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护理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外科护理-实验指导: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骨折的定义

二、了解骨折的病因

三、了解骨折的分类

四、熟悉骨折的评估、愈合过程、并发症及影响骨折愈合因素

五、熟悉骨折的急救处理

六、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七、掌握关节脱位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护理

【学习内容】

   一、概述

1.定义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者称之为骨折。

    2.病因

   (1)直接暴力:外界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或有开放伤口。

   (2)间接暴力:外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造成骨折发生在作用点以外的部位。

   (3)牵拉暴力:指肌肉突然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常称撕脱骨折。

   (4)骨骼病变:在原有骨病的基础上,因轻微的外力,或在正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这种骨折称病理性骨折。

   (5)积累劳损:长期的慢性应力集中作用于骨骼,造成的骨折称为疲劳骨折。

3.分类

   (1)根据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①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损,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根据骨折断裂的程度分类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仅有部分中断。

②完全性骨折: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全部中断。常常出现骨折端的移位,包括成角、重叠、分离、侧方和旋转移位五种形态。

   (3)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①裂缝骨折 ②青枝骨折

③横断骨折 ④斜形骨折

⑤螺旋骨折 ⑥粉碎骨折

⑦嵌插骨折 ⑧骨骺分离

⑨压缩骨折 ⑩凹陷骨折

   (4)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类

①稳定骨折  复位固定后不易再移位的骨折。

    ②不稳定骨折  复位外固定后骨折断端仍然容易再移位。

4.骨折的评估

   (1)全身表现:一般性的骨折,无明显全身表现,但严重骨折及骨折合并重要器官损伤时,会导致全身病理改变,病人出现全身症状。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警惕有些合并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2)局部症状与体征

①骨折的特殊体征: a.畸形   b.反常活动  c.骨擦音或骨擦感

②骨折的其他症状与体征: a.疼痛与压痛  b.局部肿胀与淤斑

c.功能障碍

   (3)骨折的X线检查: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征,但X线检查能进一步明确骨折端的形态及移位情况。X线摄片检查时必须包括正、侧位片,并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还要加摄特定位置或健侧相应部位的对比X线片。

   (4)CT扫描:可以更准确的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5.骨折的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期:骨折后,骨断端及周围软组织内血肿形成。几天内,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侵入血肿,继而形成纤维组织并逐渐增多,把骨折两端连在一起,达到纤维愈合。这一过程约需2-3周。

   (2)骨痂形成期:骨断端通过骨膜的成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并逐渐钙化,称为骨膜内骨化,分别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内骨痂、外骨痂及桥梁骨痂三者会集融合,成为骨断端的支持,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期,此期约从伤后3周开始。

   (3)骨痂改造塑形期:随着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改造;此期约从伤后6~8周开始,但完成塑形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6.影响骨折愈合因素

   (1)全身因素:骨折愈合与年龄及健康状况有关。

   (2)局部因素:①骨折两端的血供良好者,骨折愈合快。②软组织损伤或开放损伤的程度越严重,骨折愈合越慢。③骨折断端接触面越大、越紧密,越容易愈合。④骨折合并感染影响愈合。⑤骨折治疗的方法也有愈合的速度有关。

7.骨折的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

休克②血管损伤③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⑤内脏损伤⑥脂肪栓塞⑦感染 ⑧坠积性肺炎

   (2)晚期并发症

褥疮②缺血性肌挛缩   ③骨化性肌炎④关节僵硬  ⑤创伤性关节炎 ⑥缺血性骨坏死⑦泌尿系感染、结石

8.骨折的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凡有骨折可疑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一切动作要谨慎、轻柔、稳妥。首先抢救生命,如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中,应以抗休克治疗为首要任务,注意保温,有条件时应即输血、输液。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昏迷中的病人,应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不必脱去闭合性骨折病人的衣服、鞋袜等,以免过多搬动患肢,增加疼痛。若患肢肿胀较剧,可剪开衣袖和裤管。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2)伤口包扎:绝大多数的创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如现场没有无菌敷料,就采用当场所能得到的最清洁的布类包扎。在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应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如果骨折端已戳出伤口,不应在现场整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则送病人到医院后,务须向负责医师说明。

   (3)妥善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  ①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②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③便于运输。

   (4)迅速运输:四肢骨折经固定后,可用普通担架运送,脊柱骨折病人必须平卧于硬板上。运送途中仍应注意全身情况及创口有无继续出血。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处理。

9.骨折的处理原则:

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1)复位。(2)固定。(3)功能锻炼。

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www.med126.com/wszg/合。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10.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1)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2)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①不要目的给予止痛剂。

②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

③对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吗啡、杜冷丁、强痛定等镇痛药物,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疼痛轻者可分散工转移病人注意力,或用冷敷、按摩、热敷等也能起到镇痛的作用。

④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争取一次性完成。

   (3)多约予病人生活上的照顾,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

   (4)保持病室、床单位清洁干净,空气清新,定期为病人擦浴、洗头、翦指甲更换衣服床单,使病人感觉舒适。

   (5)积极预防并发症

①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下时给予翻身拍背,并鼓励病人咳嗽咳痰、防止褥疮及附积性肺炎的发生。

②对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应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③适当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减轻患肢肿胀。

④对于夹板、石膏等外固物过紧,引起患肢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应及时松解,并观察有无神经损伤;严重肿胀时,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6)满足营养需要

   (7)功能锻炼。

11、高位截瘫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头部牵引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作颅骨牵引的病人,须剃去头发。抬高床头以维持反牵引力,并有利于呼吸及小便引流。

(3)床旁准备急救用物如氧气、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急救盘等。

(4)密切观察BP、P、R尤以呼吸为主,若有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5)中枢性高热按发烧护理常规护理。

(6)肩下垫一定厚度的软垫,使牵引方向与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头部不能发生过度伸屈、左右倾斜或旋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必须专人扶持头部,使头与脊柱在同一轴线上翻动。

(7)预防头部压疮。定时按摩,头下垫气圈或软垫。

(8)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呼吸动度、肢体感觉、运动等。

二、肱骨髁上骨折

1.病因 &卫生资格考试网nbsp;肱骨髁上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儿童居多。如跌倒时肘关节半屈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导而达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上方。同时由上向下的体重和冲力,将肱骨干下部推向前下方,使肱骨髁上发生骨折,称为伸直型骨折。伸直型骨折,骨折近端向前移位,可压迫或刺伤肱动、静脉、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如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使肱骨髁上发生骨折。这种骨折近端向前,远端向后的骨折,称为屈曲型骨折,较少见。

    2.症状与体症  肘部肿胀、疼痛、畸形、压痛,肘关节活动障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若并发正中神经、尺、桡神经损伤,则出现前臂相应的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弱或消失,相应的功能障碍。

 

   三、桡骨下端骨折

1.病因  桡骨下端骨折指桡骨下端2~3cm范围内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中年人和老年人多见,称为Colles’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跌倒时手背着地,腕部在屈曲位发生的桡骨下端骨折,又称Smiths’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及桡侧移位。

2.症状与体征  腕关节侧面观似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刀样畸形;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四股骨颈骨折

1.病因  损伤原因主要是在绊倒时,扭转伤肢,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断裂。老年人骨骼骨质疏松,所以只需较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此病多见于老年人。而中青年患者,就需要承受较大的暴力,才会发生骨折。由于股骨颈骨折后,骨折部位血运差,因此骨折不愈合的机会较多。

2.分类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为  ①头下型骨折。②经颈型骨折。③基底部骨折。其中头下型与经颈型近端血运严重破坏,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部骨折近端血供影响不大,骨折较容易愈合。

   (2)按骨折线角度大小分为  ①内收型骨折:远端骨折与两骼嵴联线所形成的角度(Pauwel角)大于50°。②外展型骨折:Pauwel角小于30°。前者骨折端不稳定,后者骨折端较稳定。

   (3)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为  ①不完全骨折(Garden1型)。②完全骨折,但骨折无移位(Garden2型)。③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Garden3型)。④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Garden4型)。

3.症状与体征  受伤后立即无法站立(嵌插骨折除外),患肢出现短缩、内收、外旋畸形。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股三角处压痛,足跟纵向叩击时,髋内有痛感。

   五、股骨干骨折

1.病因  股骨干骨折常因严重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创伤刺激大,出血多,有时可发生休克。

2.症状与体征  患肢不能站立,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股骨有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失血征象并可能有休克。

六、胫腓骨骨折

1.病因  胫腓骨骨折为长骨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大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因胫骨前内侧及腓骨下段都在皮下表浅部位,故常是开放性骨折。

    2.症状与体征  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异常活动,局部压痛,易触及骨折端,有骨擦感。开放性骨折,有时常可见到刺破皮肤的骨折端。若并发胫动脉损伤,则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端苍白、冰凉。若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则患肢端除出现缺血表现外,还有小腿肿胀明显、张力增加、肢体感觉消失。

   七、骨盆骨折

    1.病因  骨盆有折大多数是强大暴力挤压或直接撞击造成的。由于骨盆多为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其邻近有动脉及静脉丛,而这些静脉丛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骨折后可引起大量出血,导致休克发生。又因骨贫内有其它重要器官存在,骨折时易受损伤。如骨盆骨折合并膀胱、尿道、女性阴道及直肠损伤

2.症状与体征  局部症状有疼痛、运动受限。有时可见耻骨联合、腹股沟及会阴部肿胀、皮下瘀血。骨盆挤压试验、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耻骨联合有直接或间接压痛。髋关节运动障碍。若合并膀胱、尿道损伤则出现血尿、无尿。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休克。

八、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1.病因

可因暴力直接作用于脊椎,使其发生骨折或脱位,进而使脊髓受到损害。也可因间接损伤使脊柱发生过度伸展、屈曲、扭转,造成脊柱骨折、脱位等进而造成脊髓损伤,形成截瘫。

   2.评估

(1).病史  询问受伤时间,现场处理情况及目前症状。

(2).临床特点  脊髓损伤后立即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各种感觉、运动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这是各类脊髓损伤的共同特点。因损伤的程度和节面不同,脊髓休克期后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a.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休克期过后,可有部分感觉、运动和扩约肌的恢复,并表现出各自损伤的特点。如在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侧平面以下肢体痉挛性瘫痪及深感觉丧失,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的痛觉、温度觉丧失,也称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b.完全性脊髓损伤  表现为损伤脊髓节段平面以下各种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休克期过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但各种感觉无恢复。

   c.脊髓各阶段损伤的特点

颈段脊髓损伤(C1~4)  病人大多立即死亡,幸存者也预后不良。病人表现有呼吸困难,损伤以下四肢呈痉挛性瘫痪。

下颈段损伤(T5~8)  病人可有呼吸困难,四肢瘫痪,双上肢多为驰缓性瘫痪,双下肢为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

胸段损伤  除有双下肢的痉挛性瘫痪及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障碍外,T6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腰骶段损伤(L1~S2)  也称腰膨大损伤。表现为双下肢驰缓性瘫痪,提睾反射和膝腱反射消失。

脊髓圆锥(S3~5)及马尾神经损伤  脊髓圆锥内有泌尿中枢,损伤后出现自律性膀胱,大小便失禁,建立反射性膀胱较困难。马鞍区感觉障碍。因马尾在椎管内的活动性较大,故损伤多为不完全性,双一肢大腿以下呈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不对称,括约肌和性机能障碍不明显。

   (3).病人一般情况  生命体征、进食、排泄、皮肤、肌张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等。

(4).有关检查  CT、MRI对于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都有很大帮助。

(5).对疾病的心理社会反应  出现的问题因人而异,护士应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尽量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病人进入主动锻炼状态,促进其全面康复。

   (四)治疗原则

骨折脱位者手法或手术复位,开放性损伤者尽早行清创术,解除压迫防止继发性脊髓损害,有血肿者可行减压术。避免瘫痪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可行针灸、电疗、推拿、按摩。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九、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1.定义

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失去部分正常对合关系,称为半脱位。2.评估

   (1)症状  患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

   (2)体征  除局部压痛外,关节脱位有其专有体征。

①畸形  脱位的关节处于明显畸形。移位的关节端可在异常位置摸到,肢体可变长或缩短。

②弹性固定  脱位后由于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肌肉的牵拉,使患肢体处于异常位置,被动活动时感到弹性阻力。

③关节盂空虚  脱位后可在体表摸到关节所在的部分空虚感。

3.分类

   (1)按发生脱位的原因可分为

①损伤性脱位

②先天性脱位

③病理性脱位

④习惯性脱位

   (2)按脱位后的时间可分为

①新鲜脱位

②陈旧性脱位

4.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1.给予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减轻其紧张心理。

2.协助医生及时复位,并向病人讲述复位后固定的重要性,防止习惯性脱位。

3.疼痛时中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士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脱位早期局部可冷敷,超过24h局部热敷。

4.石膏固定者,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凡肢端肿胀、麻木、皮肤青紫、皮温减退及疼痛都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牵引者应经常检查牵引的位置有无变化,有无压迫神经的症状,保持患肢于功能位。

6.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7.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伤口及血液循环的观察。

8.固定期间可进行肌肉的舒缩及固定范围外的关节的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患肢的主动功能锻炼。

【实习方法】

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讲解,学生分组评估病人,提出主要护理诊断措施,老师总结。

【思考题】

1.骨折的并发症

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相关文章
 内科学研究生教育:曹灵
 医学心理学教案:第八章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四节中西医结合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课件:下载打印[P
 作业习题:第三十章   食管疾病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五节 防治原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