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护理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护理学基础讲义-中文讲义:第十章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十章 冷热疗法> 
 ※<第十章 冷热疗法>

医学考研网

 第十章 冷热疗法

第一节  冷、热疗法的效应

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局部或全身而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保暖的目的。

一、生理效应

热   刺激交感神经   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速度增快   新陈代谢加快

(一)热的生理作用

  1、炎症消散、局限   早期用热,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消散;晚期,促使炎症局限

  2、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3、缓解疼痛  降低神经兴奋性

  4、保暖

(二)冷的生理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  用于早期

  2、减轻局部出血  用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

  3、减轻疼痛   用于压痛及烫伤

  4、降温  对于高热、中暑病人;脑外伤、脑缺血病人

二、继发效应

持续用冷、用热(>1h),机体为了防止过冷、过热使组织受损, 短暂性出现相反的效应,称为继发效应。所以,用热20-45min,用冷30-60min后,暂停使用,1h复原时间,反复使用。

三、远处效应

在身体某处用冷或用热时,不仅是该处血管产生反应,同时也可以使其他部位血管收缩或扩张,叫交感性反应。

第二节  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

一、病人身体评估

 1、测量生命体征

 2、体表是否有感染

 3、肌腱、肌肉、韧带是否扭伤

 4、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

 5、个体对冷热的敏感性

 6、询问病人体内是否有金属移植物

 7、年龄

二、影响心理社会评估

(一)  病人心理评估

(二)  家属评估  态度、了解目的

三、影响冷、热疗法的因素和禁忌

(一)影响冷、热疗法的因素

   1、方法  湿热比干热好。干热温度为50-70℃,湿热温度为40-60℃

   2、用热时间  一般10-30min,

   3、部位  皮肤对冷较为敏感。皮肤厚度不同,对冷热的敏感性也不同。

   4、面积  分局部与全身。病人反应与治疗面积有关,面积越大,反应越强烈

   5、环境  环境温度高于身体温度,以辐射为主;低于身体温度,以传导为主

   6、对象  昏迷瘫痪、循环不良、存在感觉障碍;婴儿、老年人、肥胖病人可以引起烫伤或冻伤

(二)禁忌

   1、冷疗法应用禁忌

1)大面组织受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感染性休克、微循环明显障碍、皮肤颜色青紫者不宜用冷

2)水肿部位禁用

3)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性病灶

4)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禁用冷

5)遇冷过敏者

   2、热疗法应用禁忌

1)扭伤、挫伤后48h内,非炎性水肿,出血性疾病

2)未经确诊的腹痛、脏器出血

3)鼻周围三角区化脓

4)治疗部位有恶性肿瘤

5)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

第三节  应用冷疗法的护理计划

一、定义

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机体的局部或全身皮肤,以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

二、局部冷疗法

(一)冰袋、冰囊、冰帽

   1、目的  降低体温,减轻疼痛,止血,防止发炎、化脓

   2、计划

   3、实施

   *冰囊、放于皮肤薄而有大量血管分布处;冰袋、冰帽置于头部;颈部放冰袋,冰块小于核大小;鼻部冰敷时,将冰袋吊起;扁桃体摘除后,将冰袋置于颈前、颈下

(二)冰槽、冰帽

   1、目的  降低脑温,防治脑水肿

   2、计划

   3、实施

   *后颈、双耳、接触冰块部位垫棉垫;防止水流入耳内;肛温不低于30℃

(三)  冷湿敷法

   1、目的  降温、止痛、早期扭伤、挫伤、消肿

   2、准备

   3、实施

(四)  化学致冷袋  两种化学制剂分成两部分装在塑料袋内,使用时混合。可维持2h。

三、全身冷疗法  用于体温大于39.5℃的病人

(一)温水擦浴

温水无刺激,不过敏,降温缓慢,效果温和,适于新生儿、婴幼儿

   1、准备

   2、实施

*  脱上衣顺序:先近侧,再远侧,如有疾患,先脱健侧

*  上肢擦拭顺序:侧颈  肩 上臂外侧  手背

侧胸 腋窝 上臂内侧  肘窝 手心(每侧各3min)

*下肢擦拭顺序:髂骨 大腿内侧 足背

腹股沟  大腿内侧 内踝

臀部 大腿后侧 腘窝 足跟(每侧各3min)

(二)乙醇擦浴

乙醇是挥发性液体,通过蒸发带走皮肤热量

   1、用物  25%-30%乙醇300ml(30℃)

   2、步骤

四、效果评价

(一)  局部用冷

(二)  全身用冷

第四节  应用热疗法的护理计划

一、定义  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适和治疗的作用。

二、分类 

根据范围  分局部用热和全身用热

根据方法  分干热法和湿热法

三、干热法

(一)热水袋

   1、目的  保暖、舒适、解痉、止痛

   2、准备

   3、www.med126.com实施

*水温一般60-70℃,老年人、小儿、昏迷、麻醉未清醒者调至50℃;袋口放平,排尽空气;检查是否漏水

   4、评价

(二)化学加热袋  平均温度56℃,最高温度76℃,持续2h;对老年人、小儿、昏迷、感觉麻痹者不用

四、湿热法

(一)热湿敷

   1、目的  消炎、消肿、减轻疼痛

   2、准备

   3、实施

垫油布,涂凡士林,盖一层纱布;水温45-50℃,拧干敷布;每3-5min更换敷布,时间15-20min

   4、评价

(二)无菌热湿法

   1、目的  用于急性化脓性感染伤口

   2、准备

   3、实施

操作中应遵循无菌原则

   4、评价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药理学(专科)教学大纲
 卫生毒理学电子教材:第一节  毒性作用的影
 人体解剖学授课教案:实验授课教案周围神经
 眼科学考核办法
 中西医结合外科教案: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执业卫生与执业医学电子教材:第七章 苯的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