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针灸推拿
内科学
针灸古籍资源数据库 腧穴文献 针灸器材
针灸方法文献 针灸教学 新闻资讯
针灸艾灸 推拿按摩 刮痧
 医学全在线 > 针灸推拿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医术语怎样翻译才能顺利走向世界?
更新:2009/7/27 针灸推拿数据 字体: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本月在上海成立,旨在推进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文翻译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发展,培养相关专业的翻译人才。

记者采访了该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照国等专家,发现这个目前唯一的中医翻译国际组织的高调亮相,引来了医学翻译界、中医界的质疑和争论。中医术语,究竟怎么翻译才能顺利地走向世界?

“五脏六腑”译成“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

“你听说过吗?‘五脏六腑’翻译出来的意思竟然成了‘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白虎历节’(关节肿痛)译成了‘白色的老虎在奔跑’,关节痛跟老虎跑有什么关系啊;‘三焦’原来被译成‘三个加热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国际标准时则译作‘tripleenergizer’,即三个功能合成器,意思还是不明确……”李照国一口气举了好几个类似的例子。

“把中医一些术语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意思绝对不能扭曲。”他觉得,现在中医翻译问题不少,比如“经络”,不少人翻译成meridian(子午线),“子午线是一条人们假想的线,但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是实际存在的,这样翻译会引起歧义,让人觉得经络并不存在。”他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隧道”,翻译成“channel”(通道)较为妥当。

李照国说:“针灸中的不少穴位,最好用拼音加解释的译法,但西方人用的是代码,比如‘足三里’,其实是胃津上的第36号穴位,西方译成‘ST36’。”有人提出,出现两种不同译法时,把用代码的译法放在第一位。“西方采用的翻译方法过于简单,很难翻出内涵,而且针灸发源于中国,翻译中,中国的元素越来越少,这怎么行?”他觉得应该“名从主人”,如何翻译要按照发源地国家的说法。

李照国介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有200多位专家,其中有中医药及中医翻译方面的专家,也有不少汉学家。专业委员会将为国内外中医翻译的专家搭建平台,一起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探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校正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翻译,推进中医翻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外交流,让中医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翻译得太复杂,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

对于李照国的说法,上海中医药大学主攻医学英语的副教授杨明山提出了不同见解。“翻译只是一个符号,关键要让别人明白其内涵,翻译中医术语,最重要的是遵循‘等效翻译’原则,且翻译的人一定要精通中医。”

他举了个例子,中医有个术语“齿痕舌”,中国人认为是牙齿打印(teeth-printedtongue),而国外则认为是扇贝舌(scallopedtongue),“虽然显示的语言符号不一致,但指的都是舌头的一种形状,也就是体虚的表现。尽管翻译不同,但只要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双方就可以交流。”

杨明山觉得,对中医术语翻译的争论不必总纠缠于一些“低级错误”。去年,联合国有关部门出版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凝聚着众多国际专家的心血。他觉得,任何中医术语的翻译标准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他不反感有人对此标准提出建议甚至批评。

事实上,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已被改正,人们不必总拿那些“过时”的翻译错误当“反面典型”。杨明山认为:“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如何学习和普及此标准。”

“翻译得太复杂,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杨明山说,一些中医专有术语只有中国人可以直接用拼音。此外,他认为翻译中医术语时应该请西方专家帮忙,“就像《圣经》能传遍全世界,就是因为它翻译成各种文字时‘入乡随俗’。”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
继承实践创新发展-读《中医临床家施今墨》…
中医急症领域的开拓者--记著名中西医结合专…
中医教育墙外香 凸现我国软实力
想成名中医 寂寞、清贫要耐住
行医美国的华人女杰 悬壶济世十余载推广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