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外科-课程简介及课程特色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介绍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学科,是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本课程是在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的基础上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色组合而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由单纯的课堂直面教学,发展到实验教学、临床模拟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基本功和临床基本技能。

近5年来,围绕课程体系改革,本课程逐步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学基本理论教学为核心,以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临床辨证思维为支撑点的新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重视教材建设,一方面注重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同时还积极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教材。近年来参编的教材包括《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医外科学》、《外科学》、《西医外科护理学》、《中医外科临床与研究》等,形成了不同专业层次的教材体系。

本课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其中含硕士生导师3人。另有实验教师3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近5年来,先后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校级科研成果奖10项;承担部省级、厅级教改课题12项,主持国家级、省部、厅级科研课题,历年累计达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教改论文10篇,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特色与创新报告

1.主动适应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内容 

自2002年开始,我校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实行“两个基础(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教学培养模式。为了适应这一重大改革,我们积极而认真地探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围绕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内容优化研究与应用”,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并按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标准》、教学大纲等建立评估体系。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努力寻求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术结合点,并最终确立了“两面一点”(“两面”即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一点”即中西医结合位点)的新模式住院医师。教师在教学时,分别讲授中医基本理论和西医基本理论,在治疗上讲授中西医结合点。

例如在讲授乳腺疾病中乳腺炎(乳)时,首先讲授中医的病因病机:①哺乳不当,乳汁郁积;②情志不畅,肝气郁结;③饮食不节,湿热内生;④感受外邪,邪热阻络;⑤胎气上冲,气滞热结。诸因导致气滞热壅热盛肉腐,阻塞乳络而成乳痈。诊断要点:①好发人群:好发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初产妇尤为多见。②病史:常有乳汁排泄不畅或乳头破碎。③症状和体征:初期:乳头皲裂、刺痛、乳房胀痛、肿块压痛、微红、微热、伴恶寒发热、胸闷头痛、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成脓:肿块增大、疼痛剧烈、红肿热痛、10日化脓,伴高热、口渴口苦、便秘溲赤、关节酸痛、头痛、淋巴结肿大。溃后:脓出黄稠、肿消痛减,或脓水不断形成乳漏、袋脓、传囊乳痈。④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B型超声,穿刺抽脓。辨证论治将卫生资格考试网本病分为肝郁胃热、热毒炽盛、正虚毒恋三个证型进行论治,并根据不同阶段应用中医的外用药。然后讲解西医的病因病理为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治疗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最后阐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和结合点。急性炎症期:中医内服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的中药,外敷消肿散结的中药合西医抗生素。脓肿形成期:中医切开排脓,内服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中药,西医抗生素。溃后期:中医内服托里消毒散,外九一丹、八二丹以提脓祛腐,使腐去新生,创口早日愈合,西医积极清创换药。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根据专业教育特点,多方位砺师资

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系统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根据中西医结合学科活力强、优势大,以及专业教育重实践的教学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师资培养工作。

(1)学历教育近5年来,有1人获博士学位,2人获硕士学位,并引进硕士1人。

(2)名师高徒:有两名教师分别被遴选为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其中1人已通过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考核,顺利出师。

(3)长短期培训:委派教师参加为期2年的国家级继教项目“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班”,采用“中学西”和“西学中”的方式,充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顺利适应中西医结合教育“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

3.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打造课程精品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中西医结合基础”系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系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温进坤、李恩、赵玉庸、杜惠兰、李佃贵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雄厚的学科积淀,成为我们打造精品课程的基石。注重长期积累,不断创新,注入先进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开展多项省级教改课题。积极探讨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规律。

相关文章
 护理学基础作业习题:答案
 病理生理学教学日历:12-13学年第一学期
 临床检验基础授课教案: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授课教案:第十六讲 视神经病
 有机化学授课教案:第十七章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手足口病1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