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中医书籍 > 正文
医宗金鉴: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医宗金鉴>>目录

字体: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注】

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也,或但两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盖痹为阴病,脉多沉涩,风为阳病,脉多浮缓,今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其脉微者,正气虚也,数者,邪气胜也。故病风中之人,因虚而召风者,未有www.med126.com/lunwen/不见微弱之脉者也;因热而生风者,未有不见数急之脉者也。

【集注】

沈明宗曰:此分中风与痹也。风之为病,非伤于卫,即浸于荣,故当半身不遂,谓半身之气伤而不用也。若但臂不遂,此为痹;痹者,闭也,谓一节之气,闭而不仁也。

于是诊之于脉,必微而数;微者,阳之微也;数者,风之数也,此中风使然,谓风乘虚入,而后使半身不遂也。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则难言,口吐涎。

【按】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此五句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后条之首。后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此六句亦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此条之首,文气相属,必是错简。其中有「浮者血虚」一句,必是衍文。浮则为虚,寒虚相抟,二「虚」字当是「风」字,是传写之□。

【注】

中风虚邪之脉,皆当浮缓,以浮主风,缓主虚也。荣分见缓,经络之血亡也;卫分见缓,经络之气空也,盖邪风中人,未有不由经络血气空虚而中也。贼邪不泻,留而不去,在左则病左,在右则病右,浅则病经络,深则病藏府。邪在于络,则为病肌肤,麻木不仁也;邪在于经,则为病身肢偏重,喎斜不遂也;邪入于府,则为病九窍闭不识人也;邪入于藏,则为病舌瘖难言唇缓吐涎也。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为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气短。

【按】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二「迟」字当是「浮」字,「寒」字当是「风」字,始得文义了然,且迟、缓二脉不能并见,必是传写之□。

【注】

上条发明虚邪贼风之为病,此条发明荣卫风寒之为病也。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风,风寒之邪,相搏于表,郁于皮肤经络,则令人身痒而发瘾疹也。若其人心气不足,谓心胸之气不足,而邪气入心胸,故令人胸满而短气也。

www.med126.com/yishi/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注】

寸口脉沉而弱,肝肾之气不足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痿缓,一为风寒湿邪所乘,即病筋骨关节交会之处。夫人汗出时,腠理开,风尚易入,况入水中浴,焉得不致寒耶!水伤心,心主汗,汗郁成湿,故风胜为历节,湿胜为黄汗出也。

【集注】

赵良曰:肾主水,骨与之合,故脉沉者,病在骨也。肝藏血,筋与之合,血虚则脉弱,故病在筋也。心主汗,汗出入水,其汗为水所阻,水汗相抟,聚以成湿,久变为热,湿热相蒸,是以历节发出黄汗也。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按】

名曰断泄之「泄」字,当是「绝」字,始与下文相属,必是传写之□。

【注】

此详申上条,互发其义,以明其治也。历节之病,属肝、肾虚,肝、肾不足于内,筋骨不荣于外,客邪始得乘之而为是病也。究其所以致虚之由,不止一端也。如饮食之味过伤,日久亦为是病也。味过于酸则伤肝,肝伤则筋伤,筋伤则缓不收持,名曰泄也。味过于咸则伤肾,伤肾则骨伤,骨伤则枯不能立,名曰枯也。枯泄相搏,名曰断绝,断绝者,即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虚,三焦失所,四维断绝,身体羸瘦也。若独足肿胫冷,寒胜凝于下也;黄汗自出,湿胜发于中也。假令发热,则属风,便为历节也。病历节者,历节疼痛不能屈伸也,故主之以乌头汤,通荣行卫,并驱风寒湿之邪也。以蜜制乌头,亦缓毒法耳!

【集注】

沈明宗曰:『金匮』补示饮食内伤脾、胃、心、肺、肝、肾致病,名曰历节。然出脉证,皆因饮酒,湿壅内热而招外邪合病。谓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矣。或外风而合内湿,外寒而合内湿,内寒而招外湿,内热而招外湿,此等关头,不可不晓。又当分别风、寒、湿气,偏多偏少,而处发表、温中、行阳、补虚、散

邪之法,故治此当与『灵素』、『金匮』合看则备,若泛用成方,则非良工所为之事也。

乌头汤方

麻黄芍药黄耆各三两甘草川乌(□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

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

温温当是「嗢嗢」。

【注】

历节之证,诸肢节疼痛也。身体尪羸,即上条身体羸瘦,甚言其瘦之甚也。脚肿如脱,即上条独足肿大,甚言其肿之甚也。头眩短气,阳气虚也。嗢嗢欲吐,寒邪盛也。

而不用乌头汤者,因无黄汗之湿胜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者,以壮阳气,散寒湿为急也。故方中桂枝芍药倍于麻黄、防风,大加白术附子,其意专在温行阳气,次在散

寒湿也。多用生,因其欲吐;更佐知母、甘草者,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集注】

李□曰:此历节病,由气血两虚而致者也。风湿相搏,四肢节节皆痛,即历节病也。

身体尪羸,邪胜正衰也。脚肿如脱,气绝于下也。头眩短气,气虚于上也。温温欲吐,气逆于中也。此三焦气血两虚,故是汤主祛风湿而温气血。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二两附子(炮)二枚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注】

趺阳胃脉也,谷气,胃气也,浮则为风外薄,滑则为胃实热,风热蒸于肌腠之间,故汗自出。此发明黄汗,亦有因风热之义也。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注】

少阴心脉也,心主血,心脉浮而弱,弱则为血虚,浮则为风邪,风血相抟,而交争于经络之间,故疼痛牵引如掣也。此发明历节亦有因血虚之义也。

【集注】

李□曰:风在血中,则栗悍劲切,无所不至,为风血相搏。盖血主荣养筋骨者也,若风以燥之,则血愈耗而筋骨失其所养,故疼痛如掣。昔人曰:治风先养血,血生风自灭,此其治也。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注】

盛人脉盛,不应涩小;盛人气长,不应气短。令盛人脉涩小,短气,是形气脉息不合也。审其证,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询其由,得之于饮酒汗出当风也。此又发明历节不止一端之义也。

【集注】

徐彬曰: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小,此痹像也。于是气为湿所搏而短,因风作使而自汗,气血为邪所痹而疼痛不可屈伸。然肥人固多湿,何以脉骤涩小,岂非酒湿困之乎?何以疼痛有加而汗出不已,岂非湿而挟风乎?脉证不同,因风则一,故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宗金鉴>>目录

    相关文章
     加味流气饮(《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平胃六一散(《症因脉治》卷四)
     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的内在联系
     白豆蔻丸(《鸡峰》卷十五)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次全会(医药卫生部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