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0年第2期
云南中医学院 管建红
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的病症。婴幼儿发热多数起病急,变化快,故应当及时控制。笔者近年来应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治疗婴幼儿发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年龄4个月—2.5岁;其中6个月以下4例,6—12个月21例,1—1.5岁15例,1.5—2岁7例,2岁以3例;病程0—4天;体温38℃以下者3例,38℃及以上者12例,38.5℃及以上者21例,39℃及以上者14例。
2、辩证分型
根据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分为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肺胃实热及暑热共4型。
3、小儿推拿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症型,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a) 外感发热: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手法为: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揉总筋300次、分阴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肺腧(shù)100次。
1) 兼风寒者,加推三关200次、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2) 兼风热者,加退六腑300次、推天柱100次、推脊200次。
3) 夹痰者,加按揉膻(tán)中100次、擦胸及背各50次。
b) 阴虚内热:宜养阴清热。
手法为:补脾经20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2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内劳200次。
c) 肺胃实热:宜泻肺通腑、清解里热。
手法为: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枢100次、摩腹5分钟、推下七节骨200次。
d) 暑热: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手法: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补脾经300次、推三关200次、清肺经300次,引水上天河200次,退六腑200次、推脊200次、揉涌泉200次。
一般情况下,每日治疗1次,发热甚者每日2次,3天为1疗程,可以连续治疗3个疗程。
4、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体温降至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精神恢复。
显著好转:体温降至此37.5℃以下,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体力未能完全恢复。
未愈:体温没有变化,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甚或症状加重。
4.2) 治疗结果
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共有45例患儿临床治愈,5例患儿显著好转。其中28例患儿仅治1个疗程即愈。
5、典型病例
王某,女,1.5岁,1999年6月12日就诊。母代诉:高热1天、略畏寒、无汗;鼻塞、流浊涕;面红、烦躁、咽喉疼痛。检查:精神尚可,躁动不安,肤热。体温39.8℃,咽红略肿,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食指指纹色红过气近命关。证属外感风热所致高热,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以小儿推拿方法治之,手法为: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分阴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心经1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肺腧(shù)100次、退六腑300次、推天柱100次、推脊200次。嘱勿受凉,多喝开水,进食易消化食物。
当晚复诊,母代诉:上午治疗约1小时后,患儿体温开始逐渐下降,胃纳佳,精神好。颏(kē)下体温38.2℃,已无烦躁表现,脉浮带数,指纹过风关。说明外邪渐退,故守前法再治,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200次、揉肺腧100次、退六腑200次、推天柱50次、推脊100次。
次日三诊,患儿体温已降至正常,略有鼻塞,咽稍红,其余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精神好,已如平常一样玩耍。此乃邪去正安,予与再治巩固:清肺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推三关100次、补脾经300次。
共治3次,临床治愈。1周后随访,患儿健康无病。
6、体会
小儿患病,有其特点:容易发病、传变迅速、脏腑清灵、易趋康复。故在治疗中,应当给予及时和正确、有效的治疗,预防变证的发生,防止病情加重。
婴幼儿发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以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根据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但是由于体质的不同,饮食结构及带养方式有别,病情的变化莫测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状、体征等的差异进行辨别和处理。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发热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定能奏效。且婴幼儿发病,用药不便,而小儿推拿能在与小儿的逗乐中完成治疗,小儿极易接受,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