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科目 |
针 |
一、腧穴的分类 |
|
1.十四经穴 |
3 |
2.奇穴 |
3 | |||
3.阿是穴 |
3 | |||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和主治规律 |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
1.近治作用 |
3 | |
2.远治作用 |
3 | |||
3.特殊作用 |
3 | |||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
1.分经主治规律 |
3 | ||
2.分部主治规律 |
3 | |||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
|
1.骨度分寸定位法 |
3、4 | |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3、4 | |||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3、4 | |||
4.简便定位法 |
3、4 | |||
针 |
四、手太阴肺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手太阴肺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五、手阳明大肠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手太阳大肠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六、足阳明胃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足阳明胃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七、足太阴脾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足太阴脾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八、手少阴心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手少阴心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九、手太阳小肠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手太阳小肠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足太阳膀胱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一、足少阴肾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足少阴肾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二、手厥阴心包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四、足少阳胆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足少阳胆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针 |
十五、足厥阴肝经、穴 |
|
1.经脉循行 |
3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足厥阴肝经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六、督脉、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督脉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七、任脉、穴 |
|
1.经脉循行 |
3 | |
2.主治概要 |
3、4 | |||
3.常用任脉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八、奇穴 |
|
常用奇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 |
3、4 | |
十九、毫针刺法 |
(一)针刺准备 |
1.消毒 |
3、4 | |
2.体位 |
3、4 | |||
(二)进针方法 |
1.指切进针法 |
3、4 | ||
2.夹持进针法 |
3、4 | |||
3.舒张进针法 |
3、4 | |||
4.提捏进针法 |
3、4 | |||
(三)针刺角度和深度 |
1.角度 |
3、4 | ||
2.深度 |
3、4 | |||
(四)行针手法 |
1.基本手法 |
3、4 | ||
2.辅助手法 |
3、4 | |||
(五)得气 |
1.得气概述 |
3 | ||
2.得气的临床意义 |
3 | |||
(六)催气、守气、 |
1.催气法概述 |
3 | ||
2.守气法概述 |
3 | |||
3.行气法概述 |
3 | |||
(七)毫针补泻手法 |
1.捻转补泻 |
3、4 | ||
2.提插补泻 |
3、4 | |||
3.疾徐补泻 |
3、4 | |||
4.迎随补泻 |
3、4 | |||
5.呼吸补泻 |
3、4 | |||
6.开阖补泻 |
3、4 | |||
7.平补平泻 |
3、4 | |||
8.烧山火 |
3、4 | |||
9.透天凉 |
3、4 | |||
针 |
十九、毫针刺法 |
(八)针刺异常情况的原因、症状、现象、处理和预防 |
1.晕针 |
3、4 |
2.滞针 |
3、4 | |||
3.血肿 |
3、4 | |||
4.弯针 |
3、4 | |||
5.断针 |
3、4 | |||
(九)针刺注意事项 |
特殊部位、孕妇及特殊体质患者针刺时的注意 |
3、4 | ||
二十、常用灸法 |
(一)灸法的作用 |
1.温经散寒 |
3 | |
2.扶阳固脱 |
3 | |||
3.消瘀散结 |
3 | |||
4.防病保健 |
3 | |||
(二)灸法的种类 |
常用灸法的分类及名称 |
3 | ||
(三)灸法的操作及适应范围 |
1.艾炷灸 |
3、4 | ||
2.艾条灸 |
3、4 | |||
3.温针灸 |
3、4 | |||
4.温灸器灸 |
3、4 | |||
5.其他灸法 |
3、4 | |||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
1.施灸的先后顺序 |
3、4 | ||
2.施灸的补泻方法 |
3、4 | |||
3.施灸的禁忌 |
3、4 | |||
4.灸后处理 |
3、4 | |||
二十一、拔罐法与刮痧法 |
(一)拔罐法 |
1.常用的吸拔方法 |
3、4 | |
2.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
3、4 | |||
3.拔罐法的作用 |
3 | |||
4.拔罐法的禁忌证 |
3、4 | |||
5.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
3、4 | |||
(二)刮痧 |
1.常用刮痧方法的操作 |
3、4 | ||
2.常用刮痧方法的作用及适应证 |
3、4 | |||
3.刮痧的注意事项 |
3、4 | |||
二十二、其他针法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
|
1.电针法 |
3、4 | |
2.三棱针法 |
3、4 | |||
3.皮肤针法 |
3、4 | |||
4.穴位注射法 |
3、4 | |||
5.火针法 |
3、4 | |||
6.芒针法 |
3、4 | |||
7.皮内针法 |
3、4 | |||
8.腕踝针法 |
3、4 | |||
针 |
二十三、头皮针、耳针 |
(一)头皮针 |
1.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
3、4 |
2.头皮针的适应范围 |
3、4 | |||
3.头皮针的操作技术 |
3、4 | |||
4.头皮针的注意事项 |
3、4 | |||
(二)耳针 |
1.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
3 | ||
2.耳穴的分布 |
3、4 | |||
3.常用耳穴的部位及主治 |
3、4 | |||
4.耳针的适应范围 |
3、4 | |||
5.选穴原则 |
3、4 | |||
6.耳针的操作技术 |
3、4 | |||
7.耳针的注意事项 |
3、4 | |||
二十四、治疗总论 |
(一)针灸治疗原则 |
1.补虚泻实 |
3 | |
2.清热温寒 |
3 | |||
3.治病求本 |
3 | |||
4.三因制宜 |
3 | |||
(二)针灸治疗作用 |
1.疏通经络 |
3 | ||
2.调和阴阳 |
3 | |||
3.扶正祛邪 |
3 | |||
(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
1.脏腑证治 |
3 | ||
2.经络证治 |
3 | |||
3.气血证治 |
3 | |||
(四)针灸配穴处方 |
1.选穴原则 |
3、4 | ||
2.配穴方法 |
3、4 | |||
3.处方的组成 |
3、4 | |||
(五)特定穴的概念、临床应用 |
1.五输穴 |
3、4 | ||
2.原穴 |
3、4 | |||
3.络穴 |
3、4 | |||
4.背俞穴 |
3、4 | |||
5.募穴 |
3、4 | |||
6.八脉交会穴 |
3、4 | |||
7.八会穴 |
3、4 | |||
8.郄穴 |
3、4 | |||
9.下合穴 |
3、4 | |||
10.交会穴 |
3、4 | |||
二十五、内科病证 |
(一)哮喘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头痛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针 |
二十五、内科病证 |
(三)面瘫 |
1.辨证 |
3、4 |
2.治疗 |
3、4 | |||
(四)中风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五)不寐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六)痫病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七)胃痛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八)呕吐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九)腹痛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十)便秘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十一)癃闭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十二)痿证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十三)痹证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十六、妇、 |
(一)痛经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绝经前后诸症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三)遗尿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四)惊风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五)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十七、皮、外、 |
(一)蛇串疮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针 |
二十七、皮、外、骨伤科病证 |
(二)落枕 |
1.辨证 |
3、4 |
2.治疗 |
3、4 | |||
(三)漏肩风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四)肘劳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五)扭伤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七)筋结(腱鞘囊肿)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十八、五官科病证 |
(一)针眼(麦粒肿)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三)鼻渊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四)牙痛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五)咽喉肿痛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十九、急症 |
(一)晕厥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二)虚脱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三)高热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 |||
(四)内脏绞痛 |
1.辨证 |
3、4 | ||
2.治疗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