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请解释禁针穴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禁针穴歌

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郄玉枕角孙穴,颅囟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厥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乳中上臂三阳络,二十三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阳(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

以上抄自《类经图翼》第四卷经络二。
有谁能够说明为什么如此禁忌,以及除了文中提到的严重后果,还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吗?为什么呢?

-------------------
古代的穴位禁针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1.古代针具粗,容易造成较大损伤,比如风府、哑门等,针具过粗而又操作不当的话,易伤及脊髓,会阴等穴位下密布神经、血管,操作不当亦有损伤可能。2.古代消毒措施较差,某些血管丰富的穴位,如消毒不严格易造成感染,久而久之,亦演变为禁针出。3.临近脏腑,胸腹部某些穴位如不注意针刺角度和深度,易伤及内脏,如肩部的肩井穴,如果自后向前刺较为安全,如从上向下刺则易伤及肺尖。4.孕妇及小儿的特殊情况,小儿囟门未闭,骨骼未及成人坚硬,针头部穴位宜注意,而某些穴位有活血化瘀作用,孕妇当禁,如合谷有促进宫缩作用,孕妇针之不慎,有流产之虞。石门穴有避孕作用,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不宜针此穴。这是我所了解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是现在的针具较细,消毒也比过去严格,许多穴位以不是禁针穴位,只要操作得当,一般头部、四肢的穴位都很安全,至于胸腹、背部、项后的穴位,只要角度得当,问题也不大,另外,毫针进入人体后,宜缓慢进针,因为人体的内脏及神经、血管能自然的对外来的物体进行“躲避”,缓慢进针,能有效减少事故。针尖触到人体各种组织时,医者手下的感觉是不同的,用针的人平时要努力锻炼手感,不但对把握针感有特殊意义,也能减少针刺事故。

-------------------
《类经图翼》都没完全看懂,就自诩是内经砖家?坑蒙拐骗也没到这种地步吧。

-------------------
杨奇云:古代的穴位禁针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1.古代针具粗,容易造成较大损伤,比如风府、哑门等,针具过粗而又操作不当的话,易伤及脊髓,会阴等穴位下密布神经、血管,操作不当亦有损伤可能。2. ..?(2009-03-29 17:57)?700)this.width=700;" >

现在的针具较细,消毒也比过去严格,许多穴位以不是禁针穴位,只要操作得当,一般头部、四肢的穴位都很安全,至于胸腹、背部、项后的穴位,只要角度得当,问题也不大,另外,毫针进入人体后,宜缓慢进针,因为人体的内脏及神经、血管能自然的对外来的物体进行“躲避”,缓慢进针,能有效减少事故。针尖触到人体各种组织时,医者手下的感觉是不同的,用针的人平时要努力锻炼手感,不但对把握针感有特殊意义,也能减少针刺事故。 这是经验之谈。好贴。特别对初学者会有帮助。
相关文章
 辛凉解表
 补中虎潜丸(《便览》卷三。)
 黄芩饮(《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升麻膏(《圣惠》卷九十一)
 清胃散
 羊脊骨羹(《圣惠》卷九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