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季衡(1866~1934),原名贺钧,字季衡、寄痕,晚号指禅老人,清同治五年(1866)生于丹阳城内南桥河沿贺家弄。
贺钧天资聪颖,六岁读私塾,所授之书,过目不忘,深受其父宠爱。七岁时,他不幸患上肠
伤寒,卧床近一年,痊愈后,右足还落下微屈。父母见他行走不便,心疼难忍,便请孟河派名中医马培之诊疗,不久,他的右足奇迹般恢复了正常。马培之妙手回春的医术,令少年贺钧肃然起敬,在他心目中,马培之成了拯救人间苦难的活神仙。因此,长大也要学医的志向和信念,在他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
贺钧排行老三,其兄铁余、霞衫早年皆受业于马培之,学成后在丹阳城内行医,颇具名气,后相继早夭。十岁时,贺钧寄宿霞衫诊所,“遂取仲兄书尽读之”,开始接触起《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光绪五年(1879),年仅十四岁的贺钧,只身来到与丹阳东乡交界的武进孟河镇,正式拜于恩人马培之门下。
马培之,又名马文植,是江南孟河医派第六代传人,他与费伯雄、巢沛三并称为当时孟河派三大名医。孟河医派由费尚有创立,历二百余载,名家辈出,时清廷御医许多出自孟河派。马培之精内、外、喉三科,也曾应诏为慈禧治疾,被列为“征君”。他著有《医略存真》一书,对辨证论治有独特见解,各地求诊者专舟而至,声名远播大江南北。
贺钧学医专心致志,勤奋不懈,且悟性极高,从而博得恩师赏识。马培之常以珍方秘笈授之,悉心为他开小灶,还不时感慨道:“今得贺钧,吾道于丹阳又得一传人矣。”贺钧得之真传,显然受益匪浅,学业大有长进。
光绪十一年(1885),受业六年的贺钧将学成而归。辞别恩师时,马培之深情地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吾门衣钵在子矣。”可见他对爱徒寄托着莫大的期望。 贺钧回到丹阳,他继承兄业,在南桥河沿邱家祠堂内原霞衫诊所为民治疾,后移至贺家弄扩建后的住宅。他初入医道又因年少,且处方又与众不同,一时并不为他人所识。然而,数年之间,贺钧不负恩师教诲,连连医好许多疑难杂症。于是,声名乍起,一时间就诊者络绎不绝。
从此,南桥河沿一改往昔的冷清,求诊者蜂拥而至,城河里不时停满来自省内外待诊者的船只,南桥河沿各家旅店为之爆满,街坊商家纷纷增设旅店及饭馆、杂货铺等,以满足应诊者与日俱增的需求。南桥河沿成了清末民初丹阳城内又一繁华的闹区。
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每每诊治患者,必先详询病情,细微末节,不厌其烦;切脉之后,则静心思考,才从容开方,并审视三番,再授方抓药。如此这般,每天日诊量多达百余号,且经他医治者,无不奏效。
贺钧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遇贫苦者来求诊,常免收诊费并以药施之。除日诊外,贺钧每天晚上都要出诊。他心系患者,急病人之所急,随叫随到,从不怠慢。无论是盛暑寒冬,还是疾风暴雨,概不间断;每晚求诊者往往踵趾相接,甚至一夜出诊十多次,因而时常天明才归。贺钧以医济世的坚定信念,救治苦难的良苦用心,令人倍加赞赏。他所题的“季衡”字,其喻意亦足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季衡也成了他后来的大名被叫响。
随着贺季衡医术及其声望的提高,慕名前来拜师者亦接踵而至,其门生先后达三十六人,包括其子卓人、胞侄展如、堂侄了公。这盛况竟与当年马培之不相上下。其再传弟子张继泽(张泽生之子)曾撰文称:“贺季衡大师为孟河医派之中流砥柱。”昔日马培之衣钵相传的期盼终于如愿以偿。
民国元年(1912),正当贺季衡医道如日中天之时,其子卓人却不幸患咯血而卒。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贺季衡处于无比悲痛之中,他万念俱灰,竟将“逐日笔录”及“诊余墨市”毁以一炬,闭门谢诊。在万般痛楚中煎熬的贺季衡,苦苦冥思,又为自己题了“寄痕”二字。顿失良医之苦的丹阳父老乡亲和社会各界名流,联名央求他恢复诊业,并代为排定诊号,每天限诊数人,间隔几日一休。贺季衡盛情难却,遂勉为应诊。后来,江苏都督程雪楼抱病来丹求诊,经贺季衡医治而愈后,程雪楼力劝他以救治苦难为重。于是,贺季衡重归于“白天门诊、晚上出诊”的繁忙之中。他又率领得意门生张泽生、颜亦鲁等,在双井巷闹市创设“仁寿堂”中药店,聘请著名中药师周秉钧任经理。药店自制丸散膏丹,著名中成药有贺氏中风
牛黄丸、喉症秘药、玉枢丹、辟瘟丹、
行军散、
姜桂丸、牛黄七宝丸等。这些中成药均由贺季衡亲自开方配制,也是他常用之药,疗效极其显著。
仁寿堂不图名利,选药精良,货真价实,生意兴隆,致使外地购药者亦纷至沓来。由此也招来一些药店老板的嫉妒,民国十年(1921),有一家姓薛的药店老板处
心积虑地想搞垮仁寿堂。他利用一知半解的药物知识,怂恿曾经贺季衡医治的病人家属闹事,并出面煽动说:“身为名医还不知‘
丁香与
郁金配’用药忌讳,这可是用错了药,要死人的呀!”贺季衡镇定自若,不与其争执,只是和他约定时日在贤桥脚下的一家茶馆尝药论理,且许诺由嫡孙贺桐孙到场尝药。消息传出,一时轰动了丹阳城。第二天下午两点,茶馆里坐满了闻讯而来的市民,时年十一岁的贺桐孙在师叔们的带领下,也准时来到茶馆。“丁香与郁金配”由薛老板当场煎好,贺桐孙一口气将一碗“丁香郁金汤”喝完。数小时过后,其孙面不改变,毫无异常迹象。其真相不言自明,茶馆里顿时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指责薛老板无端玷污名医。在众目睽睽下自取其辱的薛老板,无地自容,便悄悄地溜走了。隔日,病人家属特地到贺家弄向贺季衡道歉。这时,贺季衡袒露道:“薛老板只知‘十九畏’中的‘丁香莫与郁金配’的旧说,而不知丁香配郁金有舒肝理气之效果。”
在贺季衡的行医生涯中,还有许多令人叹服的花絮,如丹阳民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真假药方治危症”,“一句话平息一场官司”等。当时,就曾流传这样的说法:“出
嫁女儿生病,若不经贺季衡诊治而死,娘家人不依”;“不经贺季衡医治,死了都冤枉。”由此可见,人们对一代名医的信赖程度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