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体质研究:半夏兼夹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很多临床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并不是都是单一的半夏体质或半夏病证,而是和其它体质或病证混合的兼夹证。这种情况给临床诊断和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下文就常见的半夏兼夹证进行描述, 不妥之处请指正。

1.半夏和柴胡兼夹(“郁半夏”):由于柴胡体质和气郁证类似,因此临床上又把这类兼夹体质称之为“郁半夏”。“郁半夏”除了半夏体质的表现外,还兼有柴胡体质或柴胡证的特征,如胸胁部不舒、四肢发冷、小腿容易抽筋、头痛身痛、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有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等心理学症状。临床上,黄师常用八味解郁汤(见附录)治疗“郁半夏”患者。

2.半夏兼夹心火烦热(“火半夏”):半夏体质出现烦热、烘热汗出、夜汗、胸闷腹胀,加之急躁、焦虑等心理学症状。女性常有头胀、痛经,脉多滑数,即为此种类型。由于此类病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心火旺盛”或 “内火上炎”,所以也称为“火半夏”。黄师的八味除烦汤(见附录)对此具有很好的效果。

3.半夏兼夹湿热(“湿热半夏”):半夏体质并发湿热即为此型,如果表现在胃肠道,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如果表现为精神心理方面的就是黄连温胆汤证。

4.半夏与五苓散证兼夹(“水半夏”);这类病人是在半夏体质的基础上更有大便无形、面部虚浮、下肢易浮肿,身体困重疲乏,面色黄暗,头晕头痛、心动悸等症状。黄师的八味通阳汤就是针对此类病人的 (见附录)。

5.半夏与麦门冬汤证兼夹(“虚半夏”):这类病人一般有咳逆上气,咽喉不利而羸瘦者,大便多干燥。有些见日晡发热、手足心热。麦门冬汤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虑为半夏类方。

除上述半夏体质的兼夹证外,各个半夏类方证还会兼夹其它病证。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牵涉范围较广,如有可能,会有另文叙述。

附录
八味解郁汤: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壳15克,生甘草5克,制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
八味除烦汤:栀子15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枳壳15克,制半夏15克,茯苓15克,厚朴15克,苏梗15克。
八味通阳汤: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厚朴,苏梗,半夏。


-------------------
总结得非常好,感谢!

-------------------
题目起的也很好

-------------------
总结得好。

-------------------
好文,学习

-------------------
好。学习了。通阳这个我常用。

-------------------
楼主总结的很好,向楼主学习!

-------------------
杜氏中医:楼主总结的很好,向楼主学习!?(2013-09-09 14:18)?700)this.width=700;" >

谢谢观贴!这是黄老师经方团队对半夏兼夹证的总结, 我只是文字表述一下。

-------------------
黃老師的這幾種由半夏厚朴湯化裁的方確實很好用。我個人用八味解鬱湯較多,還未遇到令自己失望的時候。感恩黃老師及其團隊對這幾首實用性非常強的驗方方證的深入研究!

-------------------
楼主总结的很好,向楼主学习!

-------------------
八味通阳汤怎么没标量?

-------------------
感谢楼主。
相关文章
 狼毒丸(《济生》卷三。)
 雄黄木香散(《奇效良方》卷四十。)
 皂荚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古人种子说质疑录
 一位年轻医生自述:有多少癌症病人成了唐僧
 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