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或大鱼际肌腹或手掌面,着力于一定治疗部位,通过肩关节在前外方向的小幅度环转,使着力面在治疗部位做有节奏的环形平移摩擦的手法,称摩法。其中据着力面,可分为指摩法、鱼际摩法与掌摩法。
动作结构
1.预备姿势:术者取坐位,沉肩,垂肘,前臂旋前,掌面朝下。掌摩时,腕略屈以全掌按放在治疗部位;指摩时,屈腕约160°,手掌抬起,四指并拢以其掌面着力,为四指摩;或以食、中、无名指掌面着力,称三指摩。鱼际摩时,四指自然伸开,腕略屈,拇指与第1掌骨内收,以隆起之大鱼际肌肌腹着力。
2.动作姿势:操作时,肩关节在上臂前屈、外展各30°~45°位下,连续完成前屈→外展→后伸→内收→再前伸的小幅环转,同时肘关节亦随之做由伸到屈再伸的协同动作,带动前臂与着力面在治疗部位上沿圆形轨迹做顺时针方向的旋摩运转(顺摩),做逆时针方向摩动(逆摩)时,肩臂的环转方向相反。周而复始,频率应平稳适中。
操作要领
1.肩关节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以上肢自身重力作为预应力按放在治疗部位。
2.指摩法时,腕关节略屈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适合在面积较小的部位操作;掌摩法适宜在面积较大的部位施术,以全掌贴压在治疗部位。各式摩法在做圆周摩转时,要求在四周均匀着力,不能一边重一边轻。
3.操作时,仅与皮肤表面发生摩擦,不宜带动皮下组织,这是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一般操作频率在100~120周/分,指摩法动作轻快,而掌摩法宜稍重缓。《石室秘录》曰:“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
4.根据摩法的操作频率和运动方向,决定手法的补泻作用,例如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摩为泻、逆摩为补,可供临床参考。
技能训练
1.第一阶段———米袋练习 学员正坐,将米袋平放桌上。
(1)摩法定位练习:先以单手食、中、无名指、小指面着力,或大鱼际肌肌腹着力在米袋上沿中圈圆周线做定位环形摩动,做指摩法与鱼际摩法定位练习。
(2)掌摩法定位练习:以单手掌面着力,在米袋上沿中圈圆周线做定位环形抚摩。双手交替练习。
(3)摩法移动练习:以上定位练习基本熟练后,以鱼际摩法、指摩法或掌摩法,由米袋的一端向另一端做缓慢环形抚摩移动,使运动线路呈螺旋形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双手交替练习。
2.第二阶段———人体练习 根据人体的各部位形态特征和治疗作用,进行分部人体练习。
(1)面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做指摩法(也可用食、中两指面着力),摩额部(印堂、阳白、太阳等)、面颊部,做定位或移动练习。
(2)胸胁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在其一侧取坐位以指摩法、鱼际摩法,摩中府、膻中、期门、大包等;术者用掌摩法,摩胸及胁肋部,做定位或移动练习。
(3)腹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在其右侧取坐位,用右手操作。
①摩腹:术者用掌摩法,以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动。
②摩中脘: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或鱼际摩法,以中脘为中心做环形摩动。
③摩神阙、气海、关元: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或鱼际摩法,摩神阙、气海、关元。
④腰骶部练习: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以掌摩法,摩腰骶部,着力稍重。
⑤膏摩法练习:受术者可按上述摩法练习要求采用相应体位。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配合一定的推拿介质在上述部位或穴位操作。
临床应用
摩法主要适用于胸胁、脘腹部,也可用于头面部,具有疏肝理气、温中和胃、健脾助运、消积导滞及调节肠胃蠕动、镇静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脘腹胀满、肠鸣腹痛、胸闷气滞、胁肋胀痛、胸胁屏伤、泄泻、便秘、下元虚冷、面瘫、面肌痉挛等病证。在少腹部操作时,顺时针方向摩运可通调肠腑积滞,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方向摩运则能温中止泻,发挥温补下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