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许嘉璐:中医界要有韧性和耐性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许嘉璐
 
 
      近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问题,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多的思考。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一、近期关于中医的争论
  
      目前有个别人对于中医的诋毁言论是无知和偏见的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次的争论未尝不是件好事。第一,这是20世纪以来三次争论的继续,促使人们看清了争论的根源;第二,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包括社会层面一些智者的反思;第三,能促使政府更加关注和支持中医。
  
      二、西医盛行、中医衰落的20世纪
  
      我所说这个衰落,指的是在治病救人方面西盛中衰。一方面,中医治疗所占的比例下降很多,中医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所占的份额在减少;另一方面,名中医数量减少,缺乏带头人。
  
      需要说明的有三点:一是中医跟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同命相“连”。从19世纪清朝的没落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逐渐衰退,中医的命运与其相似。二是西盛中衰是殖民者有意为之。当年,他们给我国人民灌输的是中国落后没有科学的观念,其负面影响至今未泯。三是中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惭形秽,自愧弗如。同时在医疗水平上是停滞的,还表现出不自信,因而逐渐衰落。这也是中医学院以西医理念来学习中医的根源所在。
  
       三、中医和西医的比较
  
      二元论、分析法、还原论是西医的理论,有其优点,但这只是“术”。也就是说,西方医学的发展是技术的提高,不是医学本身的进步。西方科学认为人是部精密的机器,所以可以拆分,分科也就越来越细,但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得不够。
  
      西医的长处就是中医的短处,而中医的优势正是西医的不足。中医的长处是“道”、总体规律,这是整体论,中医还有辨证论治,这些都是中医所特有的。分析论重要,整体论更重要,二者应该有机结合。
  
      四、中医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医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其自身来说,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医界必须增强自信。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从根本的哲学理念上认识到中医了不起,要从当今世界社会的多元化和未来不同文化的融合这个趋向上增强自信。应该抓住国家崛起这难得的机遇,发展壮大中医事业。
  
      第二,中医界要自强。一方面要加强中医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医的医疗水平。这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中医界需要回归中医本身。在中医教学中,学习西医内容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二者要融合,而不是用西医来改造中医。建议中医院校把《老子》、《庄子》等中国哲学作为必修课。要把中医的理念返回到中国哲学上来。要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学习,开展师带徒形式的中医教育,培养高明的中医。同时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中医界要有韧性。应该认识到中医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包括社会观念、舆论和政府的政策、体制、机制等问题,也有医院的管理、学校的教育等问题。文化的崛起跟国家实力的盛衰息息相关,传统文化包括中医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当代人努力,更需要几代人心血。因此,中医界必须要有韧性和耐性。
-----------他说的更悲观了   没有实际行动   忍......这看来他也有苦难言  所以我这样认为的
-----------他说得没有错,更不是悲观,现今的情况目说什么“大跃进“”十年赶英超美”“才是不现实的。中医在中国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土壤的问题,现在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补钙,但连三十岁的人都很少有了解中医理论的。这种情况不是一两年就能改变的。

而他提出来的四个问题,也是正中要害。

“传统文化包括中医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许嘉璐的一贯观点,上半年他就说过复兴国学至少需要50年,而对于中医,至少要乐观得多。毕竟中医几千年都走过来了,目前政府也坚定了振兴中医的决心,也能有这样清醒的认识,中医和中华文化的复兴一定会到来的。

[ 本帖最后由 09090 于 2007/7/14 18:10 编辑 www.med126.com/yishi/]
-----------许嘉璐:国学的恢复需要50年

(图)2007年03月03日17:1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羊城晚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 本报记者 郑迅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接受专访谈文化问题。

  “国学的恢复需要50年”

  名人访谈:文/本报首席记者 樊克宁

  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题要:

  ——文化的强大不仅能够增加精神实力、技术实力,还可以增加经济实力

  ——恢复传统文化要在包容中引导;给传统节日创造一些新载体,传统节日才能火起来

  ——行为规范是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行为规范不分国别都应该接受

  现在是又一个“百家争鸣”时代

  记者:许副委员长,我们知道您作为一位学者型的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文化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您在各种场合,包括在全国两会上都在谈文化问题。
我们还了解到您经常去基层作普及性文化演讲,去年还发表了《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的文章。为什么您对文化问题这么关注?

  许嘉璐: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而且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是一只脚站在五千年耕作方式的土地上,一只脚跨到信息时代。这个跨度全世界少有。我想我们中国应该继续成为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用我们的文明去克服那些消极的东西。

  记者:国民文化素养,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应该跟这些年出现的中华文化复兴现象有关。大家都在讨论,认识也是五花八门。

  许嘉璐:现在知识界都在思考中国未来的路怎么走,中国未来的文化怎么建设,人言人殊。在这种情况下,外面的思想蜂拥而至,外来的也在百家争鸣呵。对于文化问题,现在真正是又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种种不如人意的社会现象?答案就在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的文化领域,只能归结到文化问题。我理解现在的百家争鸣,要比春秋战国时期热闹得多,范围也比春秋战国时期广得多。因为那个时候90%是文盲,只有少数精英才掌握文字。现在是连拾荒者也可以对教育、文化发表意见。

  记者:文化对社会产生影响取决于哪种因素?

  许嘉璐:文化最后决定社会安定不安定,是在道德层面。要看国民素质高低,要看他的道德取向。道德背后是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

  国学恢复恐怕要50年后

  记者:您对近年出现的“文化超男”现象怎么看?

  许嘉璐:谁是“文化超男”?

  记者:这是社会上的一种比喻,比如易中天、余秋雨、王鲁湘他们。

  许嘉璐:那于丹就应该是“文化超女”啦。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有易中天这样功底的?有几个有于丹这样功底的?他们能够带动起一批年轻人是件好事,但是不会轰轰烈烈。现在还谈不到国学研究,只是国学的恢复。现在一些报纸有国学专版,一些大学成立国学院,做的都是这个工作,这个恢复恐怕要50年。

  记者:为什么是50年?

  许嘉璐:我举个例。北大有位汤一介先生是有家学渊源的,他父亲汤用彤,写文章用文言文。现在像汤一介先生这样能领导编纂《儒藏》并进行标点的人太少了。在这方面我吃过亏的,我搞《二十四史全译》,一些稿子回来之后我只能欲哭无泪,有的不知道翻译的是什么,有的整页照抄,他翻译不了。真正称得上国学大师一辈的,汤用彤,冯友兰,钱穆,梁漱溟,再往前是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现在我们想踩着人家的肩膀往上爬,都爬不到人家的肩膀上。我是乐观主义者,所以我估计是50年后。

  记者:您说过饶宗颐先生这样的学者50年内不会再出第二个。

  许嘉璐:我还说得短了。要出饶先生这样的学问家,要从现在还在妈妈怀里的孩子培养起,还要有很合理的一套培养方法。再就是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恐怕也要到50年后才能形成。可是我还是要不断呼吁,再不呼吁就更晚了。

  希望将来大学生都懂古诗文言文

  记者:您去年有篇文章《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其中提到要提高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既然连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都还有欠缺,您认为应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

  许嘉璐:要改革,从小学改。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没中断过。我们今天的小学生仍可以读公元8世纪的诗歌,这在全世界都是奇迹。可我们好像浑然不觉,似乎祖先什么都没给我们留下,都以追求西方文化为时髦。我希望将来的大学生,无论是学物理、计算机、历史、中文、哲学……拿到一般的文言文都能看懂,肚子里有几十篇古文几百首古诗。将来这样的人,搞核物理,搞计算机,搞工程,都能有创造力。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提高了,这时手里的设备和头脑中的技术就可以成倍地发挥作用。文化的强大不仅能够增加精神实力、技术实力,还可以增加经济实力。

  恢复传统年节在包容中引导

  记者:最近一两年传统节日也成了焦点话题。

  许嘉璐:在风俗习惯方面,传统文化还有什么?仅留的一点是拜年,搞的还是团拜。现在有短信拜年了,但是拇指一按就完了。过年我接到拜年短信,知道许多是群发的,马上我就没有了亲切感。中国过节主要是吃,春节是年夜饭,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到了今天,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应该动动脑子。给我们的传统节日创造一个平台,一些新载体,可以用商业的手段,这样传统节日才能真正火起来。

  记者:广东人过年就有个好载体,除夕晚上大家一起出门玩,叫“行花街”,也叫“行大运”。年轻人手上拿枝花,走走桃花运;老板捧盆发财树,走走财运;当官的买一品红,走走鸿运。广东人不依赖春节晚会,自己有好玩的。

  许嘉璐:这个我知道,你们买桔树,买花,整盆整盆往家里搬。我都去过花农那里,一盆盆花含苞待放,他说今年我发财了。这就是载体!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恢复传统文化,也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多元的慢慢来做。

  记者:这些年对于传统文化哪些应该恢复保留,哪些应该放弃,也在争论。

  许嘉璐:中华民族文化能够五千年不断,自有它内在的道理。审视一下我们讲的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虽然是农业社会产生的,但仍然适用于工业化社会,不适应的主要是形态文化。起码讲和谐、讲勤俭是对的吧,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的吧。你要孝敬老人,《常回家看看》一夜唱遍大江南北,多少老人边听边流泪呵,不要你做什么奉献,就要你常回家看看,这是中华民族的亲情伦理呵。这个东西要弘扬,怎么弘扬?要有它的形式、载体、管道,学术界、文化界要客观冷静地站在今天的高度,胸中有世界,眼里有传统。

  记者:我们重视传统文化,但是一些文化糟粕也出来了。

  许嘉璐: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不能靠领导来定,也不能靠学者来拍板,在社会转型期,你不妨就让它多元,哪怕有些糟粕的东西。关键是要有引导,什么是人们最喜欢的,有利于人们精神生活的,就去扶持。讲多元要包容,不能一言以蔽之。
相关文章
 一个孩子的事业
 体质应用经验3
 艾条粉尘含量对比试验(新发现)
 附子炮制
 建议自学中医的人跟贴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自
 读黄师书有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