵胎、陈修园等有识之士极力提倡,但社会反响不大;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经方派勃兴,势头很大,但还是没有占据中医界的主流地位。这是什么原因?我想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一是因为经方的技术要求极高,对方证的鉴别、药物的配伍以及用量,还有煎服法,都有严格的规定,某个环节被忽略,疗效就可能不好。而在生存竞争十分激烈的中国社会,技术的传授向来极其保守,经方在严格的家传制度和师承制度下,不仅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而且各家的经方应用经验不断失传;

  其二,唐代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医药的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赚钱的行当,比起药味少、价格低廉、适应症严格的经方来说,只有那些药味繁多、配入稀有名贵药物、而且适用面宽泛的后世方(时方),才能够给商人们带来更大的利润。于是,经方犹如一块蒙上泥土的宝玉,被世人弃之荒野。

  经方派的历史遭遇是科学技术在中国曲折发展历史过程的缩影。
[ 此帖被黄煌在2010-03-19 09:14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sanji/]

-------------------
中医师在古代从没有进入过社会的主流,通常归入“方士”,“术士”一类,社会地位很低,人才不愿意进入。进入的人社会地位低,那只有求财一念了。
国家意志不重视、学术气氛不浓厚、高端人才不济、求财观念急迫、知识产权不重视则逼着技术保守。经方何能兴盛?
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经方派也和古代相差无几啊。

-------------------
希望历史遭遇不会成为经方在现代中国的境遇!中国需要这份历史和他的传承!

-------------------
学习了!谢谢

-------------------
难道中医学也难逃“劣币淘汰良币”的中国历史潜规则?

中国历史上的人才竞争、官吏竞争整体上基本逃不过这个历史潜规则。

-------------------
经方太真实!水至清则无鱼啊!

-------------------
不会用的问题和不想用的问题,每个问题可以铺开说很多,黄老师的着眼主要在临床,应该有医学史和社会史学研究者来专门做文章,可惜他们关注不到这个领域,更缺乏相应的认识水平。
个人感觉不会用的问题更突出,社会环境再怎么糟糕,还是有求真的人,每个医生都还有体现能力的压力--求真的愿望,这也是一个服务行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每个中医人心里其实都有一种不同程度的“经方崇拜”,就像穆斯林的麦加一样,只是山海阻隔就日渐缥缈了,不想用那也是无奈的选择。
不会用,不好用,用不好,就是经方的死穴,黄老师就是专找这个死穴的,如果经方确实有更优的疗效,更优的“性价比”,又被黄老师点住死穴乖乖的听话,谁会拒绝用呢?恐怕日后那些靠药价敛财的医生都要给熟人开经方了,这样的医生以前是不情愿看熟人的,怎的不尴尬呢?

-------------------
赞同黄师的观点,时方派伤寒杂病论的底子也不浅,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都想有自己的观点为荣,嘴上不说经方的重要,因此产生医界弊病。

-------------------
经方的不兴盛是古人缺乏现代医学基础,和八股文似的中医理论!

-------------------
现实而无奈,尤其是当代,改革开放三十年,货币贮备丰富,物欲横流。西医突飞猛进而适应时代。人们有求高、求贵、求安全的诸多心里,医者有求高利润以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愿望。

-------------------
一针见血,中医要发展必需抛弃逐利性。那中医铁杆怎样生活?需要国家中医政策的扶持!

-------------------
老是想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永无出头之日!中医要走市场化的道路!

-------------------
我感觉经方中医特别适合个体门诊经营!

-------------------
习经方医学者当自求解脱,不能太求助政府!

-------------------
  国家必须保护经方家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也必须鼓励和扶持经方的普及与推广事业,而经方家必须高扬科学精神,敢于求真务实,甘于奉献,乐于培养新人。

  经方家可以不以谋利为目的,但必须要有利,否则无法体面地在社会上生活。这个利,不是靠卖药,要靠诊疗费和其他的补贴。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此帖被skw在2010-03-19 21:00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zhuyuan/]

-------------------
现在医学界权势大部分被西医占据了。
想要扭转这个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国家扶助经方普及全国。
我觉得从中学开始最好。

-------------------
主要是因为名师不多,比如我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四大经典老师讲得是云里雾里,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到临床上用不上,也用不来,被人耻笑。有幸拜读黄老师大作,真是指路明灯,豁然开朗,用之临床,屡收佳效。

-------------------
要振兴中医,要学习毛主席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中医师既是治病者,也是宣传者和教育者,从农村、学校、社区开始。我们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我们会取得胜利。

-------------------
经方事业的发展需要多一些向黄煌老师的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切来支持经方,学习经方吧!

-------------------
经方人士靠诊疗费能博得“体面的在社会上生活”能有几个???
我看也只有大师级的人物了!

想我辈尚年幼,技有不济,
惟有“一筜食,一瓢饮,居陋巷”,
誓愿“不改其志”,

诚盼我师教我!
[ 此帖被龙志勇在2010-03-21 07:32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还是徐灵胎好,完全不靠行医为生。

看到胡说的爱骂谁骂谁。

-------------------
黄煌老师分析的好!
希望有关医药管理部门,给经方中医发展提供与西医提供平等的平台。

-------------------
喜好中医,关注中医,期待中医!

-------------------
有时我在想,张仲景的学生呢?徐灵胎的学生呢?范文甫的学生呢?我睁大眼睛在茫茫史海中找啊找!最后我只看到章次公老先生的身影,经方之所以不兴盛,不言自明。

-------------------
有人学张仲景经方是一见如故,哦,原来是这样,原来老祖宗都给我准备好了,谢谢,哈哈,谢谢,照单全收!!

有人学张仲景经方却像是做了肾脏移植术,居然有排斥反应!呵呵~~~~~

-------------------
  经方派不兴盛从根本来说我觉得是人性使然,大多数人都是缺乏耐心的,学中医的每一个人不可能耐下心来用一辈子的精神来细读伤寒论。伤寒论不像现在的教材那么通俗易懂,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注家,那么多争议。每一个学中医的不可能天才横溢,但我相信只要矢志不渝,一定能勤能补拙,一定能学好用好经方的。

-------------------
经方难以振兴的原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历代医家很少能真正认清经方的本质特征,以至邪说泛滥。宋版《伤寒论》序: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见寡闻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孙思邈更是坦言: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徐灵胎是位了不起的中医大家,毕其一生精力亦未能真正悟透,只能从类方角度认识。很多医家陷入人摸象的境地,片面地认识经方。
 其次,因为经方是中医的最高境界,非上根利器,纵遇良师亦难以理解接受。
 儒门有幸三世而后亚圣出,医门不幸两千年方见亚圣出!恩师避开众多邪说,从方证入手直指心法,在经方的研究、应用、教学、宣传普及方面开创了全新的局面。为经方的传承振兴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
我还要多多学习

-------------------
支持:“经方家可以不以谋利为目的,但必须要有利,否则无法体面地在社会上生活。这个利,不是靠卖药,要靠诊疗费和其他的补贴。”
  只要有真水平,挣钱应该不是问题。但老想挣钱,没真水平,恐怕钱也难挣上呀!

-------------------
一生人都要战战兢兢,到老了才能可以体面的生活~~有几个人可以熬到那时?

-------------------
我觉得在现代,经方有兴盛的理由。因为它是中医诸门派中最有科学气息的。它的药证方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样就有了证实或证伪的基础,而这也是交流、学习、提高和前进的基础。

关于方、药与证的结合点,还需要有识之士在临床经验、直觉的基础上,勇于提出各种假说,并用科学方法予以证实。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
不药而愈的时代结束了,还会再来吗,医生不一定非用药才能治病吗,也不一定非用经方啊,不用药和技术治好病才是意者的最好境界

-------------------
关键是挣不到钱吧,贩卖毒品赚钱,就有好多人干,这个用经方,风险大,利益太小,所以放弃,就多加药,一看药多,好收费呀!
 要不,哪有三十服中药汤汤道的理论,多喝药才有效果呀!看个病西医花多少钱
?大家心里有数吧,化验,检查,你瞧大夫看病吗?观看化验单,哦,开药,就行啦,小毛病,也得好几百,你开两副药就好了,人家以为本来就快好了!说不清!

-------------------
引用第18楼jfc03于2010-03-20 00:58发表的  :
要振兴中医,要学习毛主席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中医师既是治病者,也是宣传者和教育者,从农村、学校、社区开始。我们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我们会取得胜利。 700)this.width=700;" >

说得好!中医人应坚定信念!不要人为地划分派系排斥异己,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
有疗效就有效益,中医不是贫穷的代名词。学好经方,也可致富!

-------------------
从古到今像黄老师这样说真话的人太少了,试问古今哪个中医不读伤寒,大多是用着经方却说:经方那几味药哪行啊,这个好方子是我自己研究的.....说法各有其词.

-------------------
也许天才对经方派不感兴趣.解决吃饱的行业很多.大多数人都是求易不求难吧!兴,某一行业需要很多团队人才。盛,市场决定。两者缺一不可。

-------------------
历史上许多好东西不兴盛。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兴盛,大家都会,变成一窝蜂,也就不稀奇了。

经方是淳朴古方,自有奥妙。但说经方是“最高境界”,怕是无事生非,挑起论争。任何学术法门,关键在用的人是否有灵性,有悟性。人有境界高下,医术本无境界之分。大医因人而设法选方,圆机活法,从无僵死教条。一根小小银针,良医用之救生,庸医用之害命。经方用之得当则效奇,用之不得当照样害人。功过岂在针在方?

经方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不从本源上思索,只盘踞在经方上感叹,是为笨师。

-------------------
楼上言之有理

-------------------
政客型中医的参与,也使得经方的发展受限。现在有关行政部门要求较大的医院都需要有自己的中医诊疗规范(其证型、处方、用药按照教科书,你临床用药需根据这规范来),如果不按照诊疗规范来,检查时就要扣你分。而经方的精髓在于药证相应、方证相应,体质辩证,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经方的发展是受一定限制的。

-------------------
黄老师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方医学的发展。经方的发展,靠黄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热爱经方的同道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一代又一代经方派的努力,我想中医的春天会到来,经方的春天也会到来的。

-------------------
学习了!谢谢

-------------------
27  发表于: 03-24   来自: 安徽省宣城市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经方难以振兴的原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历代医家很少能真正认清经方的本质特征,以至邪说泛滥。宋版《伤寒论》序: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见寡闻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孙思邈更是坦言: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徐灵胎是位了不起的中医大家,毕其一生精力亦未能真正悟透,只能从类方角度认识。很多医家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片面地认识经方。
 其次,因为经方是中医的最高境界,非上根利器,纵遇良师亦难以理解接受。
 儒门有幸三世而后亚圣出,医门不幸两千年方见亚圣出!恩师避开众多邪说,从方证入手直指心法,在经方的研究、应用、教学、宣传普及方面开创了全新的局面。为经方的传承振兴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言不我欺,感同身受!时间是最好的老师、裁判、结论!是金子总要发光!

-------------------
内容已删除

-------------------
学好伤寒论,经常会体验到疗效神了

-------------------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明白了。
话说我去一个中医诊所抓药。
这个中医诊所看起来还很大。
里面有两个病患。
一个在按摩。
另一个在用针法治疗。
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生活中看到有医生用传说中的神奇的铁丝来治病。
内心顿时有种景仰的感觉。
其中看起来很年轻的医生拿过了我的方子,
看了看就认出来我这是小青龙汤。
我看其说出此汤名称,
心中有些惊诧。
此人竟然识得经方。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们就聊了起来。
他说我的方剂中药量太少,
好像是小孩子的药量。
起不了多大作用。
我就告诉他。
这个是治疗我的表寒里寒之证的。
前两剂吃下去了,
效果很明显。
他纠正我,
中医里哪有什么表寒里寒。
应该叫风寒束表。
我不大以为然。
不过也说不过他。
毕竟我这三脚的功夫。
他还告诉我,
像你这样开方。
我们得赔死。
你看我们这一屋子人。
我一看起码有四个人。
两个女孩子。
两个男的。
都晚上7 8点钟了。
还在营业。
的确够辛苦。
而我这两剂药 。
也才15元钱。
他们能盈利多少呢。
他现在是硕士学位,
正在学什么名老中医---云云
我看其正在搞论文。
后来我就聊到中医界的名人,
譬如李可、黄煌、孔乐凯以及倪师。
他不识倪师。
还说你说的这些人
有人有争议。
就拿这李可来说吧
他那么开药
他就不敢开。
万一出一次事
他就几年辛苦一着没了。
实际上他说的到是真的。
西医可以堂而皇之的杀人。
而中医就是不行。
我也不禁唏嘘。
后来我有仔细的想了想。
认为他说的倒也不尽然。
用经方能不赚钱呢。
譬如一个治疗风湿的麻黄加术汤来说吧。
它应用于荨麻疹,蚊虫叮咬引起的小包包。
这个东西你一开,就给开一周的。
再加点银花,1g就是3元,蝉兑什么的。
能不赚钱吗。
而且治好了一个人,
那么这个人的亲戚朋友就成了你的潜在客源,
人多了,
自然就加大诊费。
当然能赚到钱。
现在西医这么猖獗,
治不好的,医坏的人那么多。
市场很大。
还是他医术不行。
就是学成博士,
号称医神,
享受宇宙津贴。
又有什么用呢。
重病害怕,
推给西医。
小病又治不好。
白白丢失客源。
我建议他查查倪师的资料。
希望他能接触到经方的神奇。
能造福周围的民众。
自己也能赚大把的钞票。
其实中医应该赚钱,而且要赚多多的钱。
我支持富裕中医。




-------------------
学习。。。。

-------------------
   我们这里中医内科只能成为装饰应付卫生局检查。中医执业医师看一个患者收入=药费+一元检查费+一元挂号费。一剂桂枝汤药费不足1元。我开三剂才2.6元。
 一天看100个患者收入200元净利润,药品现在加成15%。需要药房划价收费水电等开支,只能喝西北风。何况我一天平均70个许。只有搞理疗如针刺等可以勉强维持。开中药成了附代的事了。
   看100个中医不如做个检查 ,查查血、照照片,一两个患者就当看一天的中医。
  不是中医不好,是谁灭中医?

-------------------
真要有真水平,想赚点钱还难吗?但作为一个大医,心中所想必是为民。
相关文章
 行血助浆汤(《幼科直言》卷二)
 不懂南阳方言 误读仲景千年——兼与贾延利
 五退散(《直指》卷二十)
 请教,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
 益气调荣汤(《卫生宝鉴》卷八。)
 宽肠丸(《普济方》卷二九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