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医话杂谈------也谈我的学习方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看了古道瘦马老师的《谈谈我的学医方法》,受启发不少,他的学习方法确实不错,楼主也说了,每个人天天赋不同,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的适合。从古道瘦马的文章中,也可以推测,他年龄比我大很多,应该是我的前辈,在此绝无别的想法,只是也想谈谈我的学习方法,供老师们指点。
  我今天30来岁,接触中医正好10年,我2002年进入学校,学中医专业,毕业后,最初使用的是西医、西药。直到07年,遇到一个呼吸道疾病,使用了很多西药,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经一中医治疗,一付药病情减半,两付病愈。这件事,打破了我“中药慢、西药快”的错误认识,重新拾起课本,也许我天生不才,又学了3年,依然不得入中医之门。中医书买了不少,学了不少,使用中药给人看病,依然没效,所以很苦恼。
  一次在地摊上,看到一本旧书,写的内容与上学课本很不相同。此书把脉诊方法、药性归经、病因病机讲的比较清楚明白而系统,也写了学习中医的方法。于是,我按此书所写方法进行学习,临床遇病,也是按图索骥,我自认为,这样做效果应该不错,但临床效果,依然不尽人意。我知道,按《医学传心录》来,也不对路,但也没有更好的方法,苦恼一点儿都没减少。
  在论坛里,有人推崇黄元御,我就买了黄元御的医学全书,先从《四圣心源》看起,正好此时伯父眼睛疼,就使用此书中的原方,没想到一付疼减,两付解决问题。虽然效果确实不错,但对黄氏书,我还是看不懂。
  后来又听邓铁涛说,中医要回归经典,便开始查找四大经典的资料,买了《黄帝内经》,也在网上看了一些王洪图的内经视频。这期间,还研究了一段时间《五运六气》、《易经》,读了张其诚的《易经与中医》、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但这些努力,在临床上都没看到效果。恰好听到人民广播电台“国学堂”的“发现中医太美”节目,当时正是徐文兵讲《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他确实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当时听的真是热血沸腾。在徐老师的讲课中,提到了“黄煌”,他对黄老师评价很高。当时我就在网上搜了黄老师的资料,发现黄老师是研究《伤寒论》的,也出了一些书。没想到,徐老师没把《内经》讲完,接着电台就安排郭生白讲《说白伤寒论》郭老讲了人体的抗病系统,讲了顺势利导疗法,讲了感冒为万病之首。但遗憾的是,郭老还没讲到《伤寒论》条文,电台就无故终止了此节目。但可喜的是,我知道了《伤寒论》应该是我努力的方向。于是买了人民卫生出版的《伤寒论》,此版本没有注解。由于《伤寒论》的写作方法与课本不同,我很陌生仲景所采用的写作体系,实在是读不懂。在网上以“伤寒论”三字为关键词,查了不少资料,这时才发现,中医大家都公认《伤寒论》的价值。此时,我知道《伤寒论》为中医必读书,必须弄懂。
  话说到此,时间已经到了2010年,在峨嵋火车站,见到一个卖中医书很全的地摊,摊主本人爱好中医,对中医名家如数家珍,他最推崇“秦伯未”,当时在他那里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刘渡舟的《伤寒挈要》,回去下苦功忍着看了一段时间,把第一篇都看完了,也认真的做了笔记,最后实在看不懂,也就放下了。但我心里一直没有放下对中医的向往,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学习中医的好办法。
  也许是上天有眼,让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还有录音光盘。回家我就把录音拷在了手机上,坐车时听、睡觉时听,前前后后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有看书的条件,我就看书,床上、火车上、公交车上、卫生间等等,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媳妇对我都有些小怨言了,她说“每天听你说的最多的就是胡希恕、张仲景、《伤寒论》”。我母亲也说,“以前上学也没见我这么勤奋,现在反每天看书,把吃饭都给忘了。”他们说的也是事实,以前我虽近视,但从不带眼镜,自从接触此书后,我近视度数增加了,不得不配付眼镜。
  买到《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的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总之是买到后就爱不释手的读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一看此书我就明白了,还越看越有味儿。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边看边在书页空白处写感想。前前后后不知读了多少遍,只知道书的空白处被我写满了,实在写不下了,我就又买了一本儿。媳妇也笑我“你真有钱,同一本书两本儿”。
  在读此书时,我还背了《伤寒论》条文,最先以前100条为目标进行背诵。由于没有纯条文版,自已在网上下载好后打印了一本,平时就拿它来背。读《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比较熟、又背一些条文后,我发现,112个经方,很多都类似,相互鉴别很重要,熟悉每一方的方证很重要。我就将仲景的112方进行了分类,分完类后,先列方,方下面是相关条文,这样又打印了一本小册子。还把类似方的鉴别写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附在此小册子之后。目前此书得到我同学的喜欢,也就送给了他。然后再读《伤寒挈要》,发现此时读起来毫无读不懂的感觉了。接着又读了王庆国的《伤寒论解要 》、郝万山的《伤寒论讲稿》、《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伤寒恒论》。都很容易理解,没用多长时间就读完了。
  做完这些工作,我开始从头一条一条的试着注解《伤寒论》,当然注解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胡希恕的思想了。一直注解到第398条,到此,对《伤寒论》的理解,可以说上升了一个新层次,让我有了很大自信,对中医的兴趣,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也用了几天时间,把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给注解了一遍,中间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按语。后来在书店,又见到了段治钧的《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也买来读了一遍,里面确实有一些当年胡老未讲解清楚的内容,还有一些作者学习《伤寒论》的心得体会。我个人觉得,这对初学者,很有帮助。虽然也见了冯世纶的书,但里面的内容都不出《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当时在书店又发现有错字,书的定价也太高,后来就没买,至今觉得,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不过前段时间,我还是买了《六经方证直解》,目的是希望参考作者对每一经方的六经归类,由于网上没有这样一个目录,只好买了全书。读来读去,发现此书也不过如此,很多内容都能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与《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中找到,对于胡师书中没有的内容,按照胡师的思想脉络,稍加思考,也可以想象出来。
  《伤寒论》学到这个阶段,就开始学《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由于版本不良,书上文字与胡老讲座录音并不相同,甚至把大黄3-4g写成30g,这样的错误实在太严重。就在网上下载了网友校对版,花了50元钱,让印刷厂给装订成书。学习过程中,依然发现很多问题,干粹自己校对。说干就干,边听录音边在书上修改。全书修改一遍后,再重头检查,终于把全书都校对完了。这工作确实辛苦,要不断的按暂停,有时一句话要听几遍才能如实记录下来。等校对完后,想到可能有很多人都需要这样一个版本,就同学苑出版社的陈辉编辑联系了,没想到他很感兴趣,让我把书寄给他,重新修订出版。这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修订版。
  因为有了《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作基础,也熟悉且习惯了仲景的写作体系,等我拿到修订版《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后,直接参考山西科技出版社的《神农本草经三家合注》进行注解,注解完后再对照胡老的解释,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按语,这样又把全书注解了一遍。目前,我把《金匮要略》也看了几遍,不过没有再敢往书的空白处写东西,而是找了笔记本,随想随写,已经快写了两小本儿了。这中间,也读了《治病法轨》,里面“左手候血,右手候气”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在临床上,也得到了作者理论的正确、实用性。不过,临床用方,我依然用的是仲景方,读的更多的依然是仲景书。
  我觉得,仲景书写的很精练、很直接,直接就是脉证和处方,这种体系最符合临床实际,也最锻炼读者的辨证思维。通过学习仲景书,我就开始了使用经方,好像是一夜之间,我的临床疗效就大为提高,好像一夜之间,就入了中医之门。以前学了那么多书,都没能让我激动,只读了仲景书后,自已的病、家人的病、小区邻居的病,再使用我的方,都能让自己吃惊不已了。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的学习方法,都没关系,因为临床疗效给了我最实际的证明。
  目前,还只读了此两本经典。我打算抓紧时间把温病经典也读一读,对于温病,我要读书目的顺序是:
  1。《温疫论》2。《病热经纬》3。《温病条辨》4。《温病条辨拾遗》5。《赵绍琴温病讲座》6。《刘景源温病学讲稿》7。《温病纵横》8。《重订广温热论》9。《时病论》10。《通俗伤寒论》
  虽然这些书很多,我认为并不难读,因为建立了《伤寒杂病论》的辨证体系,再读后世书,是很简单的事情。读这些书的方法,依然使用“边读边注边加按语”的形式。因为一位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如何让一个学生更快的成为研究人才”时,回答说“放弃学习,直接研究”。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古代名医“徐大椿”使用过的,事实证明,效率比较高。
  研究完温病著作,我打算学《王绵之方剂学讲稿》、《郑钦安医学三书》、《黄元御医学全书》、《陈世铎医学全书》、《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衷中参西录》,我认为,这些书都非常有特色,都应该吸收为我所用。还有一些名家医案,如《全国名医类案》、《洄溪医案》、《曹颖甫医案》等等。
  前面介绍了很多,也漏掉很多看过但没有写出来的书,比如黄煌的《经方的魅力》、《经方沙龙》,宗瑞的《经方杂谈》等等。此时读者也许发现了,我并没有把《黄帝内经》、《难经》当作重要读物来读,因为我接受了中医分为“经方派”与“医经派”的分类方法。刘渡舟在晚年,也是承认此分类法的,所以我打算尽快读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经典,然后再读《内经》、《难经》。
  以上就是我学习中医的大致历程,希望对后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同道给出指点。
  

-------------------
非常不错的经验,坚定了我学经方的信心!谢谢楼主!

-------------------
随喜赞叹!

-------------------
楼主求学的执着与专注,让我敬佩,让我汗颜!
楼主乃真读书人也!吾辈学习之楷模!
长此以往,必成大医!

-------------------
胡希恕金匮讲座08年出版后修订过两次,第二次修订是11年6月,楼主说的修订是哪一次?
目录学是任何一门学问的门径,从上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医人都或多或少的欠缺点。

-------------------
呵呵,楼主不容易。
中医毕业不知道伤寒论的重要性,这个令人想不通。

-------------------
请问楼主,错误多的是《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鲍艳举 学苑出版社那本么?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
遯园医案
经方发挥
治验回忆录 赵守真
经方验
经方躬行录
经方治病经验录

这些书都不错吧?

-------------------
今再来:胡希恕金匮讲座08年出版后修订过两次,第二次修订是11年6月,楼主说的修订是哪一次?
目录学是任何一门学问的门径,从上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医人都或多或少的欠缺点。 (2012-09-23 16:32) 700)this.width=700;" >

第二次修订版。
由于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得以逛大大小小、正规不正规的书店,着实对于中医书目了解不少,特别关是关于《伤寒论》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公开发行的,我几乎都见过。你说或多或少有欠缺,想必你能指出我的不足。希望你能回复,明确指出来我的欠缺,我不盛感激!!!

-------------------
好的。这样的经验,相当的不错,人终于在逆境才能成长

-------------------
你是我的榜样

-------------------
看到楼主的帖子,令我想起了自己的自学中医的经历。我是09年末逛书店时发现罗大伦博士的《神医这样看病》后重新燃起对中医的学习热情的。一开始观看网上流传的中医院校四大经典+四大基础,但是看完伤寒论和中医诊断学部分后发现不会看病,又根据罗博士的书籍记载购买了张景岳,黄元御,陈修园医学全书,另外还购买了大量的名医医案研读,依然不得要领。此外三年来零星购买的中医书籍约百本,花费银子近万元。直到今年年初接触胡希恕老和黄煌老师的著作后才初窥中医门径,尤其是拜读娄绍昆老师的《中医人生》后,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尝试在论坛发帖参与病案讨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与楼主共勉,使伤寒学能薪火相传。

-------------------
  建议重点看赵绍琴,这个真不错。

-------------------
aladhhjfsl:请问楼主,错误多的是《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鲍艳举 学苑出版社那本么?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
遯园医案
经方发挥
.......?(2012-09-23 19:48)?700)this.width=700;" >

对,就是学苑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你所列之书,也不错。

-------------------
医海:??建议重点看赵绍琴,这个真不错。?(2012-09-23 20:41)?700)this.width=700;" >

赵绍琴的书,我有三本,《温病纵横》、《温病讲座》、《临证400法》,确实不错。

-------------------
经方医学:第二次修订版。
由于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得以逛大大小小、正规不正规的书店,着实对于中医书目了解不少,特别关是关于《伤寒论》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公开发行的,我几乎都见过。你说或 ..?(2012-09-23 19:51)?700)this.width=700;" >

仅就目录学而言,这个题目实在太大无法展开。我只想说一句,判断是否真正入门就看你能否建立一个体系。
在这之前,需要花时间广泛的了解各家系统的优缺点,而并非是说看了两本胡希恕的伤寒论就以为伤寒论就是胡希恕,尽管他讲的话好懂。
如果认为已经差不多了,可以随便挑一个人体器官来印证一下,如果你的体系能解决这其中70%的疾病,那就说明OK了。

-------------------
楼主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不知道四大经典。汗 。

-------------------
楼主学习精神令人佩服,也从中反观当前中医学校的教学弊端,学生毕业后不能看病开方,还需要二次学习。回归经典是中医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黄师所言不错

-------------------
今再来:仅就目录学而言,这个题目实在太大无法展开。我只想说一句,判断是否真正入门就看你能否建立一个体系。
在这之前,需要花时间广泛的了解各家系统的优缺点,而并非是说看了两本胡希恕的 ..?(2012-09-23 22:48)?700)this.width=700;" >

再来友说得很好,中医书目浩瀚如海,每个中医人都应该学会在这个海洋中以《伤寒论》为中心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一个“体系”。

-------------------
艳举曾送我一套胡老的讲座,是他主编的,书内容很好,可惜没时间看,一直没看完

-------------------
经方医学:赵绍琴的书,我有三本,《温病纵横》、《温病讲座》、《临证400法》,确实不错。?(2012-09-23 21:15)?700)this.width=700;" >

赵老的书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阅读。赵老的方子轻灵飘逸,不喜套用成方,自出机杼者多。风格接近叶天士,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建议在学习伤寒论2-3年后再攻读

-------------------
有了伤寒论做底,其他都是浮云!

-------------------
谢谢楼主分享!

-------------------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倪海厦的几本经方书籍,比如伤寒,金匮等。他也是经方铁杆粉丝。虽然很可惜过世了!!

-------------------
楼主精神可嘉。中医之门实是不好入。

-------------------
开卷有益

-------------------
郑寿全都《医法圆通》也不错。

-------------------
古求知:
艳举曾送我一套胡老的讲座,是他主编的,书内容很好,可惜没时间看,一直没看完 700)this.width=700;" >

附带的有原声的mp3啊,放在手机或播放器里有空余零散时间可以听听

-------------------
要想成为国医大师必须熟读四大经典,同时要博览群书;一般的医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所以我的建议是精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但是切身体会。

-------------------
楼主必成大器

-------------------
精神可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很赞同这话,你愿意学,肯专研,就有成功之日。

同意“今再来:仅就目录学而言,这个题目实在太大无法展开。我只想说一句,判断是否真正入门就看你能否建立一个体系。”

热情要用在点子上,中医讲的是深度,不是宽度。摊子铺大了,难以深入。

我的路是:诊断,药, 方。

-------------------
楼主能重新燃起回归经典的热情确实不错,不过楼主中医本科毕业,居然连四大经典都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伤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地位,实在难以想象。我也是02年入学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学习中医热情就很高涨,学校里各种学习小组、论坛都很多。胡老的书确实值得读的烂透,可以构建一个很好的八纲辨证的体系。鲍艳举师兄主编的这套书我也读过很多遍,胡老的观点收益颇多,书中确实有些矛盾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错误的内容,看来也需要再看看修订版,或者听听录音。

-------------------
楼主厉害

-------------------
这个帖子看了很多遍,对指导自己学习伤寒论起了很大帮助,我现在也再胡老的伤寒论讲座,真的是很有收获。

-------------------
希望自己能参照你的经验迈开学习的步伐!

-------------------
楼主学习精神令人佩服!
这个帖子看了很多遍,对指导自己学习伤寒论起了很大帮助,我现在也再胡老的伤寒论讲座,真的是很有收获。

-------------------
很好的参考帖子,请问先生看过陆渊雷大师的 书没有,请给与他的书一点点评可以吗,学习

-------------------
今再来:胡希恕金匮讲座08年出版后修订过两次,第二次修订是11年6月,楼主说的修订是哪一次?
目录学是任何一门学问的门径,从上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医人都或多或少的欠缺点。?(2012-09-23 16:32)?700)this.width=700;" >

上面有“校订”二字的一版就是。

-------------------
崔宗缘:很好的参考帖子,请问先生看过陆渊雷大师的 书没有,请给与他的书一点点评可以吗,学习?(2013-09-08 13:34)?700)this.width=700;" >

陆渊雷的书太厚,排版也不太好,不如胡老的简洁,所以我就没看他的书。我认为,从师应该先以一位老师为主,吃透后再学别人的。

-------------------
令人佩服!

-------------------
陆渊雷的伤寒今释》《金匮今释》,是好书。以科学实证精神解释经典,并参以日人医案,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应该是经方人的必读书。

-------------------
这帖子看的振奋人心,请问楼主有QQ或者是什么群吗,加一个,想进一步请教

-------------------
学医就应该从伤寒论着手,其他都是魔道。
一证一方,方随证变,不胡乱推测,唯证是从。

-------------------
真的佩服楼主的勤奋刻苦精神,向楼主致敬
相关文章
 关于芍药甘草汤
 疏肝和胃
 校对桂本伤寒中的问题,请大家讨论
 习国医之路
 断脐的学问
 痘症决生死期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