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网 校 微 信 搜 索
执业医师
资讯
考试报名 准 考 证 技能查分
笔试查分 成 绩 单 证书领取
专业
临床医师 口腔医师 中医医师
临床助理 口腔助理 中医助理
公卫医师 中西医医师 乡镇助理
公卫助理 中西医助理 考试试题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医师 > 实践技能 > 综合辅导 > 正文
腹部检查,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5/4 字体:

 

  下腹部膨隆常见于子宫增大(妊娠、肌瘤等)、卵巢囊肿和尿潴留(导尿后膨隆可完全
消失)。左下腹膨隆见于降结肠肿瘤、干结粪块(灌肠后消失)。
    鉴别局部肿块是在腹腔内还是在腹壁上,其方法是让病人双手托头,从仰卧位作起坐动作,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为明显,说明在腹壁上,被紧张的腹肌托起而明显;如肿块变得不清楚或消失,说明被紧张的腹肌所遮盖,证明肿块可能在腹腔内。  局部膨隆近圆形者,多为囊肿,肿瘤或炎性肿块;呈长形者,多为肠道病变,如肠桓阻、肠套叠、巨结肠症等。膨隆伴搏动见于动脉瘤或压在大动脉上的肿物。膨隆随体位改变而移位明显者,可能为游走肿大的脾、胃、带蒂的肿块、大网膜或肠系膜上的肿块。腹壁或腹膜后脏器肿块,一般不随体位改变而移位。随呼吸移动的局部膨隆,多为膈下脏器或肿块。增加腹压时,在手术疤痕、脐、腹股沟处出现局部膨隆,卧位或低腹压后消失者,见于该部位的疝。
    2.腹部凹陷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骨耻骨连线称为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  多见于显著消瘦、严重脱水及恶病质等,如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神经性厌食、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人。严重者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于脊柱,而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异常显露,全腹呈舟状,称为舟状腹。吸气时出现全腹凹陷见于膈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2)局部凹陷  较少见,多由腹壁瘢痕收缩所致。
    (二)呼吸运动  正常人在呼吸时见到的腹壁上下起伏,即为呼吸运动。男性及小孩以腹式呼吸为主,而成年女性则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壁起伏不明显。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块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等。肺部或胸膜疾病,由于胸式呼吸受限而致腹式呼吸增强。   

    (三)腹壁
    1.腹壁静脉  正常人腹壁静脉一般看不清楚。皮肤较薄的老年人偶见静脉暴露于皮肤,但为较直条纹,并不迂曲,仍属正常。在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侧支循环形成时,导致腹壁静脉呈现迂曲、扩张状态,称腹壁静脉曲张。测定腹壁静脉血流方向,有助于鉴别静脉阻塞的部位。    .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的方法: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静脉,检查者将右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该段静脉上,然后将一手指沿着静脉紧压并向外移动,将静脉中的血液挤出,到一定距离后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仍紧压静脉,如果挤空的静脉很快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手
指端流向紧压的手指一端(图8-5)。
    甲:医生用中、食指合并紧压曲张的静脉,中指向上移动挤出血液;放松中指,静脉不充盈,说明血流方向是由下向上,反之如静脉充盈,说明血流方向是由上而下;
    丙:如重复甲检查法,放松食指,静脉充盈快,说明血流是从下向上的方向流动。向也转向上(图8-6g_,)。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方。
    (1)皮疹:不同种类的皮疹提示不同的疾病,充血性或出血性皮外疹常出现于发疹性高
热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的玫瑰疹,最早而且常仅出现于腹部皮肤。一侧腹部或腰部的沿脊神经走行分布的疱疹,提示带状疱疹
    (2)腹纹:多分布于下腹部。白纹为腹壁真皮裂开呈银白色条纹,见于大量腹水,过度肥胖和妊娠妇女(又称妊娠纹)。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出现部位除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背部。由于皮质激素引起蛋白分解增强和被迅速沉积的皮下脂肪膨胀,以至此处的真皮萎缩变薄,上面仅覆盖一层薄薄的表皮,加之此处皮下毛细血管网丰富,红细胞偏多,故条纹呈紫色。
    3.脐的状态  正常时脐与腹壁相平或稍凹陷。脐深陷见于腹壁肥胖者;脐稍凸出见于少年或腹壁菲薄者;大量腹水时脐明显突出,当剧咳或腹内压显著增加并伴有脐部组织薄弱时,脐可膨出而发生脐疝,当有粘连性结核腹膜炎时脐内陷。脐的皮肤变蓝色,见于腹壁或腹腔内出血。脐凹陷分泌物呈浆液或脓性,有嗅味,多为炎症所致。分泌物呈水样,有尿臊味,为脐尿管未闭征象。脐溃烂,可能为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所致;脐部溃疡如果坚硬、固定而凸出,多为癌性。
    4.疝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人另一部位即为疝。腹部疝分为腹内疝腹外疝两大类,以腹外疝多见。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成。脐疝多见于大量腹水患者、婴幼儿或经产妇;先天性两侧腹直肌闭合不良可有白线疝;手术瘢痕愈合不良者可有切口疝;
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中部,多见于女性;腹股沟斜疝则偏于内侧,男性斜疝可下降至阴囊。
因疝在咳嗽或直立时明显,平卧位时可缩小或消失,所以必要时可变换体位或嘱病人咳嗽时进行检查。疝嵌顿可引起急性腹痛。
    5.蠕动波  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如果胃肠蠕动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称为蠕动波。幽门梗阻时,由于胃的蠕动增强,可以看到自左肋下向右缓慢推进的蠕动波,有时还可见到自右向左的逆蠕动波。随蠕动波进行观察,可以大致看到胃的轮廓,称为胃型。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见于脐部;结肠远端梗阻,其宽大的肠型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型。
    6.上腹部搏动  上腹部搏动大多由腹主动脉搏动传导而来,可见于正常较瘦者。腹主动脉瘤和肝血管瘤时,上腹部搏动明显。右心室增大时上腹部也可见明显搏动。鉴别方法可用示指及中指指腹贴于剑突下部,于吸气时指尖部感到搏动为右心室增大,如于呼气时指腹感到搏动明显,则为腹主动脉搏动。
   三、触诊
腹部检查以触诊最重要,它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视诊所见,还可为叩诊、听诊提示重点。
    (一)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查时病人须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自然平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便腹肌松弛,张口缓慢作腹式呼吸。医师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对病人,前臂应与其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应轻柔,由浅人深,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对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边检查边观察病人的反映与表情,以进行比较。对神情紧张者,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
    (二)触诊内容
    1.腹肌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或减弱。
    (1)腹壁紧张度增加:全腹壁紧张度增加可分为几种情况:①由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腹腔内大量腹水者,触诊腹部张力较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有压痛;②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腹膜刺激引起腹肌反射性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强直;③结核性腹膜炎时,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的刺激不强,且伴有腹膜增厚,肠管和肠系膜粘连,故全腹紧张,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称为面团感,此征也可见于癌性腹膜炎。局限性腹壁紧张见于该处脏器的炎症侵及腹膜所致,如急性
阑尾炎出现右下腹紧张,但还可见于胃肠穿孔,穿孔时胃肠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急性胆囊炎可发生右上腹紧张;急性胰腺炎可有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
    (2)腹肌紧张度降低:由腹肌张力减低或消失所致,触之松软无力,失去弹性,腹壁紧张度降低。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体弱的老年人、经产妇及放出大量腹水后的病人。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重症肌无力可使腹壁紧张度消失。局部紧张度减低较少见,可见于局部的腹肌瘫痪或缺陷。    .
    2.压痛与反跳痛  正常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触诊时,由浅人深进行按压,而发生疼痛者,称为压痛。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在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稍趋于稳定,然后突然移去手指.如病人腹痛骤然加剧,称为反跳痛。反跳痛的出现,提示炎症已波及到腹膜壁层,当突然松手时腹膜被牵拉而引起疼痛。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压痛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如果抓捏腹壁或仰卧曲颈抬肩时腹痛明显,可视为腹壁病变,否则多为腹腔内病变。腹部压痛常因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所引起。其压痛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应结合局部组织及疼痛性质来考虑。临床
常见的压痛点有:阑尾点又称麦氏(McBuney)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界处,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有病变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图8-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揭阳2009年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查
2011年六盘水市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通
嘉兴2009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通
安徽省直考点2010年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通
2010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回忆汇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医师首页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