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点病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骨的部位炎症、纤维化以至骨化,为本病基本病变。多见于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韧带、跟腱、跖筋膜、胸肋连接等部位。初期表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数多核白细胞浸润。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侵蚀、附近骨髓炎症、
水肿乃至造血细胞消失,进而肉芽组织形成,最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在此基础上又发生新的附着点炎症、修复,如此多次反复,出现椎体方形变、韧带钙化、脊柱“竹节样”变、胸廓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男性多见,且一般较女性严重。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以20~30岁为高峰。16岁以前发病者称幼年型AS,45~50岁以后发病者称晚起病AS,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一)症状
早期症状常为腰骶痛或不适、晨僵等。也可表现为臀部、腹股沟酸痛,症状可向下肢放射而类似“
坐骨神经痛”。少数患者可以颈、
胸痛为首发表现。症状在静止、休息时反而加重,活动后可以减轻。夜间
腰痛可影响睡眠,严重者可在睡眠中痛醒,需下床活动后方能重新入睡。
约半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关节炎症为首发症状,常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较少表现为持续性和破坏性,为区别于RA的特点。
其他症状如附着点炎所致胸肋连接、脊椎骨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以及足跟、足掌等部位疼痛。
典型表现为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腰椎和胸廓活动度降低,早期多为附着点炎引起,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后期为脊柱强直所致,对治疗反应不大。
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自下而上发生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消失,进而呈驼背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胸肋连接融合,胸廓硬变,呼吸靠膈肌运动。
关节外症状包括眼
葡萄膜炎、
结膜炎、肺上叶纤维化、升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失常等。神经、肌肉症状如下肢麻木、感觉异常及肌肉萎缩等也不少见。
晚期病例常伴严重
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颈椎骨折常可致死。
(二)体征
常见体征为骶髂关节压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胸廓活动度减低,枕墙距>0等。
骶髂关节检查常用“4”字试验。方法: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腿屈曲置直腿上(双腿呈“4”字状)。检查者一手压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屈腿膝上搬、下压。如骶髂部出现疼痛,提示屈腿侧存在骶髂关节病变。
腰椎活动度检查常用Schober试验。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方法: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作一标记为0,向下作5cm标记,向上作10cm标记。令患者弯腰(保持双腿直立),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距离,增加少于4cm者为阳性。
胸廓活动度检查:患者直立,用刻度软尺测其第4肋间隙水平(女性乳房下缘)深呼、吸之胸围差,小于2.5cm为异常。
枕墙距检查:患者直立,足跟、臀、背贴墙,收颏,眼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为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