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网 校 微 信 搜 索
执业医师
资讯
考试报名 准 考 证 技能查分
笔试查分 成 绩 单 证书领取
专业
临床医师 口腔医师 中医医师
临床助理 口腔助理 中医助理
公卫医师 中西医医师 乡镇助理
公卫助理 中西医助理 考试试题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医师 > 中医师 > 综合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6/14 字体:
1. 内燥的含义
  津伤化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从而产生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津伤化燥又称为“内燥”。
  2. 内燥的病理变化
  内燥的产生,多由于久病耗伤阴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导致阴液亏少,以及某些热性病之热邪伤阴,或湿邪化燥等所致。由于体内津液亏少,不能内溉脏腑,外润腠理孔窍,进而化生内燥,故临床多见干燥不润等病变。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
  一般来说,阴液亏损可产生内燥,而实热伤津亦可导致燥热内生。故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此外,肾总司一身之气化,肾之气化失常则津液不布而成内燥。肾藏精,肾阴又为五脏阴液之本,故肾阴虚,精亏不足,则亦可化燥,而成阴虚内热,命火妄动之证,临床可见骨蒸潮热、性机能亢进等症。
  另外,津血同源,津枯则血少,失润而化燥,肌肤失于濡养,则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或落皮屑。筋骨失于濡养,则可致关节屈伸不利,甚则拘急痉挛等症。
  内燥病变,临床多见一系列津液枯涸失润之病理表现。
  另外,内燥病变,阴虚津亏则虚热内生,甚则可引发命火妄动,故可伴见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心烦不寐、脉细数等症。
  3. 内燥与外燥的关系


相关文章
201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六淫—暑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五
膝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200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药学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医师首页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