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是唐诗代表人物,两人作品风格不同。李白写神,诗风飘逸,称为“诗仙”。杜甫记实,不厌其微,称为“诗圣”。笔者已探讨过杜甫为
柴胡桂枝体质,文为心声,既然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不同,那么李白是何体质呢?
李白出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这一区域为历代贸易必经商路,是东西方民族杂居之地,种族上有汉人、闪族人、亚美尼亚人、吐火罗人、突厥人等,语言有突厥语、印欧语、印欧语西支吐火罗语、闪族语、伊朗语等。李白家族属于商旅。
从杜甫等人对李白的描述来看,气质非凡,“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诗中未有言其黄卷发蓝眼睛等外貌特征,所以,李白大致还是汉人外貌。但从李白的一些流传故事、与中原人颇不同的行为处世以及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结合其家族情况推测,李白很可能是混血,有
麻黄体质倾向。麻黄体质融入中原血统,在东汉末年河南南阳医生张仲景的著作《
伤寒论》中即有记载。
李白喜爱饮酒,杜甫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自云“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杯一杯复一杯,千杯绿酒何辞醉”。这些诗句给人一个印象,李白嗜酒,且酒量巨大。
但唐代的酒并非今天的二锅头,唐代的酒是经粮食直接酿造未经蒸馏的米酒,统称黄酒,酒精纯度低于20%。白酒的蒸馏提纯工艺是在唐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因制作工艺、酿造时间不同,米酒、黄酒、白酒三者在功效上有差别。米酒,辛甘化阳,发汗解表,调和肠胃。米
酒酿制时间短,黄酒陈酿时间长,发汗成分被微生物所酵解,发汗之力不显,酒味醇厚。事实上,
糯米熬粥本身即可助汗,见于《伤寒论》
桂枝汤煎服法。
印度《梨俱吠陀》中的诗人晚上作曲时常喝苏摩酒。苏摩,又称马胡,这是中亚读音,可能传到中原后,就读作麻黄。苏摩酒的制作是把麻黄的茎加入
牛乳、麦粉等发酵而成的酒中泡制而成。苏摩酒具有提神醒脑之功效,令人神清气爽。这大概也就是李白饮唐代米酒三百杯后诗性大发,而今人饮二锅头三杯后乱醉如泥的缘故。
关于麻黄在国内的产地,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北,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这是胡人的游牧空间。如果把视野经新疆转向中亚地区,也属麻黄产区。印度称为苏摩的植物麻黄,并不生长于潮湿平原,而是来自西北方的中亚。苏摩(麻黄)在今天的中亚,仍然是
一味药物,因味道苦涩,需要用
蜂蜜来中和它的苦味。如果喝太多会恶心、晕眩、
呕吐,这些也见载于《中药学》麻黄的药物使用中。
经方医学认为,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根据胡人饮用苏摩酒的传统反推,必然存在与之相应的麻黄体质群体,也是李白的出生环境。
唐代诗人白居易祖籍
龟兹,其诗作风格不同于李白,与杜甫皆为现实主义诗人。虽同属胡人,而与李白区别之。杜甫诗作亦得力于元白二人在诗坛上的推崇,所谓文以类聚,惺惺相惜,其后再经宋人推崇、提倡,整理和注释杜集者辈出,号称千家。但千余年来,李白作品亡佚很多,李白集的注释也寥寥无几。这一文学现象反映出我国文学的气质,借用体质学说来讲就是柴胡体质的文学气质,所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念天地之悠悠”等名句,也有“杞人忧天”这样的寓言。即便如此,在后世还是有苏轼、岳飞、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承袭太白遗风,从民国至当代则有武侠文学兴起,80年代的摇滚乐也可看作是对唐风的追随,如《梦回唐朝》《月梦》《烽火扬州路》等作品,李白的诗歌本就是可以唱的,例如《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作开, 千一作
黄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一作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一作且须沽酒共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集校注》700)this.width=700;" >
图片:20111223160352-1764456154.jpg
-------------------
-------------------
我爱看楼主的贴,集文学、历史、中医、体质学说为一体,娓娓道来好文章!
-------------------
-------------------
-------------------
佩服!集文学、历史、中医、体质学说为一体!乃大家之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