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急诊科女超人”将辞职·称无发表科研文章天赋》引发的反思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自“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s/2013-06-11/023927370825.shtml  
  ■ 对话人物
  于 1974年生人,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11年10月,因注册并勤更微博“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微博]”,讲述医院囧事、生活趣事而走红。目前,于莺的微博粉丝高达208万,被网友称为个性直率、言语幽默的“协和姐”。
  ■ 对话动机
  6月8日晚9时,“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发布微博消息,宣布“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
  第二天上午,“女超人”再度就辞职一事发表微博,并顺带打趣从协和医院辞职要盖满20个章。
  于莺要辞职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跟帖。9日晚,于莺接受新京报专访,谈为何辞职、谈现有医疗体制的问题。
  6月8日晚9时,“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发布微博消息,“妞爸要去玉树支边三年,而我,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打算给自己放一个月大假,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
  9日晚,新京报记者专访于莺,“女超人”说,现有医疗体制有太多问题,反而预示着,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将迎来改革的春天。走出体制,她依然会坚持做医生,并希望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医生一起,打造社区医生的个人平台。
  谈辞职

  科研不应是评价医生的惟一道路
  新京报:对于你要辞职,领导和同事大吃一惊还是意料之中?
  于莺:我不是一个冲动起来就撂挑子走,或者什么事情都藏着突然亮杀手锏让别人难堪的人。辞职的事情,我考虑了一年多,可以说是深思熟虑。两三周前,我在科里透露过,我们领导应该是早有预料。
  新京报:辞职办得顺利吗?
  于莺:(摇头)要盖20个章,还有很多七零八碎的事情。
  新京报:这种体制内程序的繁琐,是你下决心要离开体制的一个原因吗?
  于莺:倒不是因为盖章的事情。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现在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还是SCI文章、科研这个指标。我承认我没这个天赋,但我的临床能力很强。我觉得,科研这条道路可以有,但不可以是评价医生的惟一道路。
  新京报:你两年前接受采访时也说过不愿写SCI文章。
  于莺:其实当主治医并不可耻,但在公立医院这个学术评价氛围中,如果不去拼命发论文,会显得很另类。
  我周围的很多人,都因为这个苦恼。但我在想,这个社会已经允许大夫变成一个有个性的人。想在固有的评价体系之外,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大夫,可能越来越多。比如我,想去体制外把医生做好,看能不能树立一个榜样,让大家知道,体制内不是好医生的惟一通道。
  谈医患关系

  医院应放低身段和病人平等沟通
  新京报:这两年,你发微博揭医疗黑幕是不是惹来很多压力?
  于莺:(点头)也有人说,你就是会讨媒体喜欢。我觉得不是这样,医生是需要话语权的。但现在我们的公立医院,做得很不够。
  比如说你去采访一个医疗事件,可以很顺利地采访到患者、家属,但能否采访到当事医生,需要医院层层把关。医院宣传部门甚至不肯跟你见面。其实,医院这种态度会让人产生极大的反感,反而不利于医患的沟通,包括媒体如何公正地报道这个事件。
  新京报:你觉得遇到这种事医院该怎么做?
  于莺:需要(当事)医生发声。现在网络上,无论是对具体的医患纠纷,还是对整个群体的评价,大家的发言不再是一边倒式地骂医生。这与我们这一批的医生,不断利用自媒体向外发声,与公众互动,是有关系的。
  一场医患纠纷,真是医院做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做错了故意掩盖;或是你没错,就做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态。我觉得,公立医院和医生都应该放低身段,跟病人做一个平等的沟通。
  新京报:所以你认为,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是因为公立医院没营造一个医患平等对话的平台,包括协和?
  于莺:这样的说法不全面,一方面是没有平等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政策体制也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一窝蜂往大医院挤,加重了看病难。所以我觉得医患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各自公平平等地表达自己的困境,督促体制和政策的改革。也希望协和医院能作为行业的老大,放低身段,和媒体及患者平等交流。
  谈医改

  公立医院应是真正为百姓看病的
  新京报:120转运连遭大医院急诊无床困局,是你发的关注度最高的微博之一。急诊科病人滞留,应该是多年的困局。发那条微博时,有压力吗?
  于莺:既然存在多年,为什么大家不站出来说?这个事情很好玩,谁都知道这个事情的漏洞在哪里,但谁都不去改变,为什么?
  新京报:你希望通过自己微博的号召力去推动改变?
  于莺:我当然希望,因为我们急诊科一线的医护太苦了。一个夜班,从下午4点半到第二天早上8点,像我这样30多岁的女医生,下了班以后,走路都是飘的。而急诊医生24个小时看360多个病人,绩效奖却跟这个无关。
  新京报:你理想中的公立医院应该是什么样的?
  于莺:今天我好像谈了无数次理想(笑)。在我的理想中,公立医院是真正为老百姓看病的,要把特需医疗、高干病房完全剥离。特需医疗放开,只会让大夫们去特需医疗坐诊,那边的挂号费高,这是人的逐利本性使然。而普通门诊患者看病也不会因此而便宜。特需医疗挣的钱无非是为医院创收。
  政府应建立开放的医疗市场,公立医院和社区联动,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发展老年病医院、妇婴医院,私立医院定位高端的特需医疗服务,有竞争也有互补。
  新京报:没有特需医疗,公立大医院的医生会不会更没价值体现?
  于莺:医生应该是自由流动的。医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术特长,可以留在三甲医院看疑难重症,也可以去社区医院查房;有市场意识的,也可以去私立医院赚钱,或者像我这样,去做全科医生。
  谈未来

  想探索建立社区医生的个人平台
  新京报:大环境没变前,离开协和医院这个“铁饭碗”,会不会周围的人并不看好?
  于莺:也有人质疑,说你又不是专家,以为自己了不起,离开协和这块“金字招牌”,看你撞得头破血流。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想好了,就按照我的既定路线走下去。
  新京报:现在大家都知道你要去私立医院做全科医生,有没有更具体的规划?
  于莺:我是一个对医疗行业有想法的人。如果遇到好的投资人和志同道合的医生,我想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移动终端,去探索建立社区医生的个人平台。在这个信息化的平台上,为签约的居民提供健康和疾病管理。然后,触动政府把钱投向社区做疾病预防,而不是投给大医院去扩张,盖壮观的门诊大楼。
  未来,不应再出现看个高血压,要在公立医院排几小时队这种情况;而像我一样,住在通州的医生,也会更愿意在自己家里为周边居民提供全科医疗服务。
  新京报:没有政策支持,这种理想恐怕很难实现。
  于莺:是的,也许我们这一代人会成为炮灰,不过没关系。也许下一代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听过于莺的故事,能理解他们,就会触动改变。
  新京报:还会继续写微博吗?
  于莺:还会写。急诊室的故事没有了,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领域。比如我说过,我老公要去玉树支边三年,我还是“大爱清尘”的爱心大使,有故事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想可以探索建立社区医生个人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然后触动政府把钱投向社区做疾病预防,而不是投给医院去盖壮观的门诊大楼。
  在公立医院这个学术评价氛围中,如果不去拼命发论文,会显得很另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原标题:于莺:特需医疗应从公立医院剥离)
后记(上面是转载自新浪新闻中心,这里开始是个人感想):
名牌西医大院的医生离开“体制”,寻求“社区医生个人平台”(“愿意在自己家里为周边居民提供全科医疗服务”),
这番话可是喊出了多少老大夫们的心声?试问天朝目前有多少有能力的大夫们却依然过着“非法行医”的生活?特别是民间的老前辈们。
之前在论坛上也看过关于师承、关于甘肃省放宽“特长中医师”取得“执业中医”资格的文章,感觉很是欣慰,也盼望着家乡的卫生管理部门能够效仿。当然他们也确实是很有难处:首当其冲的就是“骗子”比大夫还多的社会现象确实不得不让大家心寒。但“以禁代管”这绝对是不合适的,这也是懒政的最直接的体现!
而如于莺所言:“我离开协和的原因是:
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700)this.width=700;" >。
二,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炮灰700)this.width=700;" >。
三,我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700)this.width=700;" >,各有所长。……”(转自于莺的微博)
也道出了不少体制内医生的心声:
医生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不是根据门诊量的多少、治愈率的高低、口碑的好坏……来决定的,而是凭什么SCI(Stupid-Chinese-Idea)来决定的,而这些什么论文的创作目的不是为了把自己的经验推广,而“99%都是为了晋升,而95%都是有水分”的。——我就想问了:是评委会承认,你就是专家教授了?;还是得到病人承认了,才能成为所谓的专家教授?(不是因为你是专家教授,老百姓就得尊敬你;而是得到老百姓尊敬,你才是名副其实的专家教授吧?这才是符合逻辑的吧?特别在医学界。)
然后就是:为什么中医也要搞科研?!而且鬼佬看不懂什么“活血化瘀”“补气活血”……就得删得一干二净!(我在说中医的科研论文想要“轰动世界”的话,论文就得反复修改,而怎么修改,上面提出的是其中一条:那是出自比较出名的某杂志主编给我们的“建议”。当时我听了真是觉得不可思议,老外不懂就让我们妥协?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引用廖老的原话“张仲景是搞小白鼠出身的吗?金元四大家也是搞小白鼠出身的吗?叶天士薛生白他们也是搞小白鼠出身的吗?”:国外的科研和临床人员是两条线培养的,我不否认我们的民族拥有着极大的潜力,但目前的医学界和学术界现状是告诉我们:这几十年走过来的老路都快逼得某些人想脱离了,怎么还不懂得反思?让想搞科研的人才专注科研,让想搞临床的人才专注临床。——君子用人如器,取其所长啊。
至于于莺医生所说的,想回归民间回归社区,建立社区平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觉得西医出身的比较难以实现就是了。试想一个西医脱离了化验单、B超、X-RAY、CT、MR……真的就靠视触叩听,恐怕就真的不容易。——这时候中医却显示出绝大的优势啊!中医本身就是来自民间的,只不过什么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出现,导致中医的社会性质开始变得模模糊糊了。哪怕是回归了市场经济,让病人用“双脚”投票,中医还是能站得住脚的,而且诊金也正正是医疗价值的直接体现啊(不是什么以药养医)。
最后一句就是:其实民间中医也不少啊,为什么现在一个协和的急诊医生说跳出来回归民间,却受到高度关注,报纸头条了都几天。而很多有名的民间大夫却是“默默无名”?——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整天说保护中医、发展中医,原来就是这样的……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相信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好好干,加油干吧!


-------------------
同感!!!!!

-------------------
同感,非常支持。

-------------------
期盼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

-------------------
希望于莹、张强等医生的离开能揭开中国医疗体制变革的帷幕!

-------------------
可惜领导们不看我们论坛呀!

-------------------
于莺前辈,让我很感动

-------------------
赶紧改吧!以人为本。
相关文章
 安神丸(《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丹毒门
 集体倡议,徐文兵老师讲解阴阳二十五人
 荨麻疹
 黄师注解也不是全好的
 肝郁脾虚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