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9月底进行的密集封闭式研讨,国家发改委将发起为解决“药价虚高”问题进行的第20次降价,也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药品降价行动。
消息人士称,这次药品降价行动是针对第二批次药品,以西药为主的100多种常用药 ,且幅度很大。然而,在之前10多次收效甚微、被发改委官员称做“剃胡子”的降价之后,这次最大规模的降价,能让药价的“胡子”不再长了吗?
9月底,国家发改委召集全国各省市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价格处处长来到北京市怀柔区的深山中,进行了第二批次药品降价研讨会。5天的封闭式讨论,对100多种药品的价格做了仔细讨论,并最终确定了降价幅度。
会议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主持,为了躲避药厂干扰,与会人士在会议区内手机便没了信号。不过,为了使当地大型药厂少受冲击,会上依旧有一些地方政府替当地药厂说话,促使其药厂所生产的药品少降价。
“我们确实听闻那几天在调价,但是很难找到研讨定价的人。药厂对这种事情最敏感,因为每次降价后,都是药厂利润下降,医院在药品上的加价不会少拿一分钱,以致得病的人依旧很难得到实惠。我们现在都说医药行业的冬天来了。”一位制药上市企业的总经理说。
对这种“以药养医”的恶劣状况,药价管理的核心部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亦认识到,降价的“实际收效并不明显”,“人均医药费用仍在大幅上涨”,“许多政府定价药品价格还没有降到合理水平”。
今年8月底时,周望军就曾把降价的举措比喻成“剃胡子”。“我们现在的工作就好比‘剃胡子’,没有消除长胡子的机理,胡子就总是在长。”周说,“只有改革这个体制,药价高的问题才能根本解决。”
为何明知效果有限,发改委仍然持之以恒的将药品降价进行到底呢?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的降价比起往年的历次降价,“长胡子”的机理已经有所改变:从今年年中开始,药监局对新药的审批已加强了监管,并且开始审查以往获批通过的新药是否存在问题。
“我们以前可以因为发改委制定出的价格,刨去我们的生产成本后,如不能满足医院等中间机构的利润需求,而将同样的药品换装,向药检局申请注册新药,从而不执行定价。但是从今5月开始,没听说有一个新药获准审批。”上述上市药厂的总经理说。
该总经理举例说,比如,经过几次降价后的化疗用药“
环磷酰胺”目前定价为4元左右一支。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毒性大,价钱又太低,很多药厂因此不愿生产,于是被一种名为“
异环磷酰胺”,售价为178元一支的新药代替,其实本质上二者就是同一种药品。
据统计,2005年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1113个,而同期美国FDA批准新药只有81个。
“虽然药监局没有明确下文不再审批新药,但今年开始实行的新药审批政策比以前严格了许多。这等于是堵住了在旧药降价后便退出市场,以新名称面试而成为新药,不执行降价标准的这条路。”药厂经理说。
此外,各省市药监局也开始到各个药厂,调查最近3年内获得审批的新药是否真正符合标准,如是属于换装问题的药,将被取消其新药资格。
“虽然哪些药将被取消的名单还没有公布,但是估计会占到以往审批通过比例的50%到60%。”药厂经理说。
堵住了新药的漏洞,发改委对药价的“剃胡子”才有望真正受惠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