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单纯满足生存或防止缺乏性疾病的范畴。目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许多慢性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当营养素摄入有密切关系。因此,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发现营养素摄入过多或不合理与摄入不足同样都会引起疾病。
尽管我国当前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人群中依然存在营养缺乏性病,但同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居民中因“营养过剩”、“营养失衡”等所致疾病的发病率却呈持续增高的态势。如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所以,研究和探讨营养与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规律、诊断、预防与治疗等问题;提倡合理膳食,指导广大受众改善日常的膳食结构等,已成为营养与食疗学界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章因篇幅所限,仅选介以单纯性肥胖症、糖尿病等为代表的几个常见、多发的营养相关性疾病。
一、营养与单纯性肥胖症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值20%以上。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除由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原因等所致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之外,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的过量积累。对此的防治一般多釆用合理的膳食营养方案,即可奏效。故其为本节讨论的重点。
诸如“遗传性肥胖”主要是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极为罕见,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而“继发性肥胖”主要是指因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内分泌紊乱或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药物性刺激等因素而导致的肥胖等。这两类肥胖的临床防治通常以药物为主,辅以饮食营养方法,故可参考本节内容。
(一)肥胖的流行病学
据调查,欧洲的中年人中肥胖率为15%~20%,且东欧有些国家的妇女中肥胖率高达40%~50%;美国人群中体重的超重率已超过33.3%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肥胖率为22%,而美籍非洲人和墨西哥人的妇女中肥胖率则高达40%;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以及波利尼亚人群中的肥胖率甚至达到80%。
我国在1982年、1989年和199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壮年中的超重率分别为9.7%、12.0%和14.9%,农村青壮年中的超重率分别为6.1%、7.5%和8.4%,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的肥胖率若增加1%,就意味着在人群中增加1000万肥胖者。
目前,肥胖人群的年龄已有渐趋年青化的态势。如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的婴幼儿肥胖率已达16%,14岁左右的学生中为7%~10%;日本在1988年调查资料中显示,该国中小学生中的肥胖率约为8%~11%;芬兰报告该国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为3%~10%。
香港1995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当地3~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总肥胖发生率约为10.8%(其中,男性为11.28%,女性为8.93%)。我国于1986年对8城市中0~7岁儿童的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肥胖儿童检出率为0.91%,男性0.93%,女性0.90%;而1996年调查结果表明,男性为2.2%,女性为1.9%,较10年前分别增加了2.36倍和2.11倍。
大量观察证实,许多成年人的肥胖都肇始于自己的童年。学龄前即肥胖的儿童在进入成人期后发生肥胖的危险度是非肥胖儿童的20~26倍;学龄期肥胖的儿童在进入成人期后发生肥胖的危险度是是非肥胖者的3.9~5.6倍。
(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缺血性心脑疾患、癌症、变形性关节炎、骨端软化症、月经异常、妊娠和分娩异常等诸多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发生有明显有关系,如肥胖人群中的糖尿病发病率为70%~80%、高血压病为30%~50%www.med126.com、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2倍;20~30岁的肥胖妇女比正常体重妇女患胆囊疾病的危险性要高6倍,在60岁左右的肥胖妇女中几乎有1/3可能发生胆囊疾病;极度肥胖者的肺功能可能发生异常,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打鼾)和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原因可能与咽部脂肪增多有关。此外,肥胖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常较易发生异常。如男性的血浆睾酮浓度可能降低,妇女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的规律性紊乱或月经异常的频率增加,且腹部脂肪增加也可预示妇女发生乳腺病的危险性增加等。
还有研究表明,中等度肥胖(BMI≥27)的人群中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美国癌症学会提供的资料亦表明,男性和女性的BMI为22~25时死亡率最低;若BMI达到30的人群中的死亡率即明显增加,若BMI接近40时的死亡率达到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