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胃溃疡
B.胃窦炎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胃粘膜脱垂
E.胃癌
不明白,请解释?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胃癌)X线钡餐检查:应用气钡双重对比法、压迫法和低张造影技术,可更清楚的显示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胃癌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息肉样或隆起性病变)、边缘欠规则或腔内龛影(溃疡)和胃壁僵直失去蠕动(癌浸润)等。对部分充盈缺损型病变,需与良性息肉鉴别;对恶性特征欠明显的溃疡,需与良性溃疡鉴别,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X线钡餐检查对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诊断的正确性不如内镜检查加活检。
【内科学】慢性肾衰竭按肾功能程度可分为
A.代偿期、失代偿期、尿毒症期
B.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期
C.氮质血症期、尿毒症前期、尿毒症期
D.肾贮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
E.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目前多按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的标准分为5期。假设肾功能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00%,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分为: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期:约相当于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的第2期,GFR减少至正常的约50%~80%,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②氮质血症期:约相当于K/DOQI的第3期,是肾衰的早期,GFR减少至正常的约25%~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小于450μmol/L,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③肾衰竭期:约相当于K/DOQI的第4期,GFR减少至正常的约10%~25%,血肌酐显著升高(约为450~707μmol/L),贫血较明显,夜尿增多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④尿毒症期:约相当于K/DOQI的第5期,是肾衰的晚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以下,血肌酐大于707μmol/L,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已十分显著。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请具体谈谈,如果考试中出现了这样的题,该如何选择?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考试以六版教材为准。
本题选D是参照教材版有差异所致。我国1992年对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是:代偿期;失代偿期;肾衰竭期;肾衰终未期。目前临床采用如下分期:肾功能正常;肾功能轻度下降;肾功能中度下降;肾功能重度下降;肾衰竭。
注:正如上述引用文章中所述,目前推荐使用K/DOQI中的肾功能分期标准,但引文中没有指明K/DOQI分期的具体内容,结果在阅读时,仍然是记住了我国1992年采取的分期标准。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我国1992年6月中华内科学杂志编委会肾病专业组制定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衰竭期;肾衰终未期)。但是,这种临床分期是为了适应当是中国肾脏病诊断、治疗的临床现状。目前推荐使用K/DOQI中的肾功能分期标状。
(注:教材中这一段描述考虑是对我国曾经使用的分期的客观评价,目前的看法可能是从医学研究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使用K/DOQI分期。教材中明确给出了K/DOQI分期的内容,见下。)
K/DOQI分期:肾功能正常(GFR≥90ml/min);肾功能轻度下降(60-89ml/min);肾功能中度下降(30-59ml/min);肾功能重度下降(15-29ml/min);肾衰竭(<15ml/min)。
【内科学】导致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主要机制
A.泌尿系及全身的感染
B.贫血加重
C.大量蛋白尿
D.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
E.高度水肿
请解释一下?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教材中提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有7点内容。其中第一点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描述到: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单位减少,将导致分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和肾小球血流量增加,单个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形成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虽然这种肾单位代偿性肥大是机体经过血管活性介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介导的适应性机制,但由此引起的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进一步损伤、活化内因子细胞、系膜细胞,产生、释放血管活性介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从而加重肾单位肥大和肾小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