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肺肿瘤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3.5cm肺内孤立性结节20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 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母子灶,结节边缘分叶、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结节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小卫星灶,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3cm病灶如出现空洞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 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以提高对本病例的认识、了解。
【关键词】 肺肿瘤;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X线胸片;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X线胸片研究多着重于边缘、密度及纹理的改变,而CT扫描多着重于研究其结节密度的CT值。根据X线胸片与CT对比后再分析诊断为良性或恶性病变可能,但也存在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鉴别良、恶性结节常遇到的困难,我院研究20例经手术或病理学证实<3.5cm的孤立性结节,进行常规X线胸片与CT对比分析,再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来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病中,男12例,女8例。恶性肿瘤14例:其中腺瘤6例,鳞癌4例,转移瘤3例和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良性病变6例:其中结核球5例,炎性假瘤1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其中恶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58.4岁,良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52.5岁。20例<3.5cm肺内孤立性结节,包括有钙化、空洞及胸腔少量积液的病例,但不包括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及胸膜肿块的病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普通国产400mA X光机及日本东芝TCT-300s全身扫描机。根据X线胸片及CT纵隔窗测定结节的长径2cm以下者在常规X线胸片后再做CT 5mm薄层扫描,>2cm以上结节均在常规X线胸片后再做CT 10mm常规层厚扫描,必要时做薄层扫描。关于CT征象评定标准参照文献[1]。
1.3 结果 2cm以上的结节为大结节,有12例,平均直径为2.95cm;2cm或2cm以下结节均为小结节,有8例,平均直径为1.5cm。根据上述情况,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片及CT正确对比度的窗宽、窗位检查,再观察结节界面、周围及纵隔情况,对显示结节的内在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2 讨论
2.1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X线胸片及CT表现
2.1.1 空泡征、空洞及钙化 一般空泡征仅见于肺癌,在X线胸片上显示欠清晰,但在CT上为结节内多发较小的透亮区;空洞在结核球出现率较高,X线胸片病灶呈薄或厚壁空洞,一般其结节>1cm,但结节内直径<1cm的空洞,CT显示要优于常规X线胸片。钙化既可见于肺癌也可见于结核球[2]。肺癌钙化占恶性病变的10%,可表现为散在斑片状钙化,或中心片状及偏心点状、结节状钙化。而结核球可出现各种类型的钙化,如一致致密钙化,斑片状、索条片状及点状钙化等,均一致密钙化可提示为结核球的诊断。在X线胸片不能发现的而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均可出现。但也有的钙化病灶结节不能排除肺癌诊断的可能性。
2.1.2 结节的边缘改变 一般不管是在X线胸片还是在CT扫描上表现有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及毛刺。毛糙并伴有肺门模糊、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小量积液等改变以肺癌为多见[3],部分结核球及炎性结节也可出现分叶征、毛刺征等改变[4],但毛刺征出现率在肺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肺癌表现毛刺为粗长、细长、粗短及细短、细长毛刺为多见。
2.1.3 结节的邻近改变 在常规X线胸片未显示小的卫星病灶。本次病例均为CT扫描发现:根据结节邻近的卫星病灶表现结节周围散在小点状或小片状阴影[5],认识与发现这种病灶有助于提示结核球的诊断。另一种表现主要是胸膜侧胸膜下出现小结节,其形态类似原发灶有毛刺、分叶等或有胸膜改变、增厚、积液等;本组肺癌后一种表现有4例,称之为母子灶,这种病例常伴有同侧肺门模糊增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但对轻微的胸膜改变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2.2 毛刺改变与病理对照讨论 在对X线胸片或CT显示毛刺改变5例,其中周围型肺癌4例,炎性结节1例。肺癌的毛刺影在X线胸片及CT上的改变近于病理所见,病理上见肿块内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肿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增厚,呈索条状指向肿块。鳞癌、CT上侧胸膜可见多条类似粗长毛刺改变,有学者称之为章鱼征[6],病理上为阻塞的细支气管及小血管明显扩张,其内充满渗出液。1例炎性结节在X线胸片及CT均显示边缘模糊,类似毛刺影,病理上为结节周围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及堆状大小不一淋巴滤泡。
2.3 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 纵隔淋巴结肿大测量标准为最短径>10mm,但在发现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4例中,除5例在X线胸片上诊断有肺门增大模糊或纵隔影增宽(转移)外,其余均为CT诊断。肺内良性病变6例在X线胸片及CT扫描均未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转移)。
2.4 良恶结节的鉴别 绝大多数直径>3cm的肿块是恶性的,而<3cm者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及邻近改变等进行综合分析[7,8]。除2例在X线胸片上与CT基本确诊为良性肺结节外,其余均靠CT征象来辅助良性结节的诊断,主要表现:(1)小卫星灶;(2)均匀致密的钙化;(3)结节边缘光滑、规整;(4)结节肺门一侧多条比较细而密度较淡的浅条状影,在本文5例结核球内均可见此种改变,可能与淋巴管引流有关;(5)<3cm病灶如出现空洞以良性病变为多见。以下征象有助于提示恶性病变:(1)母子灶;(2)空泡征;(3)病灶边缘深分叶、刺状突起、毛刺或毛糙;(4)伴有肺门模糊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少量胸腔积液等。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5-95.
2 罗斗强,石木兰,吴宁.似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2:158.
3 李铁一,冀景玲,马大庆.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普通X线与病理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89,23:346.
4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18-349.
5 高元安,张松智.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35.
6 朱斌,何望春.肺癌的CT诊断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7:311-314.
7 陈江浩,张洪新,黄学胜,等.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间关系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