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请推荐几本书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请大家帮忙推荐几本用五行理论解释的方剂方面的书,谢谢啦!!!

-------------------
假如真的是"新手上路",希望你千万不要走"五行理论解释方剂"的路.

-------------------
为什么啊?我正在网上学中医基础理论,老师讲阴阳五行是说的,根据五行理论辨证,根据五行理论组方,那我该怎么学呢?

-------------------
你的电脑肯定中毒了。

-------------------
黄师:天下学问不一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做真学问必定从看得见摸得着开始。

-------------------
五行是周身一气的五种表现形式,建议读一下四圣心源。

-------------------
实践结合经的住考验的理论,做为真理检验的最好的标准
啥也别说了,读自己能看进去的好书,思考,实践,就会进步,还要博览

-------------------
河洛精蕴
如果你能看懂,那它就不错

-------------------
兄弟建议你去读一读增删补易或者玉匣记   

-------------------
我记得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中有一种思路就是利用五行治疗:如以肝病(木)为中心,肾虚--补母生子、补肾;肺家盛--金太过克木、泻金;肺虚金不及--佐金平木;还不行,心虚子盗母气,心实火旺克金,有时可能是土的毛病造成的。
厉害!厉害!达到运用五行的极致!可疗效如何,我想这是刘力红的思路,就说明他也是还没有全部实践之,就算偶尔实践一两种,疗效如何,可能只有天知道。明清医家将五行溶入医学,已几百年,学五行的医家,都没有实践之?疗效如何,为何只留下佐金平木等几个,按说每个脏病各八种,五脏病共计5×8=40种五行治疗方法。包括《中基》等医籍上好像只有五六种五行治疗方法。
有效率还是太低,大约12.5%-15%。有效率太低了,真能按五行给病人治病吗?
五行治病有效率太低!!!!不学也罢。
[ 此帖被81zhi86在2009-03-22 09:26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
同意9楼的观点。

-------------------
楼主,好好思考一下。
[ 此帖被81zhi86在2009-03-22 09:27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yishi/]

-------------------
不了解怎么区分?先看看中基和中医学史

-------------------
同意9楼的观点。五行真误人也

-------------------
若楼主有坚定的意志我推荐你只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行解释方剂至上经典,空前绝后啊!!!!!!假已时日一定会成一代大家!!!!!!!!!!!!!!!!!!!!!!!!!

-------------------
五行说到底是中国古代传统科学的一种思维工具,灵活变通用之时可以的,拘泥刻板地应用就贻笑大方了。

-------------------
参阅《河洛精蕴》

-------------------
五行只是讲运动而已,不用人人喊打吧.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该书作者是在钱学森指导下把五行数学化,很有实用价值,我一下买了两本,还用其中的理论治疗过一患者:眼睛红涩痛,辩为肝阴不足,采取滋水涵木法,投杞菊地黄丸,三剂而愈。

-------------------
五行是典型的病机辩证,通过它,可以得出中医思维下的病势趋向,这是很好的。但是具体用药方面,如按照现在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循证医学见证用药的思维和接受程度,五行归经用药,思辨过于玄妙,生克之际难于把握,方证重复性差,不利于学习掌握,对外不利于作出一致性的解释。容易授反对者口实。当然,本人不反对五行辨证,在充分掌握的情况下,结合精细用药经验,可别开生面,可起奇症,可神而化之。

-------------------
但生之有涯,而学无涯。左右如何方便,生克怎样把握?若无切实行家里手,谁可左右逢源,何能指月非指。时代不同,古人有秀才学医,快刀切豆腐之说。但古人天天讲干支,时时问节气。动則五音五气,言则金水相生。现在人谁还在此等环境下生活啊。再说,明医难觅,无真通达之良师,五行生克亢晦如何拿捏?当然,有志者事竟成,大任大苦者,不但学医,顺便通透传统文化而一路向上,也非不可。

-------------------
我认为根据自己志趣去学习!

-------------------
不管什么理论 是河图还是洛书,是五行还是八卦, 是经方还是时方,最终都要回归到病人的症状,回归到病人的状态,回归到中药和方子上~~~
八万四千法门,不过是因个人根器不同而说不同的法,
子曰因材施教~~~
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吧

-------------------
同意23楼,如果没有五行的思维,恐怕难有中医的思维
相关文章
 看中医需要去做检查吗?
 小女发烧数日
 酸枣仁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从外感角度治疗痤疮(外感系列之五)
 《长沙药解》里的白术的问题
 张仲景先师的太阳中风,就是瘟病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