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卫生局、厅直各单位:
为全面、高质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工作,现印发《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强化措施,加强督导考核,保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安徽省卫生厅
2013年4月18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目前,我省、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北京等地相继出现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形势较为严峻。开展防控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重要。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安徽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认真开展面向居民大众的健康咨询活动
1.及时进行卫生技术人员的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要点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布的《H7N9禽流感防控核心信息及释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沪苏浙皖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联合发布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行为守则》,不仅使临床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必要的诊疗技术,还要使全体卫生工作人员掌握H7N9禽流感防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全体卫生工作人员应及时掌握国内、省内H7N9禽流感流行动态,健康教育技巧,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说话有据。
3.全体卫生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临床技术人员应及时为就诊对象提供预防H7N9禽流感的健康教育咨询。同时利用谈话、电话、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手段,向社会大众、亲朋好友正确传播防控H7N9禽流感的知识、技能、动态。
二、做好社区、固定场所健康教育工作。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都必须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广泛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折页等),通过屏幕、音响等设备播放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有条件的可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2.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和全省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密切配合,围绕H7N9禽流感防控开展“健康大讲堂”,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要利用上门随访、开展社区活动等机会,开展防控H7N9禽流感的宣传教育。主动联系辖区公共场所、各类单位,精心组织,选派专家,深入现场,开展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三、积极指导、配合与大众媒体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1.在大众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组织相关专家在安徽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宣传专栏进行宣传。
2.开展公益宣传。积极配合在安徽各级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播放公益广告和滚动字幕进行宣传;配合各级广播电台在相关节目中插播防治H7N9禽流感的公益宣传。
3.开设访谈节目。积极协调广电部门在安徽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防治H7N9禽流感专题访谈节目,结合最新动态,组织相关专家定期访谈。在相关网络开设网上在线访谈,与大众进行直接的交流,答疑解惑。
四、着重做好重点人群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工作。
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要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在各中小学校开设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课,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普及防控知识;在各学校建立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咳嗽学童立即通知家长,尽快就医。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要切实做好禽畜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批发及交易市场等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宠物禽畜养殖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要在各禽畜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批发及交易市场发放宣传材料、设置宣传栏。要与相关部门合作,组织禽类接触人员开展访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恐慌。
附件:1.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行为守则
2.H7N9禽流感防控核心信息及释义
附件1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沪苏浙皖健康教育专业机构
联合发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行为守则》
个人讲卫生:科学洗手,文明咳嗽,充足睡眠,增强体质。
居家保健康:开窗通风,生熟分开,远离活禽,环境整洁。
一、个人讲卫生释义
(一)科学洗手
6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第六步:将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二)文明咳嗽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
若一时来不及拿纸巾遮掩,可用手肘弯的衣服遮挡口鼻,因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
打喷嚏或咳嗽时,千万不能用手遮掩口鼻。
(三)充足睡眠
儿童每天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时间;
成年人每天保证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老年人每天保证有5~6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增强体质
1.加强运动:
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
(220-20)x(70%-85%)=140-170(次/分)的范围内;
锻炼时,达到刚出汗或出小汗的程度较为合适。
2.健康、营养饮食:
饮食、饮水要卫生;
少吃煎、炸、烘、烤的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奶制品和高蛋白的食物。
二、居家保健康释义
(一)开窗通风
两个空气相对清洁,适宜开窗通风的时段:10:00及15:00前后;
一天内开窗3~4次,一次30分钟为宜;
阴天、雨雪天、刮风时不宜多开窗。
(二)生熟分开
生、熟食物必须分开;
切生、熟食物的刀具必须分开;
存放生、熟食物的餐具必须分开;
储备食物的冷冻柜必须生熟分开。
(三)远离活禽
在禽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前往鸟类公园及禽类聚集区;
不要主动触碰各种禽类;
若发现周边有违规养禽的现象,应立即前往居委会等相关部门或拨打相关热线进行举报。
(四)环境整洁
各街道、居委及居民应及时清除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
禽类养殖地、大型养殖场、疫情易发区等区域要重点监测、治理;
严格执行禽畜粪便及时清理、消毒,无害化处理;
在农村村民居住区,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大力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对自来水厂的水源保护,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家禽、家畜。
附件2
H7N9禽流感防控核心信息及释义
1、禽流感主要是指禽类(鸡、鸭、鸟等)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释义: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包括禽)和人共患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会引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7N9禽流感为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类之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直到我国最近报告出现了这种病例。
释义: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如H7N9禽流感病毒中,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H7N9流感病毒为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
到目前为止,感染H7N9禽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不过,对于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可能产生的全部症状的认知仍是有限的。
3、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
释义:人感染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不过,目前对于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后可能产生的全部症状的认知仍是有限的。
4、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还未确定,但高度怀疑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释义: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根据既往国际上人感染H7亚型流感病毒多来源于禽类,以及本次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病人与动物接触或者处在有动物的环境内,推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5、建议养成勤洗手、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建议公众利用服药的方式预防流感,目前一些机构给出的服用板蓝根等建议更适合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而不宜由公众自行服用;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服药请遵医嘱。
释义: 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H7N9病毒确切的传播模式,但一般来说,禽流感为呼吸道传染病,公众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排泄物或禽类产品,以及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都有可能被感染。所以通过保持勤洗手、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包括流感、致病性禽流感等。
一旦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全身不适时,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抄报:省政府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防联控办公室、国家
卫计委
抄送:省教育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
省工商局
安徽省卫生厅办公室 2013年4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