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治验随想录
一
奔豚,《金匮要略》名之为奔豚气病,是一种自古就有的疾病,在《
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等古老的医书中,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
医圣张仲景,在他的传世名著《
伤寒杂病论》中,对奔豚气病的病因与证治,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如治疗奔豚气病的
桂枝加桂汤和桂枝
茯苓甘草大枣汤,就既见于《伤寒论》也见于《金匮要略》中,在《金匮要略》中,还对奔豚气病设了专篇,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可以看出当时的张仲景,对奔豚气病是多么的重视!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篇,文字简练,篇幅不大,我将这篇文字,全部引在下面,请大家先阅读。
《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汤方
甘草
生葛五两
。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二
从上面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奔豚气病的病因是:“从惊发得之”、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奔豚气病的主症(现在习惯称为诊断要点)是:“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奔豚气病的论治,则有三个证三个方。
1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2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本条亦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3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本条亦见于《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这是一个病因、诊断与论治都十分明确的疾病,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将上引《金匮要略》的条文,细细的读上一遍,就可以掌握奔豚气病的病因、诊断与论治了。
可是,现代的医生,多数认为,这是一个古代的疾病,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现在正在使用的高等中医学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也是早已将奔豚气病作为一种已经消亡的古代疾病而将之从教材中取消了。
三
现在是不是还有这样的疾病呢,回答是肯定的,让我们来先看两个近代的医案。
近代医案一:
湖北张某,为书店帮伙,一日延诊,云近日得异疾,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暂冲痛到心,顷之止,已而复作,夜间尤甚,请医不能治,已一月有奇。审视舌苔白滑,脉沉迟,即与桂枝加桂汤,一剂知,二剂愈。(录自萧琢如《遯园医案》)
近代医案二:
周右,住浦东,初诊,气从少腹上冲心,一日四五度发,发则白津出,此作奔豚论。
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二钱,大
白芍二钱,
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大
红枣八枚。
二诊:投桂枝加桂汤后,气上冲减为日三度发,白津之出亦渐稀,下泻矢气,此为邪之去路,佳。肉
桂心一钱,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大红枣八枚,
厚朴五钱,半夏三钱。(录自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四
我在数年前也治疗过一例奔豚气病,至今记忆犹新,在此一并写出,供大家参考。
患者是湖北省洪湖县
燕窝公社人,姓韩,男姓,三十多岁的年纪,患病的时间则是
1975
年的夏天,我的治疗时间是
1975
年的冬天。
那年夏天的某个夜晚,患者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看守稻谷,天下着麻麻细雨,外面一片漆黒,风吹得嗖嗖的响,修建在湖心中的晒谷场,越发显得孤零零的,远处还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吠,更是使人瘆得慌,患者到守稻场的路上时没有带雨伞,衣服也被淋湿了,一个人
龟缩在看守稻谷的小茅棚里,既怖又冷,在恐怖与寒冷的煎熬中,直到半夜后才昏昏睡去。
谁知,不到一个时辰,就在睡梦中惊醒,原来患者在恐怖与寒冷的煎熬中睡去,睡得并不安稳,外面的狗吠声引发了他的一个恶梦,他梦见十几条恶狗追他咬他……就在这样的极度惊恐中醒来,又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一夜他再也没有入睡,寒冷、恐怖……挣扎着……直到天亮。
次日的下午,患者开始腹痛,怕冷发烧,找大队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以为是
感冒了,拿了两天的感冒药给他,谁知吃了不仅无效,反而增加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自觉从小肚子底下有一股气向腹胸上冲,十分的难受。再去找赤脚医生时,赤脚医生说:没有听说过有这种症状的怪毛病,不知道怎么治,又拿了三天的消炎和镇静药给他,吃了还是没有效果。农忙,无人照顾他去看病,所以又在家拖了一个礼拜,病不仅豪无起色,却反而越来越重,不得已,才送到县人民医院去诊治,住了一周,还是查不出病在哪里,是什么病?就被转到了省级大医院,因为查不出病因,就安排住了中西医结合病房。谁知一住就是半个月,不仅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越来越严重,而且又没有钱继续住院了,就又抬回了家。
中西医都不晓得是什么病,服药又治不好,那就只好求助神明,巫觋道士也不知偷偷的请了多少,符水也不知吃了多少,又是禁生人,又是杀黑狗,一时间,全家甚至全大队都不安起来,不知道这一家的祸事何时才能消洱。
五
我父亲的一位好朋友,正与他同住一个大队,看到他绝望地趟在家里,心生恻隐,同时也是为了让我见识见识一下疑难杂症,就推荐我去他家诊治。患者神药无效,只要有谁愿意免费为其诊治,理所当然也就只要是人,就会乐意接受了,我虽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十八岁都没有满的楞头
小青年,但我父亲的医名在他们洪湖县的湖南人中却是响当当的,沾了父亲的光,也沾了无人能识他的病的光,我被从百里外的江南武昌,隆重地请到了江北的洪湖。
我到他家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他满脸的憔悴,一身的瘦削,一米七几的身高,体重已不足一百斤了,有气无力地趟在床上,非常吃力地跟我诉说病情。
他说最难受的是小腹那里,象有一个喷雾器龙头安在那里一样,那个龙头只要一开,就会有象雾样的冰冷的小水珠,笔直向上喷洒,当喷到心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濒临死忘的恐怖,心也会象坐钟的钟罢一样,两边摇愰,愰得人死去活来。这样的喷洒,一日一夜要发作上十次,尤其是晚上,发作更为频繁,万分的难受!仍然不时的有
发热和畏寒怕冷的感觉,睡眠不宁,时时惊醒,眼光忧郁,神情恐怖,饮食无味,一天最多能吃半碗稀饭,舌象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脉象好象是有点弦。
当时我正在读中医学院二版教材《中医内科学》和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那时的《中医内科学》将“奔豚”作为附篇,是写进了讲义的,我正好又读了《金匮要略》的《奔豚气病脉证治》篇,所以,在识病上就一点也不困难。
当时依据小腹有象喷雾器龙头一样的将冰冷的水象雾一样的向上喷洒的特征,诊为桂枝加桂汤证,用桂枝加桂汤原方治疗,初用有效,一周以后就没有效果,不得已,又改用奔豚汤原方,只是配不到甘李根白皮,少用了一味而已。用了一周,不时的发热和畏寒怕冷的感觉就没有了,但仍然有向胸心喷洒冰冷的水雾的感觉,所以又折回来用桂枝加桂汤,用了三剂,喷冰冷的水雾减轻,再用,又无明显进步。思考再三,心想:奔豚汤所用的药都好理解,也都常见,只有甘李根白皮不常见,也不好理解,莫非是治疗奔豚的专药,何不找来一试?于是,我就派人四处寻找甘李树,挖来新鲜的甘李根白皮,加在桂枝加桂汤里面一起煎,先试三剂有效,再用仍然有效,患者已经可以起床到村外去走动了,睡觉也不再惊醒,嘱原方继服,我就先行回家了。
又过了一年多,洪湖那边有人过我们家乡来,知道患者所有的症状消失后,又去县人民医院作了疝气病的手术,现在一切健康,没有再病过,算得上是完全的好了。
六
象奔豚气病这样的一个病因清楚,主症(诊断)明确,方证清晰的疾病,审因论治选方用药并不为难。我当时还只是那样的一个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毛头小伙子,都能识能治,为什么那些临床了好多年的医生,却不能识不能治呢?是不是高等中医教育取消了经典教育的直接结果?
我们的教材建构者们,在编著教材时,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凡是经典里有的内容,都基本上不再阐释,如《中医内科学讲义》就特别注意了和《金匮要略讲义》的分工,可是真正教学时,四大经典著作的教学又基本上被取消了,经典著作即使没有被完全取消的院校,也因课时严重不足,基本上只能是
蜻蜓点水式地泛泛的讲一下,走走形式而已,学生又哪里学得了东西呢!
难怪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多数都改行做了西医,或做别的职业去了。真正对中医有信心的学子,已是凤毛麟角!
建立对中医的信心,是中医学子们的第一课,对中医的信心都没有,希望他们去继承和发展中医,那纯粹是骗人的鬼话。
要想令中医学子们建立对中医的信心,途径只有两条,那就是拜对中医有绝对信心的中医师们为师,耳濡目染,知道中医治病,就疗效方面说,对好多疾病的疗效都比现代医学的效果好,对人体的副作用,那就更不用说了。事实胜于雄辨,通过这样的薰陶,想不对中医有信心,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用有临床经验的中老年中医来充当中医的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到中医的经典与临床上来,教师结合临床自能讲得生动有趣,学生自能学得轻松愉悦,并能受到感染,得到薰陶,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信心也就不知不觉地建立了。
当然,学好古代文化,自修经典,下苦工夫,也是可以成才的,只是路走得更加艰辛而已。民间有彦语: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说的就是这一档子事,朋友们,为了中医的明天,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