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文科)
简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D 5C 6A 7B 8A 9C 10B
二、不定项选择
11A、B、D、E 12A、B、C、D 13A、C、D、E 14A、B、D、E
15A、B、D 16B、C、D 17B、D、E 18A、B 19A、B
20A、B、C、D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或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来源分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可见选项C正确。B项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其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不完整,应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必背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应试对策】本题是对大纲知识点的直接考核,在新大纲中已经删除,所以内容作一般了解即可。
2答案: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科学地解决了对人的本质的规定: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可见,D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应试对策】理解人的本质,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首先体现在人与动物间的区别,即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其次是人与人的区别,即人的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地位的人们,其根本利益是对立的,离开阶级关系,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去探讨人的本质,是抽象人性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3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股票价格的含义。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它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也不代表投入企业的实际资本量。据此分析,正确选项是B。A项没有理解股票价格的本质;C项说的是股票的收益即股息,与题干不符;D项说的是股票价格在宏观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必背考点】股票价格的定义和决定因素。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应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对股票价格的定义;排除各种望文生义的想象,并合乎逻辑地把握好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股息以及股票的作用等相关内容。
4答案: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制定各种法律和政策,实现其阶级统治。可见,正确选项是D。至于其他选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原则;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经济根源。
【必背考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制定各种法律和政策,实现其阶级统治。这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1997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文科)
5答案:C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内部在中国民主革命任务与对象问题上的“左”的错误。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思路剖析】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反一般的资产阶级。推翻一般资产阶级的任务,只有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才能进行。题干中王明一段话的中心是认为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要同时进行,其主要错误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见,这段话的主要错误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因此选项C正确。
【必背考点】中国共产党内部在中国民主革命任务与对象问题上的“左”的错误。
【应试对策】中国共产党内部在中国民主革命任务与对象问题上的“左”的错误的原因是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阶段的不明确,这也是当时《中国革命史》的重点,也是现在毛泽东思想概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6答案: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
【思路剖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见,A是正确选项。B、C、D三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不合题意。
【必背考点】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应试对策】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时和之后几年的重要考点。
7答案:B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内容。
【思路剖析】进出口商品一般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部分。从比较利益的角度来看,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表现在:出口方面的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提高;进口方面的初级产品比重提高,工业制成品比重下降。依此标准来看材料,它表明了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在明显优化。可见,B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应试对策】发展对外贸易是当年经济的大事,也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中,考生还要和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如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基础)、对外技术交流、国际资金交流、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等。
8答案: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
【思路剖析】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A项正确。其他各项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必背考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应试对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而回答本题时,容易把爱国主义的主题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相混淆。
9答案:C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新东方政策。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上台后推行的旨在与前苏联、东欧缓和的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宣布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争取达成与东方的谅解。(2)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前苏联、东欧的关系。(3)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德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德国的统一。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新东方政策。
有的考生误选了B项,主要是对有关历史事实分辨不清。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要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受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国际地位有所提高。除了经济上
同美国发生摩擦外,政治上也出现了独立自主的倾向。在西欧,法国、西德力图突破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实施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新东方政策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法国政府奉行的“戴高乐主义”,也是这一趋向的另外一个典型。
10答案:B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南北对话。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章。
【思路剖析】第一次南北高级领导人对话发生在1973年10月“石油危机”之后。在发展中国家多年的呼吁与要求下,1975年12月,19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举行了国际经济合作会议,开始南北双方高级领导人的第一次对话,即首次南北对话。由此可见,B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南北对话。
【应试对策】在当年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学科中,南北关系是热点和重点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1答案:A、B、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唯心主义及其本质特征。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思路剖析】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精神”、“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本题五个备选项,分别引用了笛卡尔(A项)、贝克莱(B项)、黑格尔(C项)、孟子(D项)、康德(E项)的哲学命题。可见,A、B、D、E四项所述是主观唯心主义。
【必背考点】主观唯心主义及其本质特征。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主观唯心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点,即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精神”、“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因此,在学习中,对于唯心主义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典型特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应当有所了解。
12答案:A、B、C、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认识关系。在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据此分析,A、B、C、D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应试对策】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中心范畴,认识主体问题是当时哲学界的热点之一。解答问题必须明确什么是认识的主体,认识主体的基本特征等,否则就难以起笔。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第一,主体是处于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主观是人的思想意识。第二,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对象,客观是外在物质世界。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依赖;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客观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3答案:A、C、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比较商品流通公式(W-G-W′)和资本流通公式(G-W-G′),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流通过程不同,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两者的流通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是商品,而后者是货币;两者的流通媒介不同,前者以货币,后者以商品;两者的流通目的不同,前者是为得到不同的商品,后者是为了价值增值。以此为基础,就不难看出A、C、D、E四项所述是两者的区别。
【必背考点】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考生的主要失误是漏选。这主要是不清楚两种流通的公式,因而也就谈不上运用两种流通公式逐个分析选项。
【应试对策】解答该题,必须熟悉商品流通公式(W-G-W′)与资本流通公式(G-W-G′)。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其区别:第一,两者的流通过程不同;第二,两者的流通起点和终点不同;第三,两者的流通媒介不同;第四,两者的流通目的不同。
14答案:A、B、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思路剖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是不可避免的。A、B、D、E四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说明了这一点。
【必背考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应试对策】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本题要了解我党对“苏东事件”的分析和党的重要文件的相关论述。
15答案:A、B、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A项),对人类社会发展(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B、D两项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即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与方向,但不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也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涵。由此可见,A、B、D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
【应试对策】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贡献进行总结时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够推进。回答本题还要结合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地位的论述,就能够理解本题的具体说法。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