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入门针对的是大众,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这也是黄老师的一贯主张。
? 五年前我的中医还停留在皮毛阶段,只知阴阳、五行,甚至从未听说过“经方”二字。
? 四年前开始跟随黄老师抄方学习,开始接触到
桂枝、
柴胡、
麻黄、
大黄、
半夏等类方,每为经方卓著疗效所打动。
? 三年前开始到省中医药病房实习,接触到各类大病,死症,感觉生死有时只在一瞬,而医学能力之渺小。之后开始写点小文章,发到论坛上与大家交流,或是在网上向老师和网友们寻求解惑。有时闲 下来也发些文章到报纸上。
?? 近两年基本没有写些什么,可能了解的多了,涉猎面大了,反而发现不懂的东西变得更多了。
?? 庆幸自己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经方得以入门,但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到时有了新的体会,我再发上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 同时更期望各位网友同学将自己经方入门的体会,经验发上来,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 希望中医的语言通俗易懂,如白居易的诗,即便家中的老保姆也能听到懂,为大众喜闻乐见。这样中医的未来才有希望,中医发展才会后继有人。
?
-------------------
2004年农历大年初四,我正式跟随黄老师门诊,历时半年。一年临床轮训归来后,继续跟随老师门诊抄方,但有间断。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对经方还没有真正入门。说得具体一些,“中医是什么样的医学”、“中医在医疗活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之类的问题一直盘旋在我心里,有的时候比较怀疑、甚至是抵触中医。
一段时间以后,在黄老师的熏陶下,在经方团队的多次活动里,我逐渐品味出了中医的味道,并扭转了过去的认识。我的心扉打开了,感觉很轻松。06年曾参加一次义诊活动,我发现自己好像就坐在黄老师的诊室里,面前的患者就是那些常见的“方-病-人”模型,我用着黄老师的诊疗思路,轻松的看完了好几位病人。
对于我来说,经方的入门是我有勇气、有底气给前来咨询的患者、亲戚、朋友、学生开方。
近段时间,有几个印象比较深的病人。如我的小姑妈,50余岁,半工半农,体格粗壮,面色偏暗,性格急躁易怒。主诉头晕数年,无
头痛,无视物旋转,无
呕吐,无
心悸胸闷等伴随症状。无特殊病史。大便偏干,饮食睡眠可。已绝经,但现每月仍有乳房胀。以前月经量少,两天即净,色黑,有血块。腹部充实有力,无明显压痛。下肢皮肤粗糙。脉搏沉而有力,舌质淡红,不胖大,无齿痕,舌尖有瘀点。
患者没有做过任何体检,当时考虑头晕可能与其血压有关,嘱其测量血压。方证考虑祛瘀血剂。后处以
当归芍药散汤剂,常规药量,五帖药。另,家中正好有大黄zhe虫丸,嘱其用汤药送服。汤药煎服完后单吃丸药半月。两天后,姑妈即来到我家告诉我,中药昨天吃第一剂,效果很明显,“以往在室内的弯腰、直立等动作都会伴随"晃动感",而现在缓解了很多。”
我觉得起效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又有一些困惑。此案从体质看,大柴胡体质、苓桂证应该不错,虽然腹诊未见明显压痛点,我还是倾向于
大柴胡汤合桂枝
茯苓丸。如人精神不振,易疲乏,头眩心悸,舌胖脚肿,还当考虑
苓桂术甘汤证、真武汤证等。与我一同诊治的张老师觉得应该用
当归芍药散,主要考虑脉沉,为血水互结之证。从体质上看,当归芍药散体质的人体格多瘦弱,面色黄暗,多偏血虚而有水,与
桂苓丸体格壮实,面红,有瘀血者区别较明显。但此案患者头晕、便干,
川芎、当归、芍药也是必用的。另外,案中丸、散同用,孰为起效之剂?
现在有了体会,临证处方用药时要尽量简化处方,这样便于观察疗效、总结经验。如果在特定条件下诊治特定的患者,也可以膏、丹、丸、散、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等等一并施用。但初学者,需要摸索药证、方证,一定不能开大处方。
-------------------
我也开始在服当归芍药散,但不知当归
芍药汤剂和当归芍药散剂各在什么情况下用,有什么不一样吗?是否散剂比汤药药性更厉害一些?不懂。
-------------------
两者应该都有效果。散剂是张仲景用的,用酒调服。汤剂古代也用。我也用。两者效果尚分不出高低,但散剂经济、便于携带,这是优点。
-------------------
黄煌老师,我不是学医科专业的,但是对我国传统中医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经方!
想自学中医,希望您能给点建议!
还有首先要从那些地方入门。
-------------------
-------------------
入门可看胡希恕的那7本书,以后不会走偏路
哪几本书啊,说说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