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青海湖裸鲤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尼阿
汉语拼音
QINGHAIHULUOLI
拉丁名
Gymuocypris przewalskii (Kessler).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鲤科动物青海湖裸鲤的头、眼、胆汁、骨、肉等。
动植物形态
体长65~560mm。体长为体高的3.3~6.5倍,体长形,稍侧扁。头锥形。头长为吻长2.2~5.9倍。口近端位或亚下位,马蹄形。下颌前缘无锐利的角质。唇狭窄,下唇分左、右侧叶,唇后沟中断。无须。咽齿匙状,末端稍弯。体裸露无鳞,有臀鳞1行及肩鳞2~3行。背鳍具2~3根不分枝鳍条和6~9根分枝鳍条,起点约在体中,稍前于腹鳍条;臀鳍有2~3根不分枝鳍条和5根分枝鳍条;胸鳍有一根不分枝鳍条和13~22根分枝鳍条;腹鳍有一根不分枝鳍条和6~10根分枝鳍条。背鳍硬刺发达且后缘有深锯齿。尾鳍叉形。鳃耙13~51个。咽齿2行,齿式是3.4/4.3。鳔2室。腹膜黑色。体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或浅黄色,体侧具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大小不等,各鳍浅灰或浅红色。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青海湖水系。
动植物生态环境
喜栖息于浅水中。杂食性,以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和昆虫、水生植物和小鱼等为食。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约8冬龄开始性成熟。产卵期为4~7月,有生殖回游习性。生长缓慢。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捕得青海湖裸鲤后,取肉、头鲜用或晾干,研细,备用;取胆囊晾干,研细;骨,烧成炭。
药用部位
以头、眼、胆汁、骨、肉等入药。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等。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膏剂,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经动物实验证明其肝脏、腹膜、肠、鳃等均具有毒性,尤以鱼卵毒性最大。食后轻者自感头晕,精神不振或轻度腹泻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酥油芝麻油、牛羊骨髓、牛羊脂。 方二:人骨、鱼、羌活瑞香狼毒寒水石。肉疠加五味甘露方;骨疠痈加荜茇黄精、麻渣饼及名种骨头;脉疠痈加朱砂硼砂。 方三:十味熊胆散:熊胆,鱼胆,鸿雁胆,旱獭胆,灶心土,诃子,旧城墙土,片,木瓜石榴。 方四:鱼肉阿魏散:鱼肉、阿魏。
药性
鱼胆:味苦,性寒。 鱼骨:味甘、涩,性温。 鱼肉:味甘,性温。
归经
功效
鱼头:治妇女脉病。 鱼眼:治嗜眠、昏睡不醒。 鱼胆汁:治疮疡热病、痈、白内障、烧伤。 鱼骨:利水消肿,治水肿病(干腹水)。 鱼肉:治疖痈疮疡、痞瘤病、垢病、妇女病。
性味分类
主治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酥油、芝麻油、牛羊骨髓、牛羊脂。共制软糕,内服与外敷并用,以鱼汤、肉汤或牛乳作饮料。治“阿哇达”病(龙病之一种)。
方二:人骨、鱼、羌活、瑞香狼毒、寒水石。以上五味为温浴基本方;肉疠痈加五味甘露方;骨疠痈加荜茇、黄精、麻渣饼及名种骨头;脉疠痈加朱砂、硼砂、各种凉性之草药共煎汤趁温沐浴。治外疠痈。
方三:十味熊胆散:熊胆15g,鱼胆15g,鸿雁胆15g,旱獭胆15g,灶心土15g,诃子15g,旧城墙土15g,姜片15g,木瓜5g,石榴5g,共研为散,开水送服,可治喉部阻塞和喉肿。
方四:鱼肉阿魏散鱼肉、阿魏共研为散,内服。可破疖痈,并能治痞瘤病和妇女病。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晶珠本草》中说:“鱼肉可穿破脓包、疖痈,并可治培根,赤巴病和妇女病,鱼目防昏睡不醒。鱼头治妇女病、妇女察乃病。鱼胆清疮热,治白内障。鱼骨干腹水。”《藏医药选编》记述:紫痰症热盛期,新鲜鱼、猪肉黄牛或犏牛之乳、酪浆及肥瘦适度的石羊、黄羊、新鲜黄牛肉豌豆糌粑、凉开水、淡茶对本病相宜,忌食热性及滋腻食物,不可过度疲劳。鱼类能使疮疡溃破,应在治疗创伤时禁食,但对子弹遗留不出,制伏疖痈,治之有效。
药物应用鉴别
1.以下鱼类也可作青海湖裸鲤入药。 石爬鮡Coraglanis kishinouyei (Kimura) 藏鮡 Glyptosternon maculatus (Regan) 高原裸鲤Gymuocypris waddellii Regan 花斑裸鲤Gymuocypris eckloni Herzenstein 厚唇重唇鱼Diptychus pachycheilus (Herzenstein) 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四列齿鱼Tetrostichodon oconnori (Lloyd) 2.新鲜青海湖裸鲤pH值在6.01~6..42之间,平均6.29;TVB-N最小值7.98mg/100g,最大值11.9mg/100g,平均为9.41mg/100g。
相关文章
青海大戟
青海沙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