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学习: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主表、主虚)
(1)、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外部束于肌表,内部阳气被遏,则上冲头顶,于是有头项强痛之症。皮毛肌腠之中,皆有未泄之汗液,从淋巴管输泄而出,医家谓之太阳寒水;邪犯肌表,必阻阨其外出之路,此水内停,必有恶寒之症,无论伤寒恶寒,中风亦有时恶寒,即温病之初起,亦必微恶寒也。
(2)、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盖头项充血盛,其痛也必强……
(3)、赵凌云《简明伤寒杂病论校注及临床运用》:实际不是病名,而是一种术语……头项强痛是阳明病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和阳明经邪受邪的前额头痛,少阳经脉受邪的偏头痛相鉴别的关键……人有所伤,必有所恶……
(4)、倪海厦《人纪》;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后变成太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就要反省检讨了。
(5)、聂氏伤寒学:然而从临床观之,外感风寒证的临床表现,却不如此典型。
(6)、恽铁樵:躯体最外层名之曰太阳,身体最外层之病名之曰太阳病。太约古人之治医者,此等皆是应具之常识,不待烦言而了解。
(7)、冉雪峰《冉注伤寒论》:太阳病,是言病属太阳。太阳为病,是言太阳生出来的病。太阳之为病,是言太阳本身的病,而非其他少阳阳明等等的病。
(8)、刘绍武《伤寒论阐释》:“之为”,可解释为“表现”的意思……浮脉乃是轻按有力,越按越小
(9)张正昭《伤寒论归真》:“太阳之为病”,应理解为“太阳病开始发生的时候”……浮脉,并非太阳病的特有脉象……唯头痛、项强具有特异性,对太阳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是诊断太阳病的必备条件……至于脉浮,恶寒……不是凡太阳病都会出现……阳明病初起也可出现恶寒、发热、脉浮,有的“二、三日”也可出现头痛,与太阳病的区别是:1)恶寒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所谓“始虽恶寒,二日自止”;2)起病无头痛项强。3)初起脉浮,恶寒,发热的同时,即可出现“口苦咽干、腹满微喘”等反映“胃家实”的症候……太阴病初起邪气轻浅或为中风型者,脉也可呈浮象,并且恶寒,其与太阳病的区别是:1)脉必浮而缓弱;2)不发热,无头痛;3)可兼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等症状。
(10)陈修园: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人身最外一层,有通体、分部之不同,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若病太阳之经,则背恶寒;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
(1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太阳病提纲中的脉和证同等重要,即脉在表,症也在表。若头痛、恶寒而脉不浮,或脉象虽浮而无头痛、恶寒之证,均不得诊断为太阳病,或不日单纯的太阳病。
(12)、柯韵伯:六经虽各有表证,惟太阳主表,故表证表脉,独太阳得其全也
(13)、张横柳《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太阳病之)恶寒的特点有三:1)一是以自觉症状为主;2)二是邪气不退,恶寒始始终存在,反之则寒罢邪退;3)恶寒往往与发热并见,寒罢热退。……一脉二症俱见方可辨为“太阳之为病”。可见太阳表证与太阳病严格来说是有概念性区别的……“太阳病”三个字,仲景一般是指第一条的脉证,有时又把它作为发病的病因……故又称为“诊断太阳病必俱脉证”
(14)、程郊倩:何以阳明也有“太阳”,少阳也有“太阳”,三阴也有“太阳”,无非与此条之脉证有相符处耳!又有“太阳病”竟不作“太阳病”处治者,也无非与此条脉与证有参差处耳!
(15)、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头项有不舒适之自觉症状,即可谓头项强痛。
(16)、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其所以不叫“太阳病”,而叫“太阳之为病”,是指“太阳”是人体第一道防线,最外一层,如果要发病的,则其表现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故“太阳之为病”,要脉浮,脉不浮者为变证。
(17)、伤寒论现代临床解读: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机体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伤寒论》里称为太阳经证,温病学说称为卫分证,传染病学称为前驱期,现代感染病学称为感冒征候群。这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是所有外感热病(感染病)首先出现的,如果不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就称为太阳经病、卫分病、西医称为感冒,如果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则称为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其病理学基础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应,也就是早期的应激反应。太阳经证、卫分证、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一个证态。许多感染病的轻型与前驱期的表现与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许多感染病的前驱期、轻型很难与感冒相鉴别,即就是现代医学也很困难,而《伤寒论》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18)、陈亦人《伤寒论译释》:以后凡提“太阳病”三字者,就意味着这些脉证的存在。
(19)、李克绍《伤寒论语释》:但严格来说,脉浮、恶寒、发热这些只能称为表证,而不能称之为太阳病。因为无论那一经发病,都是肤表特殊受邪,最初阶段都会有表证。尤其发热与恶寒并见,至少是病发于三阳的共同症状。因此,要确定为太阳病,还必须再兼有“头项强痛”这一病在太阳经络上的特征,才能称之为“太阳病”。
(20)、赵桐《伤寒述义》:咳嗽喷嚏者谓之感冒,重伤经络随经见证者谓之伤寒……明谓伤寒不是感冒也……伤寒法,固能包括百病,百病诀不可包括伤寒。
(21)、新世纪伤寒学:《伤寒论》之太阳病,不仅有表证,也有里证,不仅有外感,也有杂病。
(22)、柯雪帆《伤寒论临证发微》:可见太阳病是风寒表证初起阶段的总称。……古代没有体温计,发热与否或根据医生触摸病人的皮肤的感觉,如“身灼热”、“热无大热”等,或根据病人的自我感觉,如烦热……热字在中医学范围内是一个多义字,或指体征,即体温升高;或指自觉症状,即烦热;或指热证,或指热邪,根据具体条件作出不同的解释。……单凭浮脉是不能决定表证的,要与病程先后及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结合起来才能决定这是表证。
(2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太阳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在外感风寒的同时,可有兼证或新感引动宿疾,因而在太阳病基本证候的基础上,又出现其他证候;且人的体质有强弱不同,感受邪气有不同,临证中又有伤寒、中风、温病之分。……决不能理解恶寒就是太阳病表证。
(24)、内腾希哲:此以后称太阳病者,指此脉此证一二见者而言,非单指脉证悉具者而言也。
(25)、陆渊雷《伤寒论今释》:内科病之证候,多非疾病之本体,而是正气抵抗病毒时所产生之现象。故观察证候,可以测知正气抗病毒之趋势,于是选用方药,以利道匡救。而达治疗之目的。太阳病者,正气抗病毒之趋势向上向表,其目的欲令出汗,而从汗液排除毒害性物质也。……抗毒之法,盖视毒害性物质之种类而有不同。……人体种种机能,表之与上,里之与下,常相联络。……太阳固为热病最先见之证候群。然热病不必皆起于太阳,有起病即为少阳或阳明者……本论六经之名,譬犹人之姓名,不可以表示其人之行为品性。
(26)、李心机《伤寒论通释》:头不仅痛而且不舒展,项不仅强而且也痛……但它却不是对太阳病的高度概括,因为它概括不了太阳病的全部。而是以“之为病”形式,举其典型或要点比照其他,是对太阳病要点的提示,以达到举一而类推的目的。
(27)、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也是表病的总纲。.太阳之为病.,从提法上来看,就反映了张仲景六经分证是依据脏腑经络的,不仅仅是一个病名。有了太阳才有.太阳之为病(按:陆渊雷谓太阳为甲乙丙丁1234之义,仅为编号而也!非经络脏腑!从!).。所以,首先就应当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什么叫太阳,什么叫太阳病,什么是太阳的脉证,脉证的特点反映了什么。 太阳,就是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是相连的,太阳之腑居于下焦,但是它的气是通过太阳之经外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保护体表。因为有这样的生理功能,因此就把它叫做卫气。不要把卫气和太阳之气分开。卫气是中医特色性的概念,古代的医学家对于营气、卫气是非常重视的。 卫气在人体的运行有一个规律,白天和夜晚加在一起,卫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就是五十圈(按:谁人可见?)。这五十周里,卫气在白天行于阳二十五周,夜晚行于阴二十五周,然后天就亮了,就到了.平旦.了,人就醒了,眼睛就张开了,所以说.开目为阳,闭目为阴.。阳气一活动,卫气就上头循项而下于太阳,就是说卫气这时候就要交于太阳经了。这时候由阴转阳,卫气行于阳道,就先从足太阳开始。这些内容在《内经》和《难经》上都有,大家可以看一看。为什么讲脏腑经络?为什么讲营卫气血和津液?这是人身上一些生理物质的运动,不讲这个中医就空了。太阳之气也就是卫气。太阳之气总六经而统营卫,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也,实际上就是和卫阳之气分不开。因为太阳之气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叫做巨阳或太阳。太者,大也,太阳就是很大的一个阳气。周身体表的阳气都受太阳之气所管辖。关于太阳主表,《灵枢〃营卫生会》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外就是表。《灵枢〃本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为阴阳之根,所以人的阴阳不和之病,穷必及肾。肾既合于三焦,又合于膀胱。膀胱叫做水府;.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又叫做水的道路。 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因此肾阳之气通过三焦和膀胱而外应于腠理毫毛。.腠理毫毛其应.,就说人体腠理毫毛中的阳气就是通过膀胱和三焦输布来的肾阳之气。应是外应,外应于腠理毫毛,是气和水根于内,应于外的意思。因为膀胱、三焦都是带有津液的,所以到腠理毫毛的气不是单纯的气,里面还有水分。外感风寒之邪一旦闭塞了阳气,就意味着腠理毫毛里的水液也闭郁住了,因此要发汗才能把风寒之邪去掉。日本的医学家就认为麻黄汤发汗就解水毒。人是一个整体,脏腑的功能是互相协助的。《灵枢〃本输》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这也是说肾往上属于肺,合于膀胱,经过三焦的上下沟通,.故将两脏.,所以说太阳主表和少阴阳气的支援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太阳要和少阴相表里?不达成阴阳表里,太阳主表就很困难了,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只有借助于少阴肾气,先天的元阳之气,才有那样一个大阳之气。
另外,我们再看一看《灵枢〃决气》讲关于气的问题。何谓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我们刚才介绍过,太阳之气要通过三焦,得到肾的支援,才能主表。但是,只有先天的肾气,没有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也是不行的。《灵枢〃决气》篇就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人只有呼吸了天阳之气,天阳之气和水谷之气结合在一起,变成能量,然后才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因此,太阳的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的阳气,既包含有先天肾气,也包含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 按照以前的说法,有天气就是呼吸之气,有地气就是水谷之气,有人气就是先天禀赋的肾气,这是天、地、人三气会合的协同作用。因此,没有肺的宣发、胃的滋养,太阳之气就没有来源和接续,就不能发挥作用。为什么在太阳病表证里有喘?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肺气,邪气影响了肺气的宣降,导致肺气不利。为什么在太阳病里有干呕,有呕逆?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胃气,邪气影响了胃气的通降,导致胃气不利。为什么在太阳病里有.发热而反脉沉者.?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少阴肾气。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人体在生理功能方面是有联系的。太阳主表和肺主皮毛、三焦温分肉都是一致的,不要看成各自为政、互不相关的。 我们再讲讲太阳经的问题。根据中医的理论,经络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针灸家是按经取穴的,针刺这个穴就治这经的病。我以前在汉沽农场(西七分场)搞教育革命,天天到贫下中农家去给人看病,一个姓陈的孩子,十四岁,高烧。我去的时候没有带药,就仿照《伤寒》的方法,给他刺了风池、风府,还有大椎、曲池。出乎我意料之外,
扎完以后脑门就出汗了,烧就退了。怎么能说太阳主表和经没有关系?张仲景说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期门,都是有道理的,是要讲脏腑经络的。太阳之经是阳经之长,少阳和阳明都不如它。因为太阳之经行于阳道,人体前为阴,后为阳,而太阳之经就是行于背后。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它不仅行于后背,而且还是最长的一条经,穴道也最多。另外,太阳经和督脉并行,督脉为阳经之总督。因此,只有太阳经能胜任通行阳气、主表的作用。同时,膀胱又是水之府,水能化气,气能行水,因此它才能够主表。太阳之经是不是就这一条线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对于《伤寒论》中的六经依据的是经络学说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会说:.哪有这个道理?太阳经的病就那么一条线有病啦?.其实,那一条线是它的主干,譬就像铁路线的干线。大者为经,小者为络,络中还有孙络,网维于周身呢!因此,太阳分而言之有三,叫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体之太阳就是主表的太阳,表面的都是太阳;经之太阳就是说它的经脉,头项强痛就是它的经脉不利;腑之太阳就是膀胱气化功能的问题。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概括起来就叫太阳。从各个注家的解释来看,有的时候从腑之太阳提,有的时候从经之太阳提,实际上是整体的东西。《医宗金鉴》为了使《伤寒论》容易懂一些,提出了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的概念。正因为有腑之太阳,所以经邪可以传到腑,因为经腑相连,像树根和树枝,是一个整体。因为太阳是主表的,所以外来的邪气要客人体表的时候,先从太阳开始。正气抗邪气于体表,病位就在体表。这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就叫做表证。表证的第一个证就是.脉浮.。把脉象摆在头项强痛、恶寒、脉浮这三个证的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为什么脉浮?因为正气抗邪于表,营卫气血就向外,所以脉就浮。这一个.浮.字有好几个意思。其一,是从脉象来说的。浮脉如水漂木,.浮脉惟从肉上行.。其二,是从病理来说的。为什么脉浮啊?在这里反映的就是太阳表证。由于邪气初客于体表,正气开始抵抗,气血向外,所以脉浮。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证.!无论病的时间有多长,只要还是浮脉,就反映气血向外,也就意味着邪气在表还没有解,.浮脉为阳表病居.,就不能用承气汤之类泻下啦。如何判断是浮脉?切脉之法有举,有按,有寻。人体的层次从表到里分为皮肉脉筋骨,叫做五体。轻手叫举法,也就是浮而取之,再往下按到肌肉,再按到筋,再按到骨,叫举按寻。应该选用举法。.脉有其真,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循.,必须按着规矩来。表证的第二个证就是主证。其一是头痛项强,头痛和项强是有机联系的两个证候。头为诸阳之会,是阳经都会于头,但是每一个经有它的侧重,阳明在头额,少阳在头角,太阳在头项。头为三阳之通位,而头项则为太阳之专位。虽然三阳经病都可以出现头痛,但是只有头痛项强属于太阳所专有的,这是它的一个特殊性。这个项强(jiàng),念项强(qiáng)也可以。什么叫强?就是说太阳之经脉不利了。因为经脉有疏通的作用,所以叫经输。《灵枢经〃本脏》有这么几句话:.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是行血气的,是濡筋骨而利关节的,以流通为宜。 因为太阳表受邪,必然影响它的经受邪,所以太阳表证也叫太阳经证。太阳经一受邪,主要的反映部位就是项,再往下紧背,再往下紧腰。太阳经输不利了,后项就有一些发强,就是说活动、顾盼、俯仰有些不自如了,觉得发紧。有的注家认为.强者,强直也.,那就错了,就成了痉病啦。 其二是.而恶寒.,这个.而.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词,不仅把上面的证候都连接在一起了,而且还有强调的意思。凡是张仲景描写.而.字以后的这些症状,诸如.不汗出而烦躁者.,.无汗而喘者.,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按:示后学以读法)。为什么会恶寒?因为邪气伤了太阳之气,卫气不能正常地温煦肌表,所以才恶寒。 《伤寒论》表证的提纲没提到发热,只提到了恶寒。表证也应该发热,因为阳气被郁。太阳之气被邪气所伤,阳气要抗邪于表,开合不利,阳气闭郁,应该有发热的证候。为什么《伤寒论》提纲这一条没说发热?邪气伤人的时候先伤卫阳,因此恶寒是一定会出现的。从自觉症状来说,恶寒一定出现在发热之前。表阳被伤以后,人身上的阳气、营卫、气血要积极地抗邪于体表,发生了阳气郁遏以后,就会出现发烧。但是,临床也有恶寒的同时就已经发烧了。古代没有体温表,只能根据患者的主诉来记载,所以强调恶寒。因此,表证除了恶寒以外,应当有发热。这就是太阳病的提纲,也是表证的提纲。以后凡是提到太阳病,无论是在太阳篇也好,还是在其他的篇章也好,就应该具备表证的主脉、主证。也就是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发热。
(28)、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研究太阳病,头一段他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段,后世说是叫提纲啊。什么叫提纲?“提纲”两个字提的对,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更具体的来说,对于这个太阳病,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个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病啊,不是一个个别的病,像咱们说的那个现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个个别的病,它是专有一定的致病的因素,一定病变所在的地方,这种现在西医的病名一个病一个病的病名。这个虽然叫太阳病,它不是单独对一个病说的。这个太阳病啊,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证候反映,那么它就叫太阳病(按:观多家之观点,所解皆同,应为确据)。太阳病它就是一般的证,无论什么病,象我们平常见的感冒啊,流感啊,伤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开始发作都有着种情形,这是我们临床常见的东西了。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具备这种特征就叫太阳病(按:简单明了!一言以概之),你就根据治疗太阳病的方法治疗,那是不会错的,这太阳病头一节说的就是这个。我们再深研究,那么根据这些证候,我们来更深入的认识太阳病。那这个脉浮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脉浮就是脉出来了,往外出来了。它怎么出来的呢?就是血管里头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脉浮。血液多了就是血里头水份多了(按:不以玄解玄,此语甚合后学之意,),他不是说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
脉浮啊,就是我们身上外面这些浅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的这么一种情况,脉才出来了,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的厉害(按:此解直接!),所以在上边特别疼,而且强(qiang),这个强啊,就是强直的样子,这个在书的注里给改作 jiang,这也通。这个强啊,现在河南人说身上哪个地方板(音)啊,他就说强。张仲景是河南人吗,可见这个强是河南的一个语言,还是对的。那么由于这个充血,是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这个我们在一般的感冒都得过,一得感冒这个脑袋的血管都蹦起来了,越往上越厉害。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个充血,靠着外面浅在动脉都充血,而上体部尤其厉害。“而恶寒”,这个恶寒就是体表热。我们平时的温度啊,他与外面的空气接触有一定的差距,他习惯了,忽然高起来了,与外面差距骤然加大了,就感觉外面的空气很袭(寒冷),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内外的差距了嘛,它就恶寒。那么根据证候的分析,我们还要想一想,这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这个发汗呢,人要想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嘛。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那么液体得随着热一起来吧,西医也是这么说法,液体和热一起来,外面的体温就增加,就感觉外面怕冷了。那么我们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证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它就“脉浮,头项强痛而怕冷(恶寒)”。
这我也查找西医书了(按:胡老应是中西汇通派!难怪与渊雷理念同辙),他就是这个样。太阳病是怎么样一个病呢,根据这个证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这么一种病理现象。这个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中医说正邪交争。所以说如果我们有了病了,我们的机体对这个疾病是要斗争的,它不等着,所以正邪交争,这是在中医中顶要紧的一句话。那么这个太阳病它为什么要出汗呢?这就是机体要通过出汗而解除疾病。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个我们讲桂枝汤的时候再讲,在内经上也有。可见这个表证啊,就是这个太阳病是正与邪斗争,在哪呢?在表。这个机体利用发汗的机能,打算把这个疾病排除于体外。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这种自然的量能是有限度的,他有往往达不到,达不到就出现太阳病这种情况了,要出汗不能出汗,满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这个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我们可以拿一本书看一看,这个人身体对(病邪)(抗病能力)不行,不用药…。所以没用…。这个水分从外边多了,里头就有空气,所以他容易放屁,这是咱们平常人都能观察出来的。可见人的身体有所刺激,它就要适应它,就与它斗争。那么,有的疾病的这种刺激是相当剧烈的,所以身体呢它就不能够(抵抗)。假如人身体没有这种卫外的机能的话,就活不了了,怎么样的卫生也不行,这空气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这种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他都起来斗争,所以古人在长久的经验中他说“正邪交争”,在内经中讲的很好了(按:以往以为胡老不用内经,误也!),这一节先讲到这。
相关文章
 也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8毛PK2000元
 第一节 国外有关学派的观点
 不可忽略《伤寒论》中的特殊煎药法
 阴阳两虚证
 浅谈处方之精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