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药理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药理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   病理解剖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授课内容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 第二节瘢痕性修复;第三节创伤愈合;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www.med126.com/yishi/掌握再生的概念、细胞再生潜能的分类、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掌握创伤愈合的概念,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教学重点

1、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2、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新进展)3、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教学难点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教具和媒

体使用

1、多媒体课件,扩音器材2、常用教具

教学方法

1、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简单讲2、重点、难点讲清楚,精讲;3启发式、提问式

教学过程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

复习前次内容   5分钟

损伤修复概述   5分钟

第一节再生  35分钟  其中,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5分钟;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新进展  10分钟

第二节瘢痕性修复   25分钟 其中,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肉芽组织的作用与结局 15分钟

第三节创伤愈合 10分钟

归纳总结  5分钟

作业和习题布置  5分钟

讲授新

近展内容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课后总结

重点讲述细胞再生的潜能,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肉芽组织的作用与结局。其余部分简单讲。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概述:

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修复过程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式:①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regeneration),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②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有多种组织发生损伤,故上述两种修复过程常同时存在。

第一节  再生

1.  再生的概念、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病理性再生: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2.  细胞再生的潜能

A.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B.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C.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 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不论中枢神经细胞及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但这不包括神经纤维。在神经细胞存活的前提下,受损的神经纤维有着活跃的再生能力。

3.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A.   上皮组织的再生

B.   纤维组织再生

C.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再生

D.  血管再生

E.   肌组织再生

F.   神经组织再生

4.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A.   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

B.   抑素与接触抑制

C.   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纤维性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修复便告完成。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镜下可见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新生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其数量较多。在此种毛细血管的周围有许多新生的纤维母细胞,此外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炎性细胞中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肉芽组织中一些纤维母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肌细丝,此种细胞除有纤维母细胞的功能外,尚有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因此称其为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纤维母细胞产生基质及胶原,早期基质较多,以后则胶原越来越多。

(二)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有以下重要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内即可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如1-2周),肉芽组织按其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其主要形态标志为: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正常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纤维母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最后变为纤维细胞。至此,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二、瘢痕组织

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此时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组织内血管减少。大体上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瘢痕组织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影响可概况为两个方面。

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①填补创口或其他缺损,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②抗拉力增强。

2.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①瘢痕收缩;②瘢痕性粘连。③器官硬化。④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如果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keloid)(临床上又常称为“足肿”)。

第三节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   皮肤创伤愈合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二)  创伤愈合的类型

1.  一期愈合

2.  二期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 全身因素

2. 局部因素

二、骨折愈合

(一)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1.   血肿形成

2.   纤维性骨痂形成

3.   骨性骨痂形成

4.   骨痂改建或再塑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骨折断端的及时、正确的复位 

2.骨折断端及时、牢靠的固定 

3.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 

小结

   布置作业

5分钟

3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5分钟

15 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案末页

 

1、  重点讲述细胞再生的潜能,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肉芽组织的作用与结局。

2、  简单讲各种组织再生过程,其中利用动画讲解血管和神经纤维的再生。

3、再生的调控及创伤的愈合简单讲。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  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类再生细胞有哪些?

2、  损伤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作用及结局如何?

3、  芽组织如何转变成瘢痕组织?

4、  某患者腿部有一脓肿,溃破形成深部溃疡,另于腹壁因接受外科手术而有一手术切口,经治疗后两处创口均已愈合,请说明这两种创伤的愈合过程及各有何特点?

实施情况

及分析

学生反映多媒体动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再生的过程和机制,比静止的图片更为生动,直观。

相关文章
 见习指导:普通外科见习三(2) 急性化脓性腹
 外科学授课教案:门脉高压症及消化道大出血
 健康评估多媒体资源:头颈部
 儿科学电子教案:小儿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图片库:冠心病图片10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39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